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尚無限可能,藝術觸手可及,始于時裝,不止于時裝。對于忙碌于生活與工作的人們來說,一本正經的談論高雅的藝術,追求深度專業的美學,或許太累又剝離平凡的日常;輕松愉悅的設計,卻能掠過所謂的深義或內涵,讓人自由發覺生活中純粹的快樂。如今,在人工智能、區塊鏈、VR、AR、5G、腦機接口等技術加持之下,“元宇宙”終將呈現給人們一個與現實平行的“虛擬世界”。后疫情時代,在生命與自然之間、現實生活與虛擬科技之間,人類如何更好的棲居于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藝術家如何以時裝藝術創作對此作出回應?
7月16日,《虛實之間──時裝藝術國際展·中國西樵》線下展在中國廣東佛山西樵(樵山文化中心)拉開帷幕。本次活動由中國紡織工程學會、佛山市南海區西樵鎮人民政府主辦,時裝藝術國際同盟合作,中國紡織工程學會時裝藝術專業委員會、中央美術學院設計學院時裝藝術研究中心承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紡織工程學會黨委書記李陵申,中國紡織工程學會理事長伏廣偉,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會長李桂梅,時裝藝術國際同盟主席、中央美術學院教授、中國紡織工程學會時裝藝術專業委員會主任呂越,中共南海區委書記顧耀輝等領導出席了本次活動。本次活動將持續到7月21日。主辦方表示,本次展覽以“虛實之間——生命、自然、科技”為主題,圍繞“時裝與材料共生,藝術與科技共謀,生命與自然共振”的理念,共征集了來自13個國家和地區的135位藝術家的近200件作品。這當中,包括有享譽國內外的資深藝術家和設計師,例如中國服裝設計師最高獎項“金頂獎” 設計師劉薇、陳聞、王鈺濤、曾鳳飛、羅崢,還有十幾位中國十佳時裝設計師們都帶來了高水準的作品。此次展覽也不乏有很多新銳設計師帶來意想不到的創意展現。藝術家們面對后疫情時代的真實環境和虛擬世界的串聯,除了注重于時裝在觀看、體驗、觀念和意義等方面的追尋,更是開啟了借助于數字虛擬與AI技術對新的創作方向的延展,探索數字科技賦能時裝藝術的全新闡釋,科技藝術、NFT虛擬藝術、智能交互藝術介入與時裝聯姻,綻放出新的藝術體驗和文化魅力。
對人類文明的貢獻和對全球文化的影響是一個國家走向繁榮的重要標尺。“一代之興,必有一代冠服之制。”紡織服裝作為文化的載體和時代的刻畫,是展現可信、可愛、可敬中國形象的一扇窗口。開幕式上,李陵申提出期待,他希望時裝藝術國際展可以發揮橋梁作用,鏈接國內外時裝藝術文化交流與合作,吸引更多的國內外藝術家和設計師借此機會了解西樵,創作更多與西樵文化和產業相關聯的優秀作品;同時發揮平臺作用,匯聚更多藝術家和設計師為西樵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建言獻策,推動西樵紡織產業向時尚創意產業邁進;此外還要發揮助推器作用,推動科技與時尚的融合,使西樵紡織產業做到時尚領前沿,科技撐后盾,打造新的產業增長點和動力源。伏廣偉在致辭時表示,西樵紡織產業發展到現在,已經具備通過時裝藝術引領推動產業提升的新階段;與此同時,此次展覽所展現的科技與人文特色,也與南海的經濟社會密切相關,相信此次展覽能夠對西樵乃至南海的紡織產業轉型、文旅產業發展和文化事業繁榮帶來綜合帶動作用。呂越首先對南海區、西樵鎮兩級黨委政府對此次展覽的支持,對今年參展的135位藝術家的積極參與,對15年來時裝藝術國際展幕后工作團隊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謝,并祝福時裝藝術國際同盟及時裝藝術國際展越來越好。她同時希望時裝藝術國際展給西樵人民帶來美的享受,也希望藝術家資源能更好的回饋西樵的產業發展,為西樵紡織產業增添一份藝術的內涵,助力西樵紡織產業加快轉型升級。湖南藝術職業學院教授、國家一級舞美設計師周朝暉代表參展藝術家表示,對于時裝藝術的理解不僅是一種可穿或者不可穿的人體包裝,更應該是一種思想觀念、文化的象征。作為一名時裝藝術家不僅僅要關心事物本身,更應該關心生命,關心社會,關心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通過時裝藝術展開我們的思考。她也希望時裝藝術國際展區別于其他的服裝展,應更具有思想和生命力,不斷傳遞出一種具有創造性的、向上的、向善的、向美的精神內核。
的確,無論在哪個時代,美一直是人們不變的追求,不過當下的快節奏,讓人們更傾向能夠迅速在一眾平平無奇中脫穎而出的事物,從感官的刺激體驗中獲得美好的感受。這一切都是文化自信的體現。
設計最主要的是找到平常事件背后的發生邏輯,才能明白用戶的深層需求。自詡清高,回避流行的設計師反而容易陷入自我,以主觀意識追逐設計審美,忽略時代的客觀需求。因此,盡管深刻的美學設計令人著迷,但深入生活、沖擊平淡的東西在這個時代同樣值得"寶貝"。
李薇、劉薇、曾鳳飛、呂越、姜綬祥(中國香港)、凱瑟琳(德國)、李貴洲、莫偉佳等海內外設計師、藝術家、紡織服裝企業、設計院校通過在線分享和現場交流的形式,探討紡織服裝創意設計的發展趨勢、如何將紡織科技與藝術結合并共融、新形勢下如何更好地促進創意設計專業院校與產業合作等話題。基于數字化時代,智能化、規模化發展成為未來數字創意產業趨勢,對人才也提出了更加多元化、專業化的要求,培養高素質的服務人才隊伍刻不容緩。活動期間,中國紡織工程學會時裝藝術專業委員會工作會議也同期舉行。與會嘉賓還前往華南國際輕紡城、西樵香云紗絲綢博物館、佛山市名杰紡織有限公司、黃飛鴻獅藝武術館、南海博物館、簡村古村等地進行采風,感受西樵的歷史文化魅力,窺見西樵紡織業的歷史與當下。
新形勢、新挑戰帶來了新發展、新機遇,通過校企合作能夠讓良好的資源、優秀的設計、認真的制作、專業的運營以及專業的指導教師團隊,共同構建數字創意產業人才培養實訓基地,搭建起企業和學校之間新的交流平臺,從而促進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名杰紡織、致興紡織、德耀紡織和立笙紡織等企業也代表西樵本土力量亮相展會現場,秀出了“中國面料名鎮”的內涵與實力。南海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呂園園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西樵紡織產業要利用好西樵山、桑園圍、大地藝術節等歷史文化和自然生態資源,提升產品文化附加值,促進文旅與紡織跨界融合發展;要按照南海區委、區政府“三個一批(提升一批、規范一批、淘汰一批)”工作策略,統籌匯聚各方力量、有效集聚各類要素,推動形成布局優化、生態良好、鏈條完善、功能協同、競爭力強的傳統產業發展新格局;要立足本土與國際,加快推進紡織行業數字化、智能化的“兩化”轉型,推動供給端與需求端并行升級,提升品牌國際影響力。西樵作為中國面料名鎮,規模逾百億的紡織產業在其經濟體系中占有重要的戰略地位。目前,西樵共有紡織生產性企業860家,規上紡織企業137家,年產各類紡織面料40億米。隨著時代發展,低端粗放的發展模式桎梏了西樵鎮的制造能力,轉型升級迫在眉睫。西樵鎮黨委副書記、鎮長張國欣表示,近日,佛山市南海區西樵鎮重磅發布《西樵鎮紡織行業高質量發展工作方案(2022-2024年)》,接下來西樵鎮將按照此方案,推動實現“紡織行業質量效益明顯提升,智能制造成效顯著,資源集聚效應呈現”的總體目標。到2024年底,西樵將力爭實現紡織產業總產值達到150億元。此次時裝藝術國際展與西樵鎮紡織產業發展方向高度契合,對推動西樵紡織產業綠色發展、科技創新、智能制造、文化賦能,具有高度的現實意義和實踐價值。
西樵華南國際輕紡城·紡織服裝面料電商基地揭牌儀式
中國紡織工程學會廣東·西樵工作站揭牌儀式
在開幕儀式上,西樵鎮副鎮長羅永權和華南國際輕紡城董事莫柏源為西樵華南國際輕紡城·紡織服裝面料電商基地進行揭牌。伏廣偉和西樵鎮黨委書記李毅佳為中國紡織工程學會廣東西樵工作站正式揭牌。這標志著西樵鎮紡織產業轉型升級的工作又向前邁出了一大步,揭牌的西樵華南國際輕紡城紡織服裝面料電商基地將促進西樵紡織服裝產業與直播電商營銷模式深度結合,推動西樵紡織產業發展為研發型、營銷型、設計型的新型紡織制造業。中國紡織工程學會廣東西樵工作站是由西樵鎮人民政府和中國紡織工程學會共同建設,雙方將加強在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技術攻關、項目合作、人才引進和能力評價,決策咨詢等方面的常態化合作,增強西樵紡織產業集群核心競爭力,營造產業創新發展生態,促進科技與經濟融合。當內卷競爭日益激烈,人們從物質上普遍不滿足的時代進入精神上普遍不安寧的時代,其成功的核心仍然在于獨一無二的創意和改變乏味日常的生活美學。在生命與自然之間、現實生活與虛擬科技之間,時裝藝術總帶給人們片刻美好,西樵也會給人們留下產業的輝煌。
文章來源:紡織服裝周刊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