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香蕉久久_精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综合欧美亚洲日本_国产在线一区不卡

梧桐臺 —— 紡織服裝產業服務平臺

服飾產業互聯網服務平臺,線上線下,助您快速實現商業價值

新用戶注冊 立即登錄
換一個
獲取短信驗證碼
×
×

云衣霓裳:敦煌唐代服飾文化暨創新設計展開幕式與第五屆敦煌服飾文化論壇成功舉辦

發布時間:2022-07-23  閱讀數:11131

云衣霓裳:敦煌唐代服飾文化暨創新設計展開幕式與第五屆敦煌服飾文化論壇成功舉辦



以下文章來源于敦煌服飾研究?,作者敦煌服飾文化研究


圖片


01

活動介紹

2022年7月22日上午,北京服裝學院第十八屆“科學·藝術·時尚”節系列活動“云衣霓裳:敦煌唐代服飾文化暨創新設計展”開幕式在甘肅敦煌研究院展廳隆重開幕,當天“第五屆敦煌服飾文化論壇”在甘肅敦煌研究院小報告廳成功舉辦。此次活動由敦煌研究院、北京服裝學院主辦,敦煌石窟文物保護研究陳列中心、敦煌研究院科研管理處、敦煌研究院美術研究所、敦煌服飾文化研究暨創新設計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承辦,中國紡織出版社有限公司和華服志網站學術支持。

敦煌壁畫和彩塑所呈現出來的服飾文化風貌,是中華服飾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反映了中國古代人民杰出的藝術才能和生活智慧。本次展覽是研究團隊成員以敦煌石窟實地考察為基礎,結合文獻資料查證,根據敦煌壁畫或彩塑圖像整理繪制的人物服飾效果圖和重點圖案細節圖,以及具有代表性的服飾藝術再現作品和創新設計作品。本展覽是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敦煌歷代服飾文化研究”的階段性成果,也是《敦煌服飾文化圖典》唐代卷的部分成果展示。

此次展覽和論壇活動,期冀敦煌服飾文化能夠被更多的藝術家、設計師、敦煌藝術的愛好者了解、喜愛和運用,引發更多關于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相結合的思考,使敦煌藝術煥發出新時代的生機與活力。



02

展覽開幕

本次展覽開幕式由北京服裝學院黨委副書記倪賽力主持。敦煌吐魯番學會顧問、中華書局編審柴劍虹先生,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葛承雍教授,北京大學朱玉麒教授,南京師范大學黃征教授;敦煌研究院黨委書記趙聲良研究員,以及敦煌石窟文物保護研究陳列中心、敦煌研究院科研管理處、美術研究所等相關部門人員;北京服裝學院黨委書記周志軍,北京服裝學院劉元風教授、王永進教授、馬天羽教授等領導專家出席。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北京理工大學、北京皇錦品牌和北京服裝學院敦煌服飾文化研究暨創新設計中心團隊的師生們一同參加。

圖片
圖片

▲圖1? 嘉賓合影留念


開幕式伊始,趙聲良書記致辭,他代表敦煌研究院熱烈歡迎各位領導、專家、同學的到來。他特別提到敦煌服飾文化研究是敦煌學重要的組成部分,希望展覽能夠更好地傳承和弘揚敦煌文化藝術的魅力,把敦煌服飾文化研究引向深入,同時通過創新設計為社會服務,令敦煌文化更有活力。

圖片

▲圖2? 敦煌研究院黨委書記趙聲良研究員致辭


柴劍虹先生發表致辭。他首先贊揚了中心團隊近年來在劉元風教授帶領下和敦煌研究院通力合作的相關研究成果新穎豐碩,令學術界和服飾業矚目。他提到這次展覽最讓他眼前一亮的是,可視化實物展示形式將敦煌服飾文化向當代社會宣傳推廣,不僅拓展了敦煌學研究的視野,也可以使相關行業人員從中找尋到可以進行開發利用、傳承創新為當代民生造福的資料,也使普通讀者更好地了解和欣賞敦煌服飾藝術,有益于推進我國新時期多民族風格服飾藝術,推動在服裝設計領域樹立與時代同步的中國品牌。

圖片

▲圖3? 中華書局編審柴劍虹先生致辭


北京服裝學院黨委書記周志軍發表致辭。她首先贊賞了中心自成立以來的累累碩果,此次展覽將中心這四年多以來共同努力的成果,向社會進行一次集中而精要的展示和匯報。她提到,此后北京服裝學院會與敦煌研究院繼續緊密合作,進一步加強敦煌服飾文化的研究與設計創新方面的工作,深入挖掘蘊藏在敦煌石窟中的藝術價值和人文精神,大力推動敦煌文化的學術交流和社會傳播,打造敦煌服飾文化研究與創新的學術高地。

圖片

▲圖4? 北京服裝學院黨委書記周志軍女士致辭


劉元風教授最后進行總結致辭。此次展覽是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敦煌歷代服飾文化研究”的階段性成果,也是《敦煌服飾文化圖典》唐代卷的部分成果展示。他提到,對于敦煌服飾的研究,不同時期的學者和設計師會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也會有不同的視野與層面。劉元風教授和團隊人員把莫高窟的敦煌服飾提取出來,運用服飾語言進行新的詮釋。通過展覽與社會大眾進行交流,讓敦煌服飾文化進一步深入,讓敦煌藝術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

圖片

▲圖5? 劉元風教授發言


圖片

▲圖6? 北京服裝學院黨委副書記倪賽力先生主持


在各位嘉賓熱情洋溢的致辭和發言后,由嘉賓代表為展覽剪彩,隨后進入展廳進行參觀和指導。

圖片

▲圖7? 嘉賓剪彩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8 嘉賓參觀展覽

圖片
圖片

▲圖9 現場活動



03

展覽介紹

此次展覽內容豐富,包括畫稿、藝術再現服飾、創新設計服飾、視頻、學術書籍、文創品等。展覽共分為前言、菩薩服飾、天人服飾、世俗人物服飾等幾大板塊,較為全面地反映了敦煌唐代服飾文化面貌,充分展示其厚重的文化內涵和多元的裝飾手段,為藝術設計和理論研究工作者提供了生動鮮活、豐厚細致的學習研究資源。

圖片

▲圖10? 展覽照片

? 慈悲怡然——敦煌菩薩服飾????

菩薩是菩提薩埵(梵文Bodhisattva)的略稱,菩提意為覺悟,薩埵意為有情,凡修持大乘六度、求無上菩提、利益眾生、于未來成就佛果的修行者都可以稱為菩薩。敦煌壁畫中的菩薩,或配合塑像繪制于佛龕內外;或繪于說法圖、經變畫中,有獨尊式畫像和群體式畫像兩類。

菩薩像往往身材修長,體態輕盈,多呈S式的曲線,面目圓潤清秀,恬靜安詳,服飾受到印度、波斯造像的影響。菩薩多束發戴冠,寶冠依據身份不同有化佛冠、三珠冠、仰月冠、花冠等不同的類型,上身裸露或斜披僧祇支或絡腋,有左袒式和右袒式兩種形式,肩覆天衣或披巾,腰帶系結腰裙、長裙或裙褲,裙帶飄揚。他們常佩戴耳環、項鏈、臂釧、手鐲等首飾,身上披掛不同形式的瓔珞,珠串有時在裙子或裙褲兩側兜攬出自然的弧線,變化生動,雍容華麗。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11 展覽照片

? ?凈土莊嚴——敦煌天人服飾????

天人又稱天眾,在佛教中指的是住于欲界六天及色界諸天之有情,亦指住于天界或人界之眾生。包括天部諸神及伎樂、化生等。在佛國世界具有護佑、贊嘆、供養佛法的等職能。雖然源于虛空的天界,但是天人的形象和服飾卻是現實世界的反映和升華。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12 展覽照片

? 人間萬象——敦煌世俗人物服飾????

敦煌世俗人物最重要的是供養人畫像,他們都是具有真實身份的歷史人物。此外,在故事畫、經變畫、史跡畫中,也會依據壁畫情節需要而繪制的相關世俗人物。世俗人物的服飾真實地反映了當時帝王、官吏、貴族、侍從、將士、僧侶、居士、商人等不同身份和階層的人物服飾風貌,展示出世俗百態的真實生活。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13 展覽照片

? 似錦繁花——敦煌服飾圖案????

敦煌石窟壁畫和彩塑人物服飾上的裝飾圖案是敦煌藝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五彩繽紛的服飾圖案來源于畫師對當時染織品的忠實描摹和適當美化,是對當時服飾圖案題材、色彩、工藝、質感的形象記載。例如唐代服飾中的團花紋樣,花瓣常常以退暈法進行表現,反映了當時人們對于圖案色相對比強烈、色階自然過渡的審美追求,同時也是當時彩色織錦流行和發達的表現。有的服飾圖案以排線的筆觸表現出了扎經染色織物的質感特點,體現了唐代發達而高超的染織工藝。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14 展覽照片

? 隨色象類——敦煌服飾藝術再現????

敦煌服飾藝術再現是建立在深厚理論研究基礎之上的一項實踐性工作。按照敦煌服飾文化所涵蓋的豐富內容以及敦煌服飾藝術發展的脈絡規律,佐以歷史文獻考證和服飾紡織品文物對比,研究團隊從敦煌石窟的歷史背景、典型人物形象、服飾歷史等三個方面,展開由宏觀到微觀、由博大到專業、由整體到個體的理論研究,為進行藝術創新提供了堅實的理論支撐。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15 展覽照片

? 守正創新——敦煌服飾創新設計????

服飾是時代文化的外化表達和內化涵養的最佳載體,從北朝到宋元,尤其是大唐時期,敦煌接納、融匯了東西方的文化,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絲路明珠、衣冠之海和文化寶庫,為創新設計提供了豐富的靈感資源。本單元展示了當代設計師針對東西方文化交流語境下服飾設計的思考,以及如何將傳統服飾文化的研究成果進行現代轉換的設計實踐,以更好的服務于美好生活及引領社會時尚。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16 展覽照片



04

論壇舉辦

本次論壇由北京服裝學院副教授王子怡主持,敦煌研究院黨委書記趙聲良研究員出席并致辭,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葛承雍教授、北京大學朱玉麒教授、敦煌研究院黨委書記趙聲良研究員、南京師范大學黃征教授、敦煌研究院張元林研究員、敦煌研究院王慧慧副研究員、敦煌研究院屈欣艷館員、北京服裝學院張春佳副教授依次發表專題講座,敦煌吐魯番學會前秘書長/副會長、中華書局柴劍虹編審,敦煌研究院美術研究所所長馬強研究員,北京服裝學院王永進教授、馬天羽教授進行點評與交流。本次論壇采取線上線下同步直播的方式,約千余人聆聽了全天講座,反響熱烈。本次論壇旨在促進國內外敦煌服飾文化領域的相關學術研究,弘揚敦煌石窟的文化藝術的魅力,傳播和發揚優秀的中國傳統服飾文化。

圖片

▲圖17? 敦煌研究院趙聲良書記致辭

圖片

▲圖18 ?學術主持:北京服裝學院王子怡副教授

圖片

▲圖19 論壇現場


05

論壇內容


葛承雍教授發表了題為《半掩半露之間 ——盛唐女性“袒領衫”服飾研究》的專題講座。葛承雍教授利用唐代線刻畫、壁畫、陶俑等文物實證“袒胸露乳”的女性服裝,依據半隱半顯的視覺證據定名為“袒領衫”新樣。他認為“袒領衫”流行于永徽年間至開元天寶時期,大概半個多世紀,不僅是身體與服裝結合的表征,也承載著唐代社會、身份、性別和時代的風尚。“袒領衫”只是中古服裝潮流中曇花一現的表現,針對學界的傳統看法認為“袒胸露乳”裝束來源于西方或是南亞印度,葛承雍教授比對考證懷疑這一說法,認為不必急于結論,理清來源有待于進一步研究。

圖片

▲圖20? 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葛承雍教授發言


朱玉麒教授發表了題為《敦煌學前史——1900年之前的敦煌研究》的專題講座。1900年藏經洞的發現,被認為是敦煌學的開始。而朱教授認為,在敦煌成為人類棲息地的那一天研究就開始了。朱玉麒教授認為敦煌學前史既包括對漢代河西四郡之一敦煌郡的研究,以及正史、《元和郡縣圖志》和藏經洞文書對敦煌的研究,也包括清代《肅州新志》及其他以“西域”為名的重要敦煌研究文獻,此外,還包括外國探險家的敦煌考察。朱玉麒教授提出敦煌學前史時期的敦煌研究啟示了:全面展開的敦煌研究才是敦煌學的全部。

圖片

▲圖21? 北京大學朱玉麒教授發言


趙聲良研究員發表了題為《敦煌藝術與唐朝流行色》的專題講座。他認為敦煌包含極為豐富的中國古代色彩,不僅有關繪畫問題,也涉及當時的流行色及色彩審美。趙聲良研究員主要針對唐朝前期洞窟的色彩應用進行分享,從傳統氛圍中的新氣息、青金石的極致、淡青綠的韻味、華麗典雅之風四個方面講述。敦煌唐代前期壁畫的流行色從最初的淡綠色、淡藍色,逐漸形成特別強烈的色彩搭配,反映出一個華麗燦爛的時代風貌以及彰顯追求富麗堂皇的色彩精神,對敦煌藝術與唐朝流行色的探索具有極大的研究價值和實踐意義。

圖片

▲圖23? 敦煌研究院黨委書記趙聲良研究員發言


黃征教授發表了題為《<降魔變文>畫卷中的服飾畫》的專題講座。黃征教授以法藏伯四五二敦煌紙本畫卷為主要研究資料,仔細比較《降魔變文》畫卷圖像與敦煌莫高窟壁畫《勞度叉斗圣變》(以莫高窟晚唐第196窟為例進行主要分析)以及《降魔變文》文本之間的對應關系,通過對圖像資料和文本信息的詳盡梳理,《降魔變文》畫卷中的故事情節、人物身份等得以明晰。在《降魔變文》畫卷中既出現了中原漢民族服飾,又出現了眾多西域少數民族服飾,分析其中的多種中外服飾特點,為敦煌服飾的研究提供了許多具有重要參考價值的圖像資料和基本觀點。

圖片

▲圖24? 南京師范大學黃征教授發言


張元林研究員發表了題為《敦煌北朝洞窟供養人服飾“混搭”現象及其折射出的時代特征》的專題講座。張元林研究員認為十六國——南北朝時期的敦煌石窟藝術所具的充滿活力有“兼容并蓄”的鮮明時代特色通過供養人服飾折射出來。特別是一些服飾圖像上反映出的在 “被同化”的同時與傳統“共存”的現象,其實正反映出歷史上“絲綢之路”沿線的不同文化之間的相互交流和融匯所具有的漸進性、多向性和多層次性。

圖片

▲圖25? 敦煌研究院副院長張元林研究館員發言


王慧慧副研究員發表了題為《<華嚴入法界品善財參問變相經>圖樣系統的流傳及影響》的專題講座。王慧慧副研究員通過對檀香山美術館藏“朝覲柱”、莫高窟第464窟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和《華嚴入法界品善財參問變相經》現存圖像的比對,發現前兩者的版本依據為后者,前兩者現存圖像可以補充后者圖像的缺失;進而據此版本,她判定大足寶山、山西五臺山佑國寺等以前無法確認版本依據的圖像皆源于《華嚴入法界品善財參問變相經》。《華嚴入法界品善財參問變相經》與《佛國禪師文書指南圖贊》一樣,有著廣泛的流傳和影響力。

圖片

▲圖26? 敦煌研究院王慧慧副研究員發言


屈欣艷館員發表了題為《從莫高窟第280窟西壁圖像程序的思考到跨媒介的觀看之道——故事的另一種講法》的專題講座。屈欣艷館員以隋代第280窟為例,先從窟與塔開始提出問題:窟從何來?龕從何來?,再引申出對西壁“騎象菩薩”的內涵思考,最后聚焦于“迦葉結集”畫面中的場景。最后得出結論莫高窟是圖繪、塑像與窟內空間的整合,圍繞悉達多王子過去、現在和未來的故事而展開。

圖片

▲圖27? 敦煌研究院屈欣艷館員發言


張春佳副教授發表了題為《莫高窟唐前期卷草紋波狀結構溯源》的專題講座。張春佳副教授從唐代卷草紋波狀結構概述、本土傳統影響、印度及中亞造型影響三個方面敘述了波狀骨架造型源流。波狀骨架在莫高窟唐前期的裝飾格局中一直穩定出現 。波狀卷草注重自然形態表現由疏朗清麗到飽滿外張,由象征性到寫實性,具有豐富多變的創造性。波狀結構不同于早期以及印度等地,多重骨架更富于創造性豐富的波狀卷草符合唐代追求華麗繁盛的審美觀念,對于藝術史研究和傳統文化當代創新設計轉化具有重要價值。

圖片

▲圖28? 北京服裝學院張春佳副教授發言


柴劍虹先生對此次論壇的內容做了精煉的總結,談及自身對于敦煌服飾研究的感受與理解,并高度贊揚了此次論壇對于推進敦煌文化研究的重要意義。

圖片

▲圖29? 中華書局柴劍虹編審點評與交流


馬強研究員提到,參與此次論壇,對其理解敦煌文化又有了進一步的啟發,同時此次論壇所涉及的敦煌色彩文化、敦煌服飾文化等,也體現了學術交叉的多樣化。

圖片

▲圖30? 敦煌研究院美術研究所所長馬強研究員點評與交流


王永進教授表示,此次論壇中的各位專家學者都從各自的學術維度,對敦煌服飾文化研究領域各抒己見,推進了該領域的學術研究。同時也對敦煌研究院與北京服裝學院未來的深入合作寄予了高度期望。

圖片

▲圖31? 北京服裝學院王永進教授點評與交流


馬天羽教授對于此次唐代敦煌服飾文化展覽的內容給予了高度的肯定,展覽中畫作與服飾的細節也令其印象深刻。同時此次論壇的內容也推動其對敦煌服飾文化有了進一步的思考與感悟。

圖片

▲圖32? 北京服裝學院馬天羽教授點評與交流


劉元風教授最后進行總結發言。敦煌文化博大精深,其中莫高窟服飾藝術具有無窮魅力。劉元風教授團隊在這五年來深入開展敦煌服飾文化研究、當代創新設計和研發、研究和創新設計成果推廣。他認為保護好和傳承好敦煌文化這一道民族的根脈,推動文物活化利用,不斷堅定文化自信,是這一輩學者和設計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和擔當。更重要的是,要繼續推出更有價值的成果,共同推動中國傳統服飾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為敦煌文化的研究和弘揚譜寫更加瑰麗的篇章。

圖片

▲圖33? 北京服裝學院劉元風教授總結發言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