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頓咨詢公司BCG結合時尚與奢侈品行業的深刻洞察、專業數據庫、消費者信心調查等多項調研發布了《中國居民消費趨勢報告:新十年 新十行 新生活 》,為時尚CEO和品牌高管梳理出時尚品牌在新消費者、新消費趨勢的七大對策。
新消費趨勢下的七大應對對策
一、國潮時尚
《中國居民消費趨勢報告》顯示: 59%的消費者認為與本土文化的聯系非常重要。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和國際政治地位的不斷提升,中國消費者的文化自信日漸凸顯。
由于消費升級,人們的消費需求已不再是衣食住行,更多是精神層面的消費:追求體驗,展現文化自信和表達自我。因此,近幾年,國潮國風大受歡迎,美妝、服飾領域的國貨也順勢而起,成為了消費者的新寵。
例如:有著八十多年歷史的經典國貨鞋:回力,正是在國潮文化推動下再次受到消費者關注的老品牌。
而護膚品老品牌:百雀羚,也是順應“國貨”熱議的潮流,推出了一系列國風設計,如百雀羚和故宮系列,一經發布就獲得了廣大本土消費者的喜愛。
根據波士頓咨詢公司BCG去年發布的《社交零售白皮書》,62%的消費者表示會在購買前考慮多個品牌。新一代消費者在品牌選擇時出現日漸多元化趨勢。新一代消費者喜歡表達自我,追求個性,不喜歡千篇一律,這意味著定制化產品將會受到越來越多新消費者的青睞。品牌如何提升個性化或定制化產品的能力,將成為企業增長的關鍵。能夠滿足消費者情感需求的品牌,才能走得更遠。新一代的消費者需求已經不再局限于表面的浮華,而是更多地追求精神文化型的情感需求。新銳美妝品牌花知曉,主打少女系風格的彩妝產品,圍繞“少女心”的消費者情感需求出發,相繼推出的小天使、獨角獸2.0、花神等系列產品,并利用社交平臺和私域抓取具有情感需求的客群,從而吸引了大量的年輕消費者。疫情成為了線上時尚和奢侈品電商的助推器。去年珠寶首飾、服裝鞋履、美妝個護的電商滲透率分別達到了8%、36%和33%。后疫情時代,中國時尚和奢侈品消費者的線上消費可能成為長期習慣。各大時尚奢侈品牌,積極擁抱線上渠道,尋找新的增長點。加速電商領域發展,提高線上零售體驗服務,是時尚品牌吸引線上消費者的關鍵。BCG通過消費者調研發現,超過40%的中國受訪者認為:回饋需要幫助的社區和具備社會責任感的品牌更具吸引力。新一代消費者更加關注價值觀、更青睞于有使命感的品牌、更傾向于可持續性具有社會責任的品牌;因此,中國時尚品牌必須有清晰的價值觀定位來爭取消費者。李寧,國內體育用品品牌,李寧公司一直實踐公益事業,不僅捐款贈物,還發起“一起運動”項目,倡導正向、積極的生活觀念,并堅持“中國原創”,符合當代年輕消費者的價值觀,贏得了年輕一代的好感。在新時代,品牌需要不斷創新,才能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創新包括但不僅限于面料和產品研發、供應鏈優化、數字化門店、新的營銷模式等。森馬很早就提出了數字化戰略,并建立了服裝數字化智能制造研發中心和數字化物流中心。2021年,森馬電商雙11戰績是22.98億,展現了森馬電商對消費者的洞察、數字化技術等強大能力。虛擬試穿、線上展廳和直播等方式,也給時尚和奢侈品牌營銷創造了新的機遇、新技術、新理念、全新使用體驗。如何創新,是企業必須不斷思考的永恒課題。用心提高產品力、提升品牌價值。產品營銷固然重要,但爆款過后,品牌價值才是留住消費者的核心。爆品熱度過后,品牌力如何持續提升,是大部分新消費時尚品牌面臨的巨大挑戰。例如:包是產品,Hermès是品牌。Hermès通過產品傳遞的工匠精神(品牌價值)深入消費者,從而提高了復購率。中國時尚品牌能夠打造出高質量的產品,但如何打造品牌力,透過品牌故事、品牌文化去打造品牌價值,是中國時尚品牌面臨的挑戰。時尚品牌需要不斷思考的是自己的產品和服務,能否滿足消費者對精神文化型消費的追求。在新消費趨勢和新消費需求的時代,企業需提升自身能力,才能抓住機遇。企業如何針對新一代消費者的需求,審視市場,擁有全局視野,調整或提出對應的戰略,滿足消費者核心的需求?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