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料“頂流”的風光不再。曾經長時間“霸榜”面料市場的四面彈面料,正在遭遇“咖位”滑坡。
“以前行情好的時候,幾家同行企業生產的四面彈面料每周走貨量基本都在60萬米-80萬米,而現在最多的只有不到30萬米,下游市場的采購熱情大不如前。”吳江寶誠紡織有限公司市場部市場專員喬燕告訴記者,四面彈面料是近幾年市場上持續熱銷的面料產品,但現在的銷量已經在走下坡路。
在當前的傳統淡季,市場更是冷清。中國輕紡城7月15日發布的市場監測顯示,四面彈面料掛樣上市品種局部顯現不足,現貨上市款式不足,現貨上市量相對有限,價格以基本穩定為主,局部穩中小跌,連日成交量較前期有所下降。
其中,250D(DTY+FDY)復合絲抱40D氨綸四面彈、250D的DTY抱40D氨綸四面彈、200D的(DTY+FDY)復合絲抱40D氨綸四面彈、200D的DTY抱40D氨綸四面彈、150D的DTY+150D(DTY+FDY)復合絲抱40D氨綸四面彈、150D的DTY+150DDTY抱40D氨綸四面彈、300D的DTY抱40D氨綸四面彈等彈力布在部分規模性經營門市仍有銷路,但部分中小經營戶成交下降明顯,銷售走勢明顯分化。
四面彈面料為何失寵?
“周邊大約70%的企業生意不如以前。”喬燕透露,今年,最明顯的一個變化就是外貿長單、大單逐漸減少,客戶更多訂購的是一些短單、小單。“其實幾乎所有品類的面料訂單或多或少都有些影響,四面彈面料前幾年太火了,所以相對表現得就比較明顯。”
蘭溪市同益紡織品有限公司業務部負責人曾穎佳表示,今年,可以明顯感受到市場的消費需求降低了。“四面彈面料銷售此前連續多年保持高速增長,在很大程度上提前透支了市場需求。”
此外,今年以來,國內氨綸市場持續走低。根據生意社價格監測顯示,當前國內氨綸市場價格呈下跌走勢。截至7月21日,40D規格氨綸的市場均價在38000元/噸,較月初下跌9.95%,同比下跌51.41%。
作為氨綸在面料市場的“代言人”,四面彈面料也深受其擾。“現在氨綸價格是跌了,四面彈面料從表面上看利潤有所好轉,但出貨量反而受到了負面影響。”喬燕坦言,“大家都預測氨綸價格下半年仍會維持下跌的趨勢,所以服裝品牌和采購商現在進貨更加謹慎了。”
曾穎佳也指出,如今氨綸價格出現回調,服裝品牌的心態也隨之發生變化,采購商對四面彈面料多轉為剛需跟進為主,備貨積極性大幅下降。“還有部分品牌正在消化前期買進的大量四面彈面料,這就導致市場流通性差,四面彈面料走貨緩慢。”
彈力面料走下神壇
映射的是整個紡織產業的落寞
據中國輕紡城市場信息員蔣建仁介紹,在走訪中,多數企業表示,近期若無新增訂單,將局部減產。部分企業為穩定員工隊伍,已實行員工輪休制度。
“四面彈面料已經算是‘矮子’里挑出的‘將軍’了,只是緊俏程度無法和過去相比。” 段志聰坦言,公司四面彈面料的訂單情況如今談不上差,訂單基本上能排到10月至11月。可是在去年7月份的時候,訂單早就排到了年底。
金九銀十,市場能否迎來這關鍵時刻?今年下半年在疫情緩和及國內不斷出臺刺激內需政策的大背景下,內需存在弱回升的預期,同時在海外消費增速下降及訂單回流東南亞大背景壓力下,下半年出口邊際走弱的趨勢不變,因此總體下半年需求整體回升勢頭會比較緩慢。基于總體需求恢復緩慢,疊加行業高庫存,下游織機開工回升緩慢。在行業淡季下下游織造開機回升止步在50%附近徘徊,或許只有等到9-10月份提升至70%附近。高頻數據輕紡城成交量尚處于季節性低位也表明實際需求確實很差,按照往年的表現來看,成交量的明顯改善也需等待金九銀十的旺季預期。
今年新冠疫情多點爆發,使得全國多地經濟停擺,各行各業蕭條,而工資和房租卻要一直支付下去,這導致中小企業現金流枯竭。最近幾年我國環保要求越來越高,紡織行業裝作為高污染高耗能的產業受到了很大的影響。這種影響導致工廠無法正常生產,成本也在不斷增加,還有的企業甚至直接被關停。同質化競爭、內需減弱、出口受阻、資金鏈斷裂、融資難等原因,給中小企業的生存雪上加霜。
以至于紡織廠家面臨越來越激烈的競爭,市場也頻頻出現各類負面信息:關停、拋貨……一些產能規模、資金實力有限的工廠在這個殘酷的競爭中過得更加艱難,也就有更多的紡織人士期盼今年9月能下場訂單“及時雨”,儼然9、10月成市場的“關鍵時刻”!
來源 :中國紡織報、布工廠、化纖邦、網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