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邦服飾發布的2022上半年業績報告,公司主營收入同比大跌47.49%至7.23億元,凈虧損擴大至6.89億元,其中第二季度主營收入大跌56.27%至2.53億元,毛利率為35.37%,凈虧損5.3億元,負債率高達91.86%。 盡管上半年國內服飾業普遍承壓,但是接近7億元的凈虧損依然令市場愕然。公司業績報告解釋稱,主要由于本報告期內公司經營受上海疫情影響嚴重,位于上海浦東唯一的物流配送中心兩個多月時間里無法正常發貨,且公司全面關閉虧損直營店鋪,使得公司整體銷售收入較上年同期下降。 8月初,多位自稱美邦服飾員工的用戶發布消息表示,美邦服飾從今年4月開始出現拖欠工資的情況,“美邦服飾拖欠員工工資”話題隨后登上微博熱搜。還有員工聲稱被該司錯算績效,居家辦公期間被算缺勤,涉及上海、遼寧、天津、江蘇、安徽等地等多地的分公司、子公司及關聯機構。 另有一家為美邦服飾提供新媒體廣告服務的供應商也向媒體披露稱,美邦拖欠其款項半年有余。而美邦則不斷重申由于上海總部無法正常運轉,對公司的銷售造成非常巨大的困難,導致現金流緊張,不得不繼續延緩發放工資。 有觀點直指,美邦可能成為下一個拉夏貝爾。在不斷發酵的市場質疑中,美邦服飾于8月6日在微信公眾號“美邦人”發布《致27年來陪伴美邦成長的朋友們的一封信》,直指“美特斯邦威正面臨創立以來最大的困局”。 該文指出,在策略管理上,基于財務損益為策略目標做最大化的收縮,以“留下一口活命、續命的氣”做風控管理,再以扭虧為盈的投入產出比做財務損益風控機制策略的調整。 業績報告證實了美邦“創立以來最大困局”的處境和降本增效的首要任務。上半年美邦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則從74萬元暴跌3327%至負2.48億元,管理費用下降34.6%至4616萬,主要由于公司進行組織重構、 優化,人力成本等管理成本較上年同期有明顯下降。 在內部組織結構大幅度降本的同時,美邦持續通過關店止損。 今年3月底,美特斯邦威宣布關閉位于上海南京東路的圣德娜旗艦店,該店曾為美邦規模最大的旗艦店,至今已開業15年。2002年,上海華東電器集團有限公司以3億元購入位于上海南京東路的大廈,并改名為圣德娜購物中心,后于2007年與美邦服飾簽了10年租約,年租金約為4000萬元左右。 截止今年上半年,公司直營店鋪僅存56家,相較一年前凈減少77家,數量僅為開店高峰期的3%左右。加盟店鋪凈減少317家,新開設40家,目前加盟店數量為1193家。持續優化渠道結構而關閉難以持續盈利的直營店鋪,也使得直營店鋪運營相關費用較上年同期繼續下降,銷售費用下降38%至3.6億元。 危機當中,美邦服飾從去年年中開始的轉型升級是否受到上半年疫情影響也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去年年中,集團旗下ME&CITY和核心品牌美特斯邦威先后進行轉型升級,ME&CITY改名MECITY,由此前的快時尚品牌升級為新奢時尚。核心品牌美特斯邦威則于去年10月罕見舉辦時裝大秀,宣布最新定位“先鋒潮牌”,并正式啟用全新品牌標識和視覺系統,品牌標準名改成了全小寫的metersbonwe。 業績報告顯示,2022年上半年,metersbonwe繼續致力于推廣年輕人喜歡的青年文化,打造甜酷潮酷風格為核心的全新品牌定位,開發真正年輕人喜歡的流行時尚產品作為品牌產品核心策略。在 2022年4月開始登陸的全新甜酷潮酷店鋪形象,采用了“甜酷潮酷零售策略”的美邦門店業績、入店率較以往傳統門店均實現了大幅度提升。 童裝品牌moomoo成為metersbonwe之外的另一焦點,而童裝市場也是當前國內服飾集團集體押注的為數不多的紅利賽道。2022年,moomoo童裝以“特別的小孩”品牌核心理念與消費者完成溝通升級,致力于全力打造兒童愛國情懷與時尚新理念。 美邦服飾創始人周成建在去年與微信公眾號LADYMAX的采訪中指出,集團將美特斯邦威的轉型路徑定位為“回歸”,堅定地回到年輕人身邊,聚焦其先鋒潮流文化,在短期內幫助集團突圍。而改名后的“MECITY”則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完成品牌定位的重塑,由此前的快時尚品牌升級為新奢時尚。如果路徑正確,“回歸”往往能夠更快速推進,重塑卻是相對漫長的過程。 在當下內憂外患的低谷,美邦服飾不得不在短暫的振作后,再一次按下做品牌的執念,以生存作為首要任務。這也再一次讓被集團寄予厚望的、集團內定價最高的品牌MECITY的發展道路陷入未知。 自今年以來,美邦服飾股價累計下滑近36%,市值約為41億元。 對于本身已經增長乏力的國內服飾行業而言,疫情的無差別打擊無疑加劇了巨頭的生存危機,總部位于長三角的企業影響更甚。 7月,總部位于寧波的太平鳥發布盈利預警,預計在今年1月1日至6月30日期間的營業收入、銷售毛利同比將出現下滑,凈利潤為1.33億元左右,與上年同期相比預計減少2.78億元,同比大跌68%,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凈利潤同比將大跌98%至約500萬元。
太平鳥在公告中表示,業績和盈利能力的下滑主要受國內疫情等不利因素影響,直營店鋪租金、員工薪酬等固定性費用增加也進一步壓縮了旗下品牌的利潤空間。 實際上,今年第一季度太平鳥的業績就已出現頹勢。在截至3月31日的三個月內,太平鳥集團收入同比下跌7.74%至24.6億元,凈利潤下跌6.44%至1.9億元,扣除非經常損益后的凈利潤大跌40.2%至1.1億元。這意味著,太平鳥在第二季度將錄得虧損。 根據國內第三方市場研究機構中商情報網發布的中國紡織服裝行業上市公司營業收入50強排行榜,除體育用品公司以外,排名前十的國內上市服飾類集團依次為海瀾之家、森馬服飾、雅戈爾、太平鳥、搜于特、盛泰集團、報喜鳥、錦泓集團、朗姿股份和七匹狼。 森馬服飾近日發布2022年上半年度業績預告,受疫情影響,報告期內公司銷售收入同比下降約1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9000萬元至1.3億元,比上年同期下降80.46%至86.47%。森馬服飾表示,盈利能力的下滑與存貨增加、存貨跌價損失相應增加以及供應鏈、原材料成本上漲和促銷力度加大有關。 七匹狼上半年營收同比下降6.1%至14.48 億元,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9.2%至0.90 億元,其中第二季度營收同比下滑7.34%至5.64 億元。七匹狼同樣將持續優化渠道結構作為主要任務,截至上半年零售門店共1831 家,較2022年初凈減少45 家,同時將調整線上渠道各平臺運營思路,令直播成為電商核心增量平臺。 值得關注的是,七匹狼指出其收購的Karl Lagerfeld品牌短期受到疫情影響較大。 在大多數服飾巨頭布局新品牌吃力的情況下,歌力思獲得在華經營權的self-portrait被證明是一筆罕見的成功投資,該品牌已經進入快速回報期,上半年收入增長66%至1.24億元。 根據歌力思2022年半年度報告,公司上半年實現了收入11.71億元,同比增長6.5%。但由于疫情下剛性費用較大,參股公司百秋尚美4月至5月疫情中難以發貨,以及地緣政治因素導致國際供應鏈時效變慢和物流成本大幅上升等原因,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040萬元左右,同比減少約72.97%。
眾多服飾巨頭中,海瀾之家反而顯現出對市場風險相對較強的抵抗力,國盛證券給予海瀾之家增持評級,稱其韌性優于行業。 根據該公司8月25日公布的財報,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同步下跌6.11%至95.16億元,歸母凈利潤同比下跌22.69%至12.76億元。分季度來看,今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單季度營業收入分別同比下跌5.15%和7.24%。 從海瀾之家去年披露的數據來看,公司存貨周轉天數較2020年下降30天至233天,創上市以來最低。海瀾之家線下渠道上半年實現營收78.15億元,報告期末門店總數達到5718家,其中直營店825家。線上渠道表現更佳,通過發力天貓、京東、淘寶、唯品會等主流平臺,以及加速擴張“直播”“小程序”“短視頻”等社交零售新渠道,海瀾之家線上渠道實現營收13.70億元,同比增長5.79%,占總營收的比重增至14.92%。 整體來看,擁擠的女裝賽道受疫情影響更大。據中華全國商業信息中心數據,2022年5月全國重點大型零售企業女裝類商品零售額和零售量因疫情反復導致部分業務暫停,業績均有較大程度下降,女裝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大跌35.91%,零售量同比下降31.69%。 此前已經從女裝、童裝品類向醫美市場擴張的朗姿股份,更能切身體會到風險抵御的重要性。8月16日,朗姿股份發布2022年上半年財報,公司實現營收18.09億元,同比增長1.10%,凈利潤900萬元,同比下跌90%。 按部門分,女裝版塊收入同比下跌10.2%至7.46億元,嬰童板塊營收微跌0.45%至4.06億元,而醫美業務錄得18.54%的增長至6.29億,是唯一增長的板塊。 盡管上海自7月之后零售環境逐步恢復正常,但服飾零售消費的反彈不及預期。國家統計局數據則顯示,今年1月至7月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商品累計零售額為7239億元,同比下降5.6%。7月份,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商品零售額為964億元,同比增長0.8%,環比下降19.53%。 疫情加速了市場淘汰的進度。由消費者心理與行為模式的永久性改變驅動,在零售環境的不確定性之外,國內服飾行業正在開啟一輪真正由內而外的洗牌。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