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通過創新驅動實現印染行業轉型升級是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必然選擇。管理創新是企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的著力點和突破口。“雙碳”背景下,為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7月14—15日,“三技”第十一屆全國印染行業管理創新年會在紹興市柯橋區舉行。本屆管理創新會以“雙碳機遇,智創未來”為主題,圍繞節能管理、精益生產、智能制造、供應鏈管理等議題進行了深度交流和探討。
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副處長、二級調研員縱瑞龍,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區團委書記付君國,中國印染行業協會會長陳志華、副會長李瑞萍、副會長兼秘書長林琳、副會長張懷東,三技精密技術(廣東)股份有限公司三技克朗茨副總經理潘文等有關領導和嘉賓,中國印染行業協會會員單位負責人,以及來自科研院所、高校、相關企業的專家學者和新聞媒體近300人出席了本次活動。
2012年開始,印染協會每年舉辦全國印染行業管理創新年會,至今連續召開十一屆,已成為印染行業交流、分享管理創新實踐經驗的重要平臺。本次管理創新年會由中國印染行業協會主辦,浙江寶紡印染有限公司、三技精密技術(廣東)股份有限公司協辦,常州宏大科技(集團)、北京亞控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紹興市柯橋區印染產業集聚升級服務中心特別支持,杭州開源電腦技術有限公司、德塔顏色商貿(上海)有限公司、海恩斯坦紡織檢測(上海)有限公司、上海千立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紹興功興針織印染有限公司、江蘇德美科化工有限公司支持。
會議由中國印染行業協會副會長李瑞萍、張懷東主持。
中國印染行業協會會長陳志華致辭時表示,當前印染行業發展面臨著錯綜復雜的環境與考驗,印染企業想要實現轉型升級、成為勇立潮頭的現代化企業,就必須建立和加強現代化企業管理、強化企業管理創新。他希望,以管理年會為平臺,能持續推進、不斷提升印染企業的現代化管理能力與水平。
為提升企業管理創新,他提出四點建議:一是強化管理創新意識,樹立現代化企業管理理念。新時代需要新思維,印染企業必須充分認識到管理創新的重要意義,進一步提高管理創新意識,主動學習新的管理知識和管理思想,不斷完善企業內部的經營管理模式,逐步擺脫傳統管理理念的束縛。樹立現代化管理理念首先在于企業家的思想理念,但不能僅僅依靠企業家與管理人員,也需要全體員工的積極參與和共同努力。
二是完善管理創新機制,建立現代化企業管理制度。現代化企業管理制度包括人事管理、財務管理、生產管理、質量管理等,企業必須有效落實管理創新,形成與時代發展相適應的管理制度,才能不斷培育發展新動力、打造發展新優勢。
三是充分運用新科技手段加強“兩化”融合,提高企業管理水平。科技與管理是企業發展的雙引擎,兩者是密不可分的整體。印染企業要把握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發展的機遇,充分利用新科技手段,打開企業管理的新路徑和新思維,通過信息化和工業化高層次的深度融合,提高企業整體的管理水平。
四是把人才作為第一資源,加強管理團隊建設。印染企業要樹立強烈的人才意識,充分認識高素質、綜合型人才在企業管理創新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企業最重要的管理,就是人才管理。一支隊伍的骨干成員必須依靠企業自己的長期培養。
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副處長、二級調研員縱瑞龍就印染行業相關產業政策進行了解讀。他針對《印染行業規范條件》的制定背景、主要內容以及對企業的要求等內容,進行了強調與分享。
他介紹,規范條件主要包括了以下內容,一是企業布局,規范條件梳理了具體哪些地方不能建廠,需要地方政府與印染企業共同加以重視;二是工藝裝備,規范條件指明了什么工藝與裝備才是真正符合產業發展方向的,指導企業引進采購;三是質量與管理,規范條件重點強調了印染產品合格率、用能用水、考核制度、招工用工的標準,企業需對照發展;四是資源消耗管理,規范條件細化了企業生產過程中的綠色低碳、安全生產等各項標準,力求通過該規范條件最終實現印染企業為下游企業的賦能。
中國印染行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林琳宣讀了關于表彰第四批印染行業規范公告企業的決定。為貫徹落實《印染行業規范條件(2017版)》(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告2017年第37號),提高印染行業節能減排和清潔生產水平,引導印染行業高質量發展,根據《印染企業規范公告管理暫行辦法》有關規定,工業和信息化部開展了第四批印染企業規范公告工作。第四批符合《印染行業規范條件(2017版)》的印染企業共有12家。
三技精密技術(廣東)股份有限公司三技克朗茨副總經理潘文、佛山技研智聯科技有限公司產品總監林志鵬以《數智賦能 三技驅動 智引未來》為題,結合企業產品和發展優勢進行了分享。
潘文介紹,近幾年來,隨著中國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的加速推進,三技亦從“傳統制造”往“智能制造”大力推進,加速數字化轉型并積極構建其智能化染坊產業鏈。首創并成功研發了包括“云平臺”和“生產管家系統”等一系列數字化平臺與IT模塊產品,為客戶提供濕整理、染色、后整理等印染設備及子研發的智能控制器、邊緣服務器等以及工業云平臺軟件。他以定型機新品T1886E為例進行了重點推介,該產品可有效節能15%以上,所有同步傳動軸具備一鍵啟動功能,采用了人機交互系統,操作更方便,性能更穩定。
技研智聯是由三技工業和研華科技共同投資創辦的為紡織行業提供智能化解決方案的專業企業。林志鵬表示,針對現在低碳環保、小單快反的外部要求,行業應以工業園區為主體,建立紡織印染數字化產業集群,對內提升數字化運作能力,實現精益生產;對外對接產業鏈,滿足多方互聯要求。多年來,技研智聯致力于幫助企業打破設備孤島,構建數據網絡,完成更優化的生產計劃與排產,最終實現與客戶的高效供應鏈對接。
深圳市3A企業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承元以《紡織印染企業如何提升可持續盈利能力》為題進行了分享,他表示,紡織印染行業既傳統又有未來。當前,印染企業間競爭力差距大,兩極分化嚴重。行業發展要加快品牌化、智能化、精益化、環保化建設。印染企業要通過持續精益改善,逐步獲得能夠影響和教育客戶的能力。他指出,精益生產是印染企業加強和深化內部管理,提高效率,提升競爭能力,實現轉型升級重要管理工具,印染企業要從治理行業頑疾,促進全員參與,聚焦績效提升、建設精益文化、展開精益營銷依次進行。
常州宏大科技(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顧仁以《Hawk vision智能化品控系統,支撐印染行業數字化高質量發展》為題,結合企業發展進行了分享。他表示,印染智能制造已進入新的創新發展階段,基于工業互聯網大數據的印染工藝深度學習、實現印染工藝人工智能是未來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當前印染生產已出現物理變化+化學變化,以及多品種、小批量、快交貨等特點,印染智能制造必須實現工藝數字化、裝備智能化、管理信息化。他介紹,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染色機智能系統具有人工智能分析系統,實現了對染色生產全程的監控,可確保染色一次成功率,大大提高了生產工藝的重現性,節能提質增效明顯。INSHK®定型機智慧系統是新一代定型機智能化的標配系統,實現了印染生產鏈的智能化制造,可從源頭上最大限度實現節能減排。并就HV-GM200 智能在線克重儀、Hawk Vision®智能圖像整花整緯機、“HAWK VISION®柔性智能整緯機等產品進行了介紹。
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第五研究所濰坊賽寶工業技術研究院科技發展部副主任慈玉輝以《雙碳背景下綠色印染工廠創建與評價》為題進行了分享。他介紹,在“雙碳”背景下,碳中和將引領生態環境的根本改善,印染行業的低碳行動應統籌提升企業的綜合能效、有序推進工業用能的低碳轉型。一是加快綠色改造升級。加強綠色產品研發應用,推廣輕量化、低功耗、易回收等技術工藝。二是推進資源高效循環利用,控制和削減化石能源消費量。三是積極構建綠色制造體系,實施綠色戰略、綠色標準、綠色管理和綠色生產。
北京亞控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鄭炳權以《智能化印染工廠解決方案》表示,“十四五”是印染行業加快轉型升級、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是不斷滿足社會發展新期待的重要調整期。面對紡織產業鏈人工傳遞信息慢、信息不透明、信息匯總難、數據孤島、數據無規則、流程不規范等數字化痛點難題,亞控科技對傳統工廠進行數智化改造,實現傳統紡織設備的升級改造和互聯互通,通過生產執行與跟蹤、質量管理與防控、數據采集與系統集成、生產物料管理、精細化成本管理、管理可視化及數字化決策等功能對訂單、機臺、工人進行智能管理,全方位助力印染企業實現生產數智化,推進降本增效。
廣州弘禹環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愛民以《印染企業能源管控與綠色低碳發展》為題,結合企業調研和參與紡織企業能效對標工作,就紡織印染企業節能減排的狀況和發展以及實現雙碳目標的要求進行了分享。他表示,“雙碳”背景下,企業如何在現有的節能減排的基礎上更進一步推動節能減排工作,顯得尤為重要。他指出,能源管理中心或智能化車間/工廠的作用是用于對能源消耗以及耗能設備的運行狀況進行實時監控,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主要通過節約、水閥的管理、蒸汽的分壓供汽、余熱回收利用以及定形機節能、定形機廢氣余熱回收和利用等來實現。紡織印染企業碳減排的途徑,主要包括改變能源消耗結構、研發和生產低碳產品、 改進工藝、改進設備、減少廢水處理過程中甲烷的排放、加強管理和碳捕獲,并做好碳排放量核算和碳減排規劃。
杭州開源風云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趙萬強以《數字化系統賦能印染高質量發展》為題進行了分享。他表示,印染企業的互聯網系統設計要基于整個工業互聯網架構,才能為企業的互聯互通提供便利。開源風云能為客戶提供精細化、便于對接的車間機臺及配套工程連接架構及協議、機臺在線采集及控制系統、全自動電腦調漿系統,并能按產品工藝要求精準控制各類水的配比利用等,真正幫助企業實現數據流的統一規劃,避免形成信息孤島。
河北寧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印染分公司總工劉建偉以《印染企業通過精益TPM創造高收益的探索與實踐》為題進行了分享。他介紹,近年來,寧紡積極推進嚴細管理、精益管理,減少浪費,增加效益,有力增強了企業的市場競爭力。面對諸多挑戰和沖擊,寧紡進行了一系列的創新與改革,圍繞提升生產效率、提高產品質量、降低消耗,將排放指標分解到每個機臺、每個班次,深入推進提質降耗、節能減排;在技術創新方面,應用節能環保新工藝,有力確保了主要污染物的穩定達標排放。目前,寧紡已與GAP、M&S、ZARA、綾致時裝等國內外知名客戶開展業務合作。
上海千立自動化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許仲哲以《紡織色彩傳達的困難與對策》為題進行了分享。他表示,色彩是印染工業數字化轉型中的關鍵屬性,是影響產品質量的首見要素,各行業的色彩科學沒有統一的標準尺度,是色彩數字化困難的原因之一。他建議,以顏色濃度代替明度,創建YP視覺化色空間模型,該模型已廣泛應用于定制色卡、加色系統、配色系統、色彩教育、色庫建立等方方面面。
德塔顏色商貿(上海)有限公司中華區紡織應用技術經理張子濤以《印染企業智能化實驗室的構建與實踐》為題進行了分享。他表示,化驗室是整個染廠最忙碌的地方,但部分染廠的化驗室還停留在比較原始狀態,對此,德塔顏色商貿推出化驗室顏色流轉智能化方案,Datacolor MATCH Textile® 2.4可實現精明配色,通過Datacolor分光儀面料測試,色光控制,使得產品色光保持一致性。數據整合的利用,實現了化驗室到生產工藝自動智能化。
向興(中國)集團總裁助理羅玉成以《印染企業智能制造與數字化轉型的管理實踐》為題,結合企業發展進行了分享。他表示,智能制造與數字化是大勢所趨,發展所需,不是可選項,而是必答題。向興集團一直以來高度重視綠色低碳和數智轉型發展,不僅建成了國家級綠色工廠,還是福建省智能制造試點示范企業,并進行了一系列的數字化設備更新,數字化軟件系統及應用開發,建立了臺塑智能倉儲系統WMS以及泛微OA辦公協同系統等,向興數據中臺的應用,為集團洞察市場、優化工藝、智能推廣、精益管理、質量追溯與分析等提供了有力的支撐,有效解決了集團的數據融合、業務應用及反向決策,實現了高質量發展。
會后,與會代表還集體參觀了紹興功興針織印染有限公司。
文章來源:中國紡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