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全球疫情病毒變異、地緣政治沖突、原材料漲價、貨運阻塞等諸多不確定因素,給我國紡織服裝行業發展帶來較大的風險壓力。如何堅持“雙碳”目標的戰略導向,平衡好當前發展與長遠發展?是挑戰也是機遇。
行業的綠色低碳轉型關系著產業安全的基礎與根基,決定著產業發展的底蘊和后勁,尤其是印染,事關行業綠色與可持續發展全局。印染作為紡織產業鏈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科技含量高、管理和環保要求高,直接關系到紡織品服裝的材料品質和色彩圖案,是提升產品附加值,實現“科技、時尚、綠色”紡織強國的重要支撐。
為推動印染行業高質量發展,為行業、企業創新提供發展樣本和經驗借鑒,本刊將推出《“雙碳”下的印染生存法則》系列報道,通過專家的視角、優秀案例的推廣、企業創新事跡的展示等不同形式,聚焦印染企業在雙碳背景下的協同研發、技術創新、模式探索、節能降耗以及數智轉型等不同維度的創新與實踐,向行業、社會推介新時代下的科技印染、時尚印染、綠色印染。
“當前,行業發展環境仍然錯綜復雜,疫情、能耗雙控、原材料價格高漲等多重因素疊加,倒逼著產業加速調整產業結構,企業必須由規模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面對當前行業發展形勢,浙江迎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傅雙利直言,“雙碳”背景下,傳統產業正面臨新機遇。“盡管能源、排放約束等指標不斷加強,但這正是傳統產業加快數字化轉型和綠色低碳發展最好時機?!?/span>
作為印染行業的一匹“黑馬”,迎豐傅雙利的帶領下,始終致力于“綠色領航,科技創變,重構印染”,一舉成為紹興地區第一家A股上市的印染企業,成為行業智慧工廠的標桿。
特別是疫情以來,迎豐創新突圍,主動調整戰略和市場布局,持續發力產品研發、數字轉型、綠色低碳,企業發展依然實現了較快增長。今年1-3月,迎豐營收3.1億元,同比增長105.6%;凈利潤798萬元,同比下降67.3%。
自去年三季度以來,許多印染集中的省市、集群地都陸續出臺了能耗“雙控”相關政策,對企業生產經營產生了很大影響。特別是自4月中旬,隨著上海疫情的爆發、周邊城市、柯橋馬鞍疫情的反彈,物流受控、上游原材料價格波動、市場觀望等因素,包括迎豐在內的很多企業都受到了很大沖擊。
“能耗‘雙控’,客觀上看,是消減了旺季企業的產能。但直接限電,不僅導致企業開工率不足,間接還造成的原材料(包括電、蒸汽)等成本快速上升,使企業不敢冒然接單。盡管我們的加工費已提價10%左右,但提價的增幅遠不能彌補原材料的漲價帶來成本增加?!备惦p利表示,“疫情之下,印染行業的競爭壓力加大,國外市場對非剛需的紡織服裝類消費品和消費能力、消費意愿也沒有完全恢復,此刻企業要想實現健康發展,及時建立預警機制,苦練內功,把風險降到最低尤為重要?!?/span>
對此,迎豐積極調整戰略,一方面順應政策導向,內部調整工序作業,峰電時根據訂單情況,選擇性休整,谷電時滿負荷運營。同時,采集各車間能耗數據,通過大數據分析、對比,形成一套考核車間的能耗指標體系,將能耗成本與薪資體系掛鉤,促使車間關注能耗數據,達到節能減排的目標。
另一方面,苦練內功,注重品牌建設?!?/span>我一直認為要想讓產品與眾不同、企業走得長遠,就離不開高端的生產設備、先進的企業管理、以及大力度的環保投入與社會責任擔當。”傅雙利介紹,目前迎豐已通過了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ISO14001國際環境管理體系認證、OHSAS18001職業健康安全體系及瑞士Oeko-Tex-100紡織標準認證等系列認證,并成為了瑞士Bluesign 藍標認證的會員單位。
“迎豐要在逆勢中生存發展,就必須加快轉型升級的步伐,朝著綠色發展、智能制造的方向前進?!备惦p利強調,為實現可持續發展,今后迎豐對內要規范,通過規范化管理節能降耗,減少成本;對外要市場,通過技術攻關,來提升產品品質。
“做好一塊布,必須要有一家高標準的染廠。作為一家印染企業,迎豐股份的名字里沒有‘印染’二字,而是凸顯‘科技’,就是想打破人們對印染行業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的傳統印象。”傅雙利表示,為了實現“以綠色領航,以科技創變,重構印染”這一目標,迎豐始終以創新為引領,加速轉型升級。
在產業研發方面,迎豐設立專項研發資金,每年研發費用占主營業務的4%左右,成功開發了一系列新產品項目,使企業每季度都有1-2款引導市場的“爆款”新品。
在技術創新方面,迎豐先后投資逾6000余萬元創建了省級企業技術中心、省級高新技術企業研究開發中心,與東華大學、浙江理工大學等高等院校及產業研究機構建立戰略合作,發揮“浙里工程師”等平臺作用,為企業輸入技術創新新鮮“血液”。目前,迎豐已實施了60多項新產品新技術開發項目,取得了11項發明專利和54項實用新型專利,提高了產品質量及附加值,從而提高了企業的整體市場競爭力。
在設備先進方面,迎豐已累計投資超20億元,引進行業內高端先進設備,通過“機器換人”和“節能減排”,推進企業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為保證產品質量,迎豐先后投入近500萬元組建迎豐檢測中心,并下設五個實驗室,為顧客提供超60項優良的品質檢測服務;為數字賦能,大量引進國內外先進的染化料自動輸送系統、助劑系統、智能倉儲設備等,并利用先進的智能設備進行數據采集,實現了數據互通;為實現綠色低碳,先后投入5000余萬元購買先進的方塔式高效靜電處理裝置進行廢棄治理,油煙、顆粒物去除率分別達到90%和85%以上,并投資2億元建設兩套污水處理設施,廢水回用率達到60%以上……
在創新的推動下,迎豐不僅成為柯橋區第一家上市的A股印染企業,還先后榮獲“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國家級綠色工廠”、“工信部印染企業規范公告名單企業”、“中國印染行業三十強企業”等榮譽稱號。
“印染企業的生產經營模式大多是加工,不是標準化作業,再加上其涉及設備多、工序流程長等特殊性,導致信息不透明,容易出現設備、人、用料之前的‘信息孤島’,這些嚴重制約了行業的高質量發展。”傅雙利表示,后疫情時代,企業只有依靠數字化、自動化、綠色化的產業鏈布局,精細化的運營管理,才能具備后發優勢。特別互聯網和傳統工業的融合已成為中國制造新一輪發展的必然趨勢,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是印染企業新型核心能力的關鍵。
為實現數字化轉型,消除“信息孤島”的存在,迎豐先后通過ERP系統,實現了計劃下達、生產過程管控到設備聯網的縱向集成,以及企業、客戶和供應商的橫向集成;通過MES系統和現場設備、WMS等連接和交互,實現生產過程的全程管控,讓數據可視呈現,精準全息追溯,數據資產化……各個系統有機結合,信息互通,迎豐“智慧化工廠”雛形初具。傅雙利介紹,作為全省首批30個行業產業大腦之一,迎豐已謀劃并發布了核心應用場景16個、APP應用25個,首批上線數字供應鏈、浙里工程師、智能排產、生產監控、云配方等應用場景25個,涵蓋面廣泛,未來潛力巨大。
“通過數字賦能,我們不僅減少了用工、提高了勞動生產率,還大大降低了能耗、運營成本、產品不良率等,極大縮短產品研發周期,有力增強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傅雙利介紹,在數字化、智能化應用的推動下,迎豐目前庫存降低了12%;延期交貨減少80%;停工待料減少60%;制造成本減低12%;生產能力提高10%-15%……“未來,迎豐將繼續探索和深化‘5G+智慧工廠’,用數字化改造來解決傳統印染行業痛點問題?!?/span>
“迎豐只是一個樣板,如果每家企業都朝著數字化方向發展,相信那時的產業大腦將在公眾監督下形成平臺合力,對于產業的高質量發展產生倒逼效應。”嘗到數智轉型、綠色低碳發展的甜頭,傅雙利更加堅定了繼續深耕細作的決心和信心,他強調,為實現跨越發展,今后迎豐將實施“精細化管理”,注重以品牌建設為核心的質量、生產、技術、環境、節能系列管理,練好內功;注重知識、技術、人才、資本密集型創新驅動突破;以產品為中心的生產模式向以品牌經營與資本運作為核心的商業模式突破,繼續走高新化、高端化、知識化、品牌化、低碳化的發展之路。
文章來源:中國紡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