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江浙、廣東等地棉紗貿易商、棉紡廠反饋,近期16S-40S國產針織紗的訂單持續反彈,詢價、成交情況要明顯好于機織紗,而且同支數的針織紗、機織紗的價差甚至拉大至300-500元/噸;但進口烏茲別克斯坦、越南、印尼等產地針織紗的受價格與國產紗嚴重倒掛,棉紡織、服裝企業接美國/歐盟等溯源訂單比較謹慎等的影響延續出貨疲軟甚至有些冷清的局面。
據了解,7月中旬以來廣東、福建、浙江等地大圓機開機率呈現回升,部分針織企業接到內衣、背心、T恤、打底衫、打底褲、童裝及毛巾、襪子、手套等針織棉面料訂單,有內銷訂單,也有一部分出口東盟、東南亞各國的外單(非溯源單),但高檔汗衫、細號府綢等高附加值高利潤訂單比較稀少,以“大路貨”來單居多。
浙江某織造企業表示,由于6月中旬以來國內棉花期現價格大幅跳水回落,大部分棉紡企業“紙面利潤”得到明顯改善,尤其部分隨用隨買、低原料庫存的中小企業,紡紗利潤需要及時兌現的熱情高漲,大力拋貨、抓緊去庫存操作屢見不鮮,實單讓利、優惠空間比較大,而近7/8月份陸續有T恤、打底褲、童裝、襪子、手套等訂單落下(內銷訂單為主),沿海地區針織企業一方面全力接單,以降低2022年三季度因缺乏訂單而減產、停產的風險;另一方面加大對針織紗原料詢價、補庫的同時,大幅下壓棉紗采購價,為自己預留出利潤空間。
該公司表示,目前棉紗現貨市場現款現貨采購的成交價低于1-3個月賬期、承兌匯票支付300元/噸以上的現象是常態。幾家織布、面料企業判斷,由于截止目前2022年歐美圣誕節、復活節來單較往年明顯減少,再加上出口單幾乎100%為溯源訂單(需要加工企業出具“非新疆棉”證明);而無論采用進口棉花紡紗還是直接進口棉紗,接出口單都有可能面臨風險,因此接中長線、內銷大單成為企業關注、爭奪的焦點,而針織紗布、針織服裝需求的緩慢啟動是一個好兆頭,值得期待。
來源:中國棉花網、化纖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