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香蕉久久_精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综合欧美亚洲日本_国产在线一区不卡

梧桐臺 —— 紡織服裝產業服務平臺

服飾產業互聯網服務平臺,線上線下,助您快速實現商業價值

新用戶注冊 立即登錄
換一個
獲取短信驗證碼
×
×

紡織這十年·企事錄 | 大楊集團:定制衣裳“云”上剪

發布時間:2022-08-25  閱讀數:14364

紡織這十年·企事錄 | 大楊集團:定制衣裳“云”上剪



大楊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大楊集團”)的數字化生產車間、數字化倉儲、數字化管理的智能工廠,一件件服裝上面標著來自世界各地的服裝主人的信息;一臺臺機器人在車間穿梭,智能分類、智能分發......用戶通過APP在線量體、3D量體試衣,大楊集團最快4天就可以為用戶完成成衣的生產。今天,全球已有接近1600多家店鋪在通過這一智慧化方式開展大楊的定制業務。

圖片
大楊集團智能裁剪車間一角。

“這一科幻般場景的實現,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背后凝結了大楊集團10年來在科技創新方面的持續探索與實踐。”大楊集團黨委書記、總經理胡冬梅談道,“無論是在技術革新、數字化建設方面,還是在發展戰略的制定等方面,大楊集團都是在圍繞‘創新’不斷發力。”

不再只給別人做“嫁衣”

在不久前舉辦的第五屆中國國際工業設計博覽會暨2022中國國際工業設計高峰論壇上,大楊集團服裝工作設計中心被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授予“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成為第五批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的一員。

圖片


胡冬梅頗為自豪地介紹道:“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是經工業和信息化部認定的創新能力強、發展水平先進的企業工業設計中心或工業設計企業。這一榮譽是對大楊集團踐行創新發展理念,持續推動轉型升級,持續推動設計實力上新臺階的高度肯定。”

大楊集團對生產體系進行智能化和現代化的升級改造一直沒有間斷。“早在2012年,大楊集團就購置了價值4000多萬元的輔料檢測設備。” 胡冬梅說。

“輔料是西裝的‘骨架’,關系到西裝是否舒適,以及干洗后是否會變形。而西裝輔料有幾百種,要經過不斷實驗才能確定最適合與什么樣的面料搭配。”胡冬梅說,“生產一件西裝,要經過190多個環節、近300道工序,細細的縫紉線關乎最終品質。說起來大家可能不信,僅僅是為了檢驗縫紉線的質量,我們就投資約5000萬元建立了紡織服裝檢驗檢測中心。在這里,專門用于縫制西裝不同部位的各種縫紉線,會被無數次地反復拉伸,以檢驗其耐用程度。”

據胡冬梅介紹,目前,大楊集團累計為服裝智能化柔性定制工廠投入技術研發等相關費用2億多元。

“制造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從初創、成長、壯大,再到成為世界范圍內的知名定制企業,大楊集團堅守‘一群人、一輩子、一件事’的企業精神,堅守實業報國的初心。”胡冬梅說。

1979年, 34歲的共產黨員李桂蓮懷著“讓楊樹房的鄉親們富起來”的樸素愿望,帶領85名農村婦女搬來自家的縫紉機,成立了當時的新金縣楊樹房服裝廠,開啟了從服裝加工作坊到世界知名服裝企業集團的奮斗歷程。

彈指一揮間,當初的小服裝廠已經變身為現代化的企業集團。如今,大楊集團擁有4000余名員工,年服裝綜合生產加工能力達1100萬件(套),年西裝出口量達600萬件(套),年服裝定制產量達200萬件(套),不僅成為了我國的西裝出口“冠軍企業”,也是全球重要的西裝生產基地。當年貧困的楊樹房鄉成為大連乃至東北地區遠近聞名的富裕鄉鎮。

從最初的從國有工廠拿一些零零散散的訂單,到貼牌生產,再到代加工,大楊集團的效益蒸蒸日上。高峰時,日本市場上每5件西裝中就有一件是大楊制造。但是,彼時的李桂蓮心里一直有個結:“雖然服裝賣到了發達國家,但是只能貼人家的牌子。一套西裝人家能賣四五千元,我們卻只能賺幾塊錢。”

不服輸的李桂蓮決心打造中國人自己的定制品牌,不再只給別人做“嫁衣”。于是,知名國際品牌阿瑪尼的首席設計師伊萬諾·凱特林被聘來擔任大楊集團的設計總監,大楊集團精心打造的“TRANDS(創世)”品牌也從此更有“國際范兒”

多年來,TRANDS(創世)作為大楊集團旗下的高級男裝領軍品牌,不僅獲得了“中國出口名牌”“中國最具市場競爭力品牌”“中國名牌產品”等榮譽,而且獲得了中國服裝協會頒發的中國服裝品牌品質大獎,現已發展成為當今中國高級男裝的代表品牌之一。

尤其是近年來,大楊集團開拓國內市場,以多品牌共同發力,實現創新突破。2021年5月,旗下“凱門定制”品牌多店開業,加速拓展國內市場;10月,“創世”品牌沈陽旗艦店升級開業;11月,“創世”品牌哈爾濱卓展店年銷售額突破千萬元大關,成為哈爾濱卓展商場首個千萬元級別的國內品牌。此外,在品牌布局上,大楊集團憑借IP大牌賦能激活自有品牌,推出綠色年華高級定制泳裝品牌,通過新產品開發促進企業轉型升級,進軍國內高級定制泳裝市場。

“云”剪衣裳走向世界

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正在加速融合發展。

時代在變,守著縫紉機轉的大楊人,正在積極融入數字經濟發展浪潮。

在胡冬梅看來,西裝的私人定制在歐美日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發展較為成熟,大楊集團的西裝訂單中,定制西裝占有很大比重。

“對傳統服裝生產企業來說,私人定制這一相對小眾的市場具有生產成本高、制造周期長、難以大規模生產及推廣等痛點。要想突破這一瓶頸,企業必須對生產流程進行變革創新,通過發展信息化技術、進行智能化改造,將供應鏈柔性程度不斷優化。”胡冬梅說。

大楊集團正在通過數字化、智能化手段完成高質量的轉型之路,在國際市場打出一手“定制”好牌,讓世界各地的用戶穿上“云”剪衣裳。

據胡冬梅介紹,借助于互聯網與大數據系統,通過應用自主開發的高效生產管理信息系統,大楊集團已經實現了上層數據集成分解、底層數據匯總分析、生產過程即時更新的基于數據動態管理的數字化車間。通過加強基礎信息系統平臺的開發,保障數據信息交換的穩定性、準確性,實現產品生產流程高效運轉。

遠程接單、智能排版、選定面料,一分鐘完成裁剪......大楊集團大連貿大時裝有限公司生產車間里井然有序,每天都有近千件西裝在這里下線。更值得稱道的是,在車間的生產線上,一條軌道上運轉的是常規訂單,另外一條軌道上,可以隨時加入有加急需求的訂單,并根據排期要求“插隊”進入生產工序。像這樣的智能化工廠,大楊集團共有4座。

“我們首先是利用自己多年研發的尤思達工業互聯網平臺,在這個平臺上我們鏈接、管理了全球6000多家供應鏈企業,同時加大了我們常規的原材料儲備,對于給客戶能夠完整快速地交付起到了很大的保障作用。”胡冬梅說。

圖片


由智能化生產設備組建的規模化柔性定制生產線,不僅滿足了單裁定制業務的生產工藝流程需求,而且解決了產能問題,提高生產效率,實現了大批量生產與單量單裁定制生產的柔性組織,滿足了大規模單量單裁定制化生產能力需求。

“我們車間現在的生產任務主要以‘單裁’為主,基本上是來自歐洲的訂單,訂單數量也比往年多了很多,最主要就是我們用了這個智能化系統后,效率比以前提高了80%以上。” 大楊集團大連貿大時裝有限公司車間主任孫美娟介紹道。

此外,大楊集團還對營銷管理模式進行了數字化改造,不斷提升面向全球客戶和消費者的數字化服務能力,滿足顧客差異化的需求,提供高品質產品和服務。通過自主研發量體標準和量體數據系統、千萬級版型數據庫、字典式編碼統一物料管理系統,大楊集團構建了基于定制服裝的基礎數據平臺,為智能制造和智能服務奠定堅實的數據基礎;通過構建高效的營銷服務信息系統,實現了營銷終端、生產工廠端、供應商端數據協同管理,實現全面緊密的合作。

“最快用4個工作日就可以完成一套定制服裝的交付,我們形成一個非常快捷的生產閉環。這讓曾經高價、交付時間長、負擔不起的定制服裝,變成了消費者觸手可達的產品。”胡冬梅介紹道,通過逐步完善智能化生產體系,提升智能化、數字化水平,面向客戶端、供應端、生產端、物流配送端的各環節,大大提升了定制服裝的產品質量、縮短了生產周期。
胡冬梅表示,全鏈條數字賦能和生產智能化是大楊集團戰略轉型、實現百億元營收目標的主攻方向。目前,企業已經啟動了深度智能化項目,通過升級智能化生產線,推動智能生產由倉儲、剪裁、分揀、吊掛、運輸等各生產流程向更深層次和更細微環節的精細操作延伸。

打造快速反應生產體系

2022年,大楊集團交出了一張漂亮的半年業績答卷:今年上半年,大楊集團出口額同比增長79%,整體收入較去年增長40%以上;部分生產線任務排期已經排到了明年3月;整體生產已經恢復到2019年之前的水平。

“2016年,大楊定制全年生產了20萬件,2017年倍增到40萬件,2018年是90萬件,2019年是130萬件。今年目標是200萬件。”胡冬梅說。

“大楊集團全球營銷網絡已遍布20多個國家和地區,定制服裝產品品類已由西裝拓展到襯衫、褲子、大衣、女裝、休閑裝等7個品類,生產能力、交付能力、產品質量全球領先。2019年,大楊集團單裁定制產品達到 130.4萬件(套),實現出口創匯7000余萬美元,成為全球最大的定制服裝生產企業。”胡冬梅說道,今年上半年,大楊集團的定制服裝產量就已經達到105萬件(套),更為大量的定制需求會出現在西方的圣誕節等節日促銷中。大楊集團對今年全年定制業務突破200萬套充滿信心。

數字化能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勞動強度、生產成本,為消費者提供更滿意的著裝服務。智能化、數字化順應了時代的變革,大楊集團把全球規模最大的服裝西裝生產工廠變身為全球最大的智能化定制工廠,這本身就是一個奇跡。”胡冬梅說。

“奇跡”的背后,是大楊集團對未來發展趨勢的準確把握。

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過程,是企業創新發展、活力與創造力不斷增強的過程。作為國內服裝行業‘龍頭’之一、全球最大的單裁單量服裝企業,行駛在‘藍海’之中如何把握方向、找準航線,大楊人一直在思考。”胡冬梅說。

2021年5月,大楊集團推出了《大楊“十四五”規劃綱要》,確定了“十四五”期間大楊集團戰略目標——打造全球一流服裝品牌和打造國際最強服裝定制信息平臺,并首次提出“五個大楊”戰略,即“品牌大楊、定制大楊、數字大楊、資本大楊、文化大楊”。

胡冬梅說,根據規劃,大楊集團確立了企業經營發展的新目標,到2025年底,總體生產規模保持不變,國內國外訂單比例各占50%,定制產品占比70%,高端產品占比80%,利潤實現翻倍增長。

目前,大楊集團已擁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 6 家,國家級工業設計中心1個,國家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1個,國家級產品創新基地1個,遼寧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個,科技創新服務機構1家,躋身世界服裝行業五百強、全國服裝行業百強企業行列。大楊集團還先后獲得“遼寧省省長質量獎”“全國五一勞動獎狀”等多項榮譽。

“作為行業的領軍企業之一,大楊集團聚焦西服制造品類,秉承工匠精神的專注,持續改進版型、工藝,不斷提升產品質量與時尚風格,以良好的客戶信譽,打造出了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服裝制造品牌。”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服裝協會會長陳大鵬說,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高度重視發展數字經濟,將其上升為國家戰略。大楊集團深刻把握數字經濟發展機遇,著力推進“兩化”深度融合,打造多品種、小批量、高品質、快速反應的智能生產體系,成為了我國服裝行業智能化發展的標桿之一。

 


撰文 / 本報記者 張貴東
編輯 / 鄭玉冰
制作 / 王亦一

文章來源:中國紡織報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