《清稗類鈔》曰:“套褲,脛衣也。即古之所謂袴也。其形上口尖,下口平。或棉或夾或單,而冱寒之地,或且以皮為之。” 套褲只有褲腿沒有褲襠,兩腿之間分開,長至大腿。

黑色棉套褲
上圖是清末黑色棉套褲,其長度到大腿,下腳口平直,上褲口的造型與人體大腿上部的結構相符合,為了御寒保暖,往往做成夾褲或在褲中填以絮棉。套褲往往是男子所服,女子一般來說是北方女子使用較多。

《點石齋畫報·借雪雪憤》
圖中男子下穿到大腿的套褲,套在合襠褲之外。清初,套褲上下均平直,呈直筒型;清中期則變為上寬下窄。褲上口為符合人體結構,呈自然弧度與大腿部貼合,褲腿底部則小口緊窄。為了穿著方便,多在褲腳外部開衩,并輔以系帶,穿著時以帶系結。

綁腿
清末,又盛行起一種更為寬松的套褲,褲腿比原來大一倍。這樣的寬松褲子,需要在行動時用帶系縛,就出現了綁帶,圖為江南大學民間服飾傳習館中收藏的綁腿帶,綁腿帶通常織成扁而闊的長條狀,兩側的尾端各有一流蘇,在系縛時垂于腳踝之處。男人們大多把褲腳管用綁腿帶在腳踝處纏繞幾圈后綁扎起來,既御寒又方便行動。


左為淡紫色絲綢提花套褲;右為明黃色棉套褲
女子多穿大口褲,上圖左便是當時女子穿的淡紫色絲綢提花大口套褲,質料精美,色彩淡雅,頗具南方風格,而圖右的明黃色棉套褲則是典型的北方風格。

淡紫色絲綢如意頭飾邊提花套褲
年輕婦女所穿的套褲,所用布料的色彩比較鮮艷,多在褲管下擺處繡以圖案,或鑲有花邊等裝飾,使其精美而華麗。圖為清末淡紫色絲綢如意頭飾邊提花套褲,主體面料為海棠花暗紋絲綢面料,褲腳處裝飾如意頭飾邊及寶藍色包邊,飾邊上亦刺繡有精美的花卉紋樣,本條套褲制作精美配色和諧,是民間套褲中難得的精品。

橙色蝶戀花紋如意頭飾邊女子夾套褲
上圖是清末橙色蝶戀花紋如意頭飾邊女子夾套褲,以橙紅色蝶戀花紋樣棉布為面料,褲腳用寶藍色如意紋貼布裝飾,外延裝飾綠色絲絳。這件套褲的構造較為簡單樸素,除了褲腳口的如意紋樣外沒有其他更多繁雜的裝飾,如意鑲邊上也沒有附加常見的刺繡和鏤空等裝飾技法,僅在褲腳口的如意紋樣下方部位縫制了兩排盤扣。當盤扣扣起時,褲腳的口徑就會相應縮小,不僅可以起到保暖的作用,還便于穿著者行走與勞作。
(內容來源:牛犁,崔榮榮《繡羅衣裳》)
圖文編輯:李若旭
責任審校:巨亞凡
文章來源:華服志 志華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