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艾瑞咨詢發布了《2022年中國年輕人群運動發展白皮書》,報告中提到,到2025年,中國體育運動產業總建設規模將有望達到5萬億。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重視日常運動與健康管理,近95%的人每周健身1次以上。民眾運動積極性不斷提高,保持良好的運動習慣成為年輕人的生活常態。
同時人們更加追求運動專業性,健身愛好者們每年在健身上的人均消費高達5205元,且有62.7%的人近5年持續增加健身運動項的消費。并通過關注健身技巧、健身服飾、健身器材等相關信息,提升自身的專業度。
與過去相比,現在年輕人的運動方式整體呈現出專業化、休閑化和體驗感趨勢。其中,要說今年最火爆的戶外健身運動,非飛盤運動莫屬了。
根據《2022年輕人新潮運動報告》,飛盤超越滑板和騎行等運動成為最受年輕人喜愛的新潮運動,小紅書上相關筆記數高達43w+,越來越多人沉迷于飛盤運動。
什么是飛盤運動?
一塊空地、一個飛盤、十來個人,這就是飛盤運動所需要的全部配置。
飛盤運動有很多玩法,其中因不受場地、人數的限制,目前最受年輕人喜愛、參與最多的是極限飛盤,也叫團體飛盤。
不設裁判,混合性別賽制,比賽時分成兩隊,場地兩側設有分區,當雙方隊員成功在對方得分區接到飛盤就算得分,且投擲飛盤者不能移動,失誤則交換“盤權”。比賽時間為100分鐘,先得15分獲勝。
這項起源于美國的戶外運動,因其參與門檻較低,社交性、趣味性強,既能健身解壓,又能擴展社交圈子,備受新時代年輕人的追捧,一時間風靡全國。
相比于足球等運動,飛盤運動不用大量奔跑,也盡量避免了身體接觸,從而吸引了大量年輕女性的參與。
在小紅書等社交平臺上,女性玩家們紛紛曬出自己穿著瑜伽褲和緊身衣的運動照片,安利飛盤運動同時分享一波穿搭,瑜伽褲刷屏社交媒體。

摘取自小紅書
快速火爆的事物總是伴隨著爭議,但隨著飛盤熱度的持續,瑜伽褲儼然成為最大贏家。
品牌 Lululemon 便通過贊助飛盤俱樂部,與頭部KOL達成合作等方式,在各大飛盤賽場中屢屢現身,增加品牌曝光;另一方面 Lululemon 的運動內衣、瑜伽褲等裝備被宣揚變成飛盤“中產玩家”的必備品,瑜伽褲銷量大幅提升。
今年7月,Lululemon以374億美元的市值超過阿迪達斯,升至全球運動品牌第二位,僅次于耐克。而這一業績打破了多年來國際運動品牌市值排行,耐克第一、阿迪第二的格局。

近年來“輕運動”概念興起,瑜伽褲不再局限于瑜伽運動穿著的小圈子,開始走向主流。除了原本的健身房和瑜伽館之外,它被女性用戶們搭配到日常穿搭中,在不同的社交場合中出現。
在這背后,是女性消費者們“悅己消費”心理的崛起。表現出女性自信、健康生活、運動社交的理念,穿著瑜伽褲逛街、通勤,成為新時代女性表達自我的一種方式。


專業化運動服飾、運動社交、穿著場景增加...瑜伽消費增速顯著,但這并不意味著瑜伽褲生意好做。
阿迪、耐克、李寧,越來越多的運動大牌布局瑜伽褲市場,另外淘寶上大量新興瑜伽服飾品牌,物美價廉的瑜伽褲比比皆是。
瑜伽褲是一個極度標準化的品類,入場門檻很低,這個品類的銷量增長主要來自需求量增加和頭部營銷曝光,是典型的標品競爭模式。
作為功能性極度標準化的瑜伽褲,這一波飛盤帶動的熱潮,是否會造出新的瑜伽褲運動品牌?
如果從確定性底層本質看,消費者需求與產品供給的確定性匹配,主要是兩個維度:1是需求屬性的匹配,2是需求量的匹配。
飛盤運動會帶動瑜伽褲需求量的增加。但是在眾多商家競爭面前,瑜伽褲這個品類沒有流量門檻,需求屬性過于標準化,瑜伽褲的需求早已被無數的商家稀釋了市場份額,需求量的增加也是屬于所有商家的,很難集中到某一個單一品牌上來。
全國范圍內沒有絕對龍頭,超大規模的直營品牌尚未出現,但各地方區域范圍內存在地方龍頭,整個市場呈現高度分散的格局。行業內相對知名的連鎖品牌主要聚集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但一線城市品牌競爭激烈,市場趨于飽和狀態,行業競爭壁壘高,新品牌入局難度較大。此外,疫情加速了行業洗牌,許多規模小、規范化不足的瑜伽館因資金流、運營能力等問題倒閉,導致市場上大量瑜伽會員等待被接盤,很多空白區域等待被填充。未來,市場集中度將進一步提升,頭部企業開始發揮規模或創新優勢,品牌效應也將進一步擴大。在這一背景下,企業的競爭優勢如何發揮?產品該往什么方向發力?需要我們持續思考。
END
資 料
來 源
紡織面料平臺
文章來源:長垣市職業裝產業發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