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時是低谷,此時正復蘇。近幾年,靈武市現代紡織產業迎來二次騰飛,產值從5000萬元上升至2021年的11.81億元,2022年有望突破21億元。這些數字宣告了靈武市現代紡織產業強勢復蘇,未來已來。”
7月20日,在靈武市·銀川高新區現代紡織產業推介會上,2019年從浙江嘉興前來靈武投資興業的靈武市紡織行業協會會長、寧夏新澳羊絨有限公司董事長王華,向遠道而來的嘉興考察團深情地講述著靈武現代紡織產業的涅槃之路。
靈武羊絨產業起步于上世紀80年代,繁榮期年生產加工無毛絨5000噸以上、境內年流通原絨8000噸左右,約占世界50%、全國60%,成為中國乃至世界重要的羊絨集散地和羊絨制品加工中心,贏得“世界羊絨看中國、精品羊絨在靈武”“中國靈武國際精品羊絨之都”等美譽。2017年以來,受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增大,特別是企業跨領域投資、經營管理不善、品牌競爭力不強等因素影響,羊絨產業增速呈現“斷崖式”下降,產業出現系統性風險,產業整體跌入低谷期,靈武羊絨原有的原料控制權、市場定價權、行業話語權等逐漸被削弱甚至喪失。為加快重振靈武現代紡織產業,近年來,靈武市按照“保產業、防風險、維穩定”的總體要求,圍繞“瘦身壓產、降債造血、優化重整”的基本思路,推進羊絨產業風險防范化解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近幾年我們成功引進浙江新澳、江蘇舜昌亞麻、山東亞琦等一批項目,以寧夏新澳羊絨有限公司、寧夏國斌亞琦紡織有限公司等頭部企業為引領,靈武現代紡織產業逐步形成特色鮮明、鏈條完整、市場多元、競爭力強的現代紡織產業鏈,發展后勁十足。”銀川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賈志仁說。在寧夏新澳羊絨有限公司紡織車間,細紗擋車工人正在查看紗線是否有斷頭。“3、2、1,開始!”一聲令下,靈武市紡織產業職工職業技能競賽被帶入高潮。嘉興考察團在參觀寧夏國斌亞琦紡織有限公司時也趕巧看到了這一幕。4家紡織企業的223位紡織工正在不同車間參加10余個工種的比賽,無論是手工操作還是電腦操作,動作行云流水、一氣呵成,贏得了嘉興考察團的點贊。紡織工與紡織產業如同紡車和紡線,息息相連,缺一不可。經驗豐富的紡織工人也成為吸引企業前來靈武建廠興業的重要原因之一。“靈武紡織業‘重生’之后,我們這些紡織工也‘重生’了一次。”從事紡織工作15年、現為寧夏國斌亞琦紡織有限公司廠長的馬巧鳳感慨地說,靈武羊絨的低谷期也是紡織工人的低谷期,從事多年紡織工作的工友們很難找到新工作。如今再次回到熟悉的車間做著熟練的工作,拿著穩定的工資,總有使不完的勁兒。
在寧夏國斌亞琦紡織有限公司紡織車間,蘇秀金正在穿紗。“穿好紗后輸入程序,點擊準備運行按鈕,機器就開始紡織了。”說話間,寧夏國斌亞琦紡織有限公司電腦橫機車間的工人蘇秀金已經啟動了一臺機器。只有初中學歷的蘇秀金一個人負責14臺機器,每天伴著織機聲辛勤勞作,每月平均工資達到5000元。與馬巧鳳、蘇秀金一樣,已有4200多名本地紡織業從業者正在為靈武現代紡織產業織出騰飛的翅膀。“這里政策疊加效應深度釋放,區位優勢、廠房優勢、人力優勢明顯,招商引資企業發展勢頭強勁起到了強有力的引領作用,‘羊絨之都’靈武與‘絲綢之府’嘉興在紡織業發展方面具有高度的互補性、關聯性和相似性,這對兩地企業開展實質性合作具有重要參考意義。”嘉興市經濟和信息化局機關黨委書記張雪榮在推介會上說。“經歷了挫敗,迎來了涅槃。寧夏回族自治區第十三次黨代會將紡織業納入‘六新’產業,老牌產業將再造新優勢。”賈志仁表示,乘勢而上,銀川高新區將以更開放的姿態做大招商朋友圈,力爭2025年靈武現代紡織產業產值突破100億元,讓靈武現代紡織產業煥發新“絨顏”,讓世界再次為之“動絨”。
信息來源:新華網客戶端、靈武市紡織行業協會
文章來源:紡織服裝周刊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