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香蕉久久_精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综合欧美亚洲日本_国产在线一区不卡

梧桐臺 —— 紡織服裝產業服務平臺

服飾產業互聯網服務平臺,線上線下,助您快速實現商業價值

新用戶注冊 立即登錄
換一個
獲取短信驗證碼
×
×

當桐昆有了“智能大腦”

發布時間:2022-08-10  閱讀數:7847

當桐昆有了“智能大腦”


圖片

圖片


計算機專業畢業、曾夢想要進入互聯網“巨頭”做一名軟件開發工程師的80后許燕輝,怎么也沒想到,后來,他會選擇一家在很多人印象里十分“傳統”的紡織化纖企業,干起了大熱的工業互聯網。

“和我們一起干項目的來自聯想團隊的不少同事也這么想。我們團隊里還有很多畢業于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通信等相關專業的同事。”桐昆集團(以下簡稱“桐昆”)信息管理部經理許燕輝說。

曾經,“一想到能有大量用戶在自己創造的數字世界里穿梭,就特別興奮”,但2018年6月,許燕輝毅然做出新選擇,加入桐昆負責信息化工作。
  
這時的桐昆,這家被譽為是全球滌綸長絲行業“沃爾瑪”的“大象”,又一次站在了時代潮頭“起舞”,正在吹起向著數字化、智能化全面轉型的嘹亮號角,隨之展開一系列大刀闊斧的變革。

“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是‘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本質。工業互聯網是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的產物,是通過‘人、機、物’的全面互聯,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的全面連接,推動形成全新的生產制造和服務體系。”許燕輝表示,“現階段,桐昆已經實現了跨設備、跨系統、跨廠區、跨地區的聚酯纖維全產業鏈數據的‘全局可視’。聚酯行業的競爭已由原來的單點競爭,轉化為全產業鏈競爭,數字化和智能化已成為驅動桐昆以及我國化纖工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主要動力之一。”

強壯自動化信息化“體魄”

隨著信號指示燈不斷閃爍,一卷卷潔白的化纖絲餅不斷從生產線上自動落到有軌穿梭小車(RGV)上;沿著長長的就像列車車軌一樣的軌道,一臺臺有軌穿梭小車(RGV)載著絲餅不斷進入包裝車間;在包裝車間,隨著體型龐大的“機械手”的手臂不斷揮舞,絲餅會被打包、貼簽和入庫……
  
這樣的情景,早已刷新了大多數人對紡織化纖企業車間的認知。在他們過往的固有印象里,工人穿梭、汗流浹背似乎才是紡織企業的“標配”。

但事實上,像桐昆這樣的大型化纖企業,早已走在了自動化、信息化的前沿。

自動化、信息化,是實現數字化、智能化的基礎和前提。

圖片
智能落筒機器人

《中國紡織報》記者了解到,在落筒、包裝、倉儲、物流等全產業鏈環節,桐昆都在大力推進自動化、智能化。智能落筒系統、智能噴絲板檢測系統、工業機器人技術、自動包裝碼垛線、智能化外觀檢測機、自動套袋和裝箱機等一大批先進設備,當前在桐昆都已廣泛應用。

在其熔體直紡的紡絲環節,技術先進的大型成套設備全面應用,已實現了機器換人。這里被稱為是“黑燈工廠”,置身其間,成排成排的各類設備整齊排列,基本上看不見工人的身影,只能聽見機器轟隆隆的運轉聲響。

在其恒邦廠區,幾十臺顏色鮮艷、形體高大的機械手正在忙碌。隨著這些“大家伙們”每一次曲伸,多道工序的工作都快速且高效完成。

2017年投產的恒邦二期項目,是紡織化纖行業推進智能制造、打造智慧工廠的一個“樣板項目”。工廠已形成了集成ERP、質量、研發、計調、條碼等管理信息的信息化系統,通過數據交互,實現了車間設備與信息化調度、監控、管理系統的一體化。

在倉儲環節,桐昆擁有大型自動化、立體化倉庫。每一個包裝整齊的長方形絲餅垛,一層一層整齊地排列上去,在藍色、幾十米高的架子上矗立著,看上去甚是壯觀。

完成這一切,靠的是近百臺托盤堆垛機,數十臺用于高密度儲存的有軌穿梭小車(RGV),以及定制化倉庫管理系統等。在這里,每一個絲餅垛的流出和運輸,都有據可控、高效順暢。

圖片
5G智能巡檢機器人

桐昆集團副總裁周軍向記者介紹:“在我們的卷繞車間,使用了5G智能掛絲機器人,這是我們和全球知名設備供應商TMT聯手打造的。得益于智能化軟件系統,一旦機器出現斷絲,機臺設備就會及時給出停止出絲反應,同時將指令傳輸給機器人,然后,機器人會自動排除故障。”

現階段,桐昆旗下所有工廠的自動化率超過90%,設備數采率達到95%,全集團擁有一批“無人車間”“黑燈工廠”。以一個年產量30萬噸的標準化車間為例,只需4臺自動包裝機器、12名包裝工,便能滿足車間的日常生產。而此前,這樣產能體量的一個車間,需要每班86個人的包裝工。

周軍指出:“事實上,從2008年起,我們每年都會對生產線的某一個部位或某一個環節進行智能化改造,一直持續到我們實行新一輪數字化升級。也就是說,在2019年之前的10多年間,我們一直在推進自動化、信息化工作。”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的這幾年,正是得益于高度的信息化和自動化,桐昆的防疫壓力被大大降低了

然而,桐昆并不滿足,想要更徹底地擁抱數字化和智能化。

“通過以往多年不斷推進信息化和自動化,全集團實際上已經產生、沉淀了海量數據,但是,這些數據往往是‘孤立’的,就像一座座‘數據孤島’。隨著桐昆不斷發展壯大,全集團旗下已經有幾十家企業,有3萬多名員工,且這個數量還在增加。如何打破一座座‘數據孤島’,讓海量數據變成真正的資產,讓企業真正變得智能起來,為企業高質量發展形成新驅動力,成為我們新階段的新目標。”周軍說。

數據貫通催生智能“大腦”


150萬個工藝數據采集點位,連接超過25000臺生產工藝設備,每天產生100億條OT(操作技術)數據,提供數據服務超1萬次,70多個工業應用系統覆蓋產業鏈上下游......

建立了橫縱聯合全面整合、數據貫通的聚酯纖維全產業鏈工業大數據平臺,實現了“跨設備、跨系統、跨廠區、跨地區”的聚酯纖維全產業鏈數據的“全局可視”;基于可視化的“數據湖”,開發了數十個工業APP和數十個工業機理模型與場景應用,實現了聚酯纖維產業鏈上下游業務的“全局可析”......

位于桐昆總部大樓數智運營中心的數字化轉型一期工程平臺去年投入運營后,就像給企業裝上了一個“智能大腦”。

在自動化、信息化的基礎上,要想驅動企業更加高效、更加智慧地運轉,要靠數據化、智能化,最終實現智慧化。桐昆數智運營中心的定位,是建立全集團統一的決策指揮平臺,實現生產過程的實時監控與科學調度、經營決策支撐、應急指揮、綜合管理等職能。

圖片
桐昆數智運營大數據平臺監控中心

數智運營中心涵蓋了生產監控管理、經營決策支持、應急指揮管理、綜合管理等全方位,包括實現可視化生產監控管理,實現生產運行的“安穩長滿優”,加強多板塊橫向業務協調,實現縱向一體化、精細化管理。

“比如,其中的經營決策支撐,就包括了財務分析、產供銷分析、倉儲物流分析、原料價格走勢、在建項目進展、市場與客戶發展趨勢等多個方面。”許燕輝解釋,基于數智運營中心、工業中臺、工業前臺、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這樣的“一中心、兩平臺、三技術”的構架,桐昆目前已經實現了跨設備、跨系統、跨廠區、跨地區的聚酯纖維全產業鏈數據的“全局可視”。

許燕輝進一步解釋:“以往,各個廠如何排產,全靠管理者的經驗;但現在,只用幾分鐘,系統通過智能算法就能統籌市場、機臺、庫存、財務成本等全鏈條的數據,得出最優的品種排產方案,并通過系統及時將具體的轉產方案給到相應的工廠。我們在這里只要點擊界面,就能了解全集團下面各家工廠實時的生產狀況。”

“幸福能來得如此輕松”,得益于桐昆近幾年大力推進智能工廠建設和數字化轉型,努力打造行業智能制造的“燈塔工程”。許燕輝向記者介紹,工業數字化轉型升級的技術路徑,是信息化、數據化、智能化、智慧化。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則融合了大數據分析、云計算、工業互聯網、移動互聯網、5G通信技術、工業IoT(Internet of Things)和人工智能等最新技術。

工業大數據,則是信息化與工業化的深度融合,是在工業領域中,圍繞典型智能制造產品各個環節所產生的各類數據,以及相關技術和應用的總稱。工業大數據體現出強關聯性、時序性、準確性、閉環性等特點。

2019年,桐昆啟動了新一輪數字化轉型。2020年11月,桐昆攜手聯想集團,正式成立了浙江恒云智聯數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恒云智聯”),致力于打造工業科技服務領域的行業標桿。

“我們充分運用5G、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為企業提供數字化轉型和規劃、智能化創新平臺、智能制造技術、IT技術服務等8大方向的建設與服務,并提供流程行業智能工廠建設規劃、工業智能視覺、企業數智中心等一系列解決方案。”恒云智聯總經理蘭斌表示,目前,恒云智聯已收納集成了企業全域數據,有效打破了“數據孤島”瓶頸,實現了“全局可視”“全局可析”。

值得指出的是,恒云智聯不止服務桐昆自身,還具有平臺開放性,惠及更多企業。

恒云智聯充分融合了桐昆的行業優勢,以及聯想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優勢,為行業客戶提供覆蓋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全生命周期服務,包括規劃設計、建設實施、運維支持等服務,幫助更多中小型企業向著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一體化方向轉型。據介紹,恒云智聯已為多家制造業企業提供了數字化轉型和規劃、智能化創新平臺、智能制造技術等產業數字化的技術服務。

2021年,桐昆打造的集工業物聯網、工業大數據、工業智能與微服務于一身的行業級工業大數據資源聚合和分析應用平臺,入選工信部年度大數據產業發展試點示范項目,還在首屆工業互聯網峰會中獲得年度“IDC中國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領軍者”榮譽。

今年6月,由桐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聯想(北京)有限公司、浙江理工大學、東華大學、浙江恒云智聯數字科技有限公司、江蘇新視界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有限公司和浙江恒創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有限公司共同承擔的“聚酯纖維全產業鏈全局可視可析智能大數據平臺及集成技術”項目,通過了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鑒定,項目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從“全局可視”到“全局智能”


曾經激動地想著用數字化擁抱屏幕背后無數互聯網用戶的許燕輝,如今在桐昆工業大數據這個大平臺上,體驗到另一種成就感。

“從個人看,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物聯網、人工智能、5G,這幾年,在新的平臺上,從技術原理到應用場景,我把新一代信息技術學了個遍。從企業看,數據是基礎,數據是血液。通過智能化建設,我們實現了多部門、多環節的數據融合。數據融合,是制造企業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實現實質性利潤提升的關鍵。”對于桐昆大手筆、大魄力推進數字化轉型以來的實際特點和收獲,許燕輝感受十分深刻。

他指出,桐昆的產業鏈長,實現了從“一滴油到一根絲再到一匹布”的產業鏈布局。集團實行全國布局,旗下工廠分布區域廣,并且還計劃在海外建廠。桐昆的產品品類多,涵蓋了1000多個滌綸品種。同時,桐昆的各種設備多,合計算下來多達3萬多臺,運維保養難度大。此外,聚酯滌綸行業還受到國際油價大幅波動、安全環保壓力大等多種綜合因素影響。

綜合考慮,桐昆的數字化、智能化,就圍繞產業鏈協同、企業安全、質量、成本、效益、綠色環保等方面全面開展,也收到了實實在在、顯而易見的效果。

以安全庫存量的確認為例,以前,桐昆是倉庫部門憑歷史領用記錄和經驗來定安全庫存量,且往往會偏高。這種方法雖然能保證生產需要,但是也會帶來庫存資金積壓、庫存呆滯的風險。

但當數據融合后,發生了“神奇的變化”。許燕輝介紹,全集團整合了倉庫部門的歷史領用數據、庫存數據,采購部門的采購周期數據,生產部門的機臺運轉健康度預測,以及備品備件需求數據,能夠精準預測庫存需求制定,從而把庫存資金占用降到了最低,一下子就盤活了上億元的庫存資金。

再以倉儲和運輸環節為例,桐昆此前采用傳統人工叉車裝車,但通過使用智能裝車系統,解決了全集團1000輛叉車運行的管理問題。系統不但提高了裝車效率和裝車質量,還解決了人工裝車存在的安全隱患和環保問題,并且,與WMS(倉儲管理)系統、ERP(企業資源計劃)系統、進出廠系統實現了無縫結合,大大提升了場內物流協同效率。

“總體來看,通過推進數字化、智能化,帶來的是企業用戶體驗的提升、效率的提高,以及運營模式的創新。通過‘集團、工廠、車間’三級管理‘駕駛艙’,使各級用戶能夠‘一點看全’,快速獲得決策數據,大大提升決策效率。通過豐富的行業分析模型,還培養了企業用數據說話、用數據進行管理的能力。數據驅動流程、數據驅動業務的效果明顯。”許燕輝說。

或許很多企業會有疑問,要想推進數字化和智能化,就意味著大量投入,那實際收益究竟如何?

收益是摸得著、看得見的。這幾年,桐昆人均產值年均增長22%,產品不良率下降44%,每年節約人工成本約800萬元,節約庫存成本約500萬元。我們已經嘗到甜頭。”周軍說。

許燕輝介紹,集團的平臺還融合了熱電云、智能裝載等第三方應用開發,產業化應用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都很顯著。集團使用智能熱電系統后,通過全量數據和機理模型,實現自動控制,并優化熱電廠鍋爐燃燒效率、鍋爐負荷分配等,使熱電廠的綜合能效提升了3%以上,一年能為全集團節省燃煤消耗1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等排放近30萬噸。“若推廣到化纖全行業,預計每年將能節省燃煤消耗近100萬噸。”

談及下一步的思路,蘭斌介紹:“公司的智能化解決方案,圍繞研、產、供、銷、服一體化展開。我們希望從感知智能向認知智能邁進。我們推行數智運營的戰略愿景,是在集團‘立足主業、全產業鏈發展’的企業戰略指導下,實現集團‘全局可視、全局可析、全局智能’的數字化轉型目標,加強集團內部的產供銷和財務一體化運營,增強‘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管控與協調能力,并與上下游產業鏈有效協同,逐步實現企業的數字化和智能化,并提高經營管理水平,提升核心競爭力,驅動并引領業務創新,促進桐昆可持續發展。”

按照桐昆的思路,當智能排產、智能現場管理、設備預測性維護、工藝參數預測等眾多應用場景全面覆蓋全企業、全產業鏈,覆蓋研發、生產、銷售、物流、服務等各個環節,并進一步實現有效協同后,企業將步入“全局智能”階段。在這一階段,全集團將實現全產業鏈可視化、生產最優化、效率最大化、成本最低化和質量最優化。

“我們的最終目標,是要形成‘一體化集成環境’,實現‘看得見、聽得清、信息準、反應快’‘信息上得來、指令下得去’的目標,讓企業擁有最強智能化大腦。”蘭斌說。

許燕輝也強調:“現階段,我國制造業面臨的壓力包括勞動力成本剛性上升等,企業的利潤空間被壓縮。尤其是大型企業,還要面臨如何固化制度流程、推進精細化管理、實現知識經驗傳承,最終實現科學決策。這些都倒逼著企業向數字型、服務型企業轉型。所以,化纖行業推進數字化、智能化是大勢所趨。桐昆將勇立潮頭,加快步伐,積極擁抱數字化時代的機遇。”

圖片
撰文?/?本報記者 同黎娜
編輯?/ 鄭玉冰
制作 /?王亦一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