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香蕉久久_精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综合欧美亚洲日本_国产在线一区不卡

梧桐臺 —— 紡織服裝產業服務平臺

服飾產業互聯網服務平臺,線上線下,助您快速實現商業價值

新用戶注冊 立即登錄
換一個
獲取短信驗證碼
×
×

經濟大省挑大梁 紡織行業有擔當 | 河南:經濟大省筑造紡織高地

發布時間:2022-09-15  閱讀數:13510

經濟大省挑大梁 紡織行業有擔當 | 河南:經濟大省筑造紡織高地



圖片


圖片
圖片

   【開欄語】政府主要負責人座談會8月16日在深圳召開。會議提出,廣東、江蘇、浙江、山東、河南、四川6個經濟大省經濟總量占全國的45%,是國家經濟發展的“頂梁柱”。經濟大省要勇挑大梁,發揮穩經濟關鍵支撐作用。我們看到,在這些經濟大省中,紡織產業在穩增長、穩就業、穩外貿等方面均擔當大任。本報從即日起推出“經濟大省挑大梁 紡織行業有擔當”專題報道,重點報道紡織行業的擔當作為。

圖片
圖片


“面對責任和動力,紡織行業要有擔當,行業協會要有作為。”河南省紡織行業協會常務會長袁建龍接受《中國紡織報》記者采訪時談道:“今年以來,河南省紡織行業積極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引領河南省紡織行業克服困難、打牢基礎,行業高質量發展邁入新階段。”


今年以來,河南省紡織工業落實省政府發展先進制造業集群的決策部署,培育紡織服裝先進制造業集群,提升紡織服裝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推動紡織工業高質量發展。按照“鍛長板與補短板相結合”的原則,河南省紡織行業加快落實創新強鏈、數字融鏈、轉型延鏈、多元穩鏈、招商補鏈、生態暢鏈“六大行動”,提升重點集群、產業鏈的核心競爭力。


河南規模以上紡織企業2021年主營業務收入約4000多億元,約占全國紡織工業的9%,行業規模總量位居全國第六位;主要產品產量:紗、布、化纖、服裝,分別位居全國第四、第八、第八、第十位。


純棉紗生產是河南紡織工業的一大優勢。為避免同質化惡性競爭,提高產品附加值,河南省諸多紡織企業積極推廣噴氣紡紗和渦流紡紗,以及賽絡紡、緊密紡、緊密賽絡紡、嵌入式復合紡等具有特色的紗線品種。此外,功能性纖維及高性能紡織纖維已成為河南省紡織產業發展的亮點和增長點。在新鄉、平頂山、商丘等地,紡織企業大力發展高性能氨綸、錦綸、粘膠、碳纖維等高附加值產品,不斷推出新品種,為河南省紡織產業結構調整與產業升級做好原料支撐。


圖片新鄉化纖年產6000噸再生紡氨綸項目開車

今年9月,新鄉白鷺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與鄭州中遠氨綸工程技術有限公司合作,上馬了年產6000噸再生紡氨綸項目。新鄉白鷺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邵長金表示,該項目以生產差別化產品為主,在后續產品開發中,企業將與客戶保持密切溝通,不僅要追求產品高附加值、努力提高產品質量穩定性,還要及時發現市場新需求。


圖片
南陽世紀精紡有限公司新建高檔針織童裝和高端艾草保健床品生產線建設項目效果圖

讓非物質文化紡織品成為河南紡織業發展又一新增長極。南陽市、駐馬店市等河南傳統文化發達地區,老粗布、地毯及特色家用紡織品企業得以傳承發展。鄭州市、信陽市、鶴壁市中高檔休閑、時尚、運動等品牌服裝,迎來發展良機。安陽市和商丘市順利實施印染產業規劃,陸續推進安陽中信環保印染示范園、商丘夏邑生態印染科技產業園等園區建設,涌現出盼盼虎、憨豆龍等一批紡織服裝企業,加速滲透線上消費市場。鄭州市婭麗達、逸陽等女褲企業大力發展自主品牌制造,通過線上線下體驗形成區域品牌流量,吸引更多潛在消費者。鄭州市、焦作市等市的土工布等建筑用紡織品企業,過濾與分離用材料等產業用紡織品企業,獲得當地政府大力支持。


“河南以招商為抓手,推動傳統紡織服裝向先進制造、高端制造轉型,提高生產效率。在招商補鏈過程中,培育產業創新動能。” 袁建龍介紹說,夯實棉紡基礎,適度發展印染,扶持化纖優勢產業,壯大服裝終端,拓展產業用紡織品,加強設備智能化改造,提高質量和效率,鞏固河南紡織大省地位。針對產業鏈缺失關鍵項目、技術、平臺和人才,配合河南各地相關部門試行招商引資“揭榜掛帥”制度,對引進重大補短板項目,按照“一事一議”方式給予重點支持。


河南省按照規模化、集約化、可持續發展要求,高水平、高標準引進印染、服裝面料等項目,在著力破解河南省紡織服裝產業鏈中間環節制約的同時,想方設法提高安陽、商丘等地市針織服裝產業鏈和供應鏈本地配套率。加強醫用防護紡織品產業鏈備份和災害應急物資產業鏈供應鏈體系建設。積極推動與棉花棉紗期貨、鄭棉e拍等密切關聯的交易市場發展,拓展國內國際供銷渠道。


圖片

河南省積極培育國家級技術創新示范企業、紡織服裝“獨角獸”企業等,不僅提升了集群協同創新水平,優化集群創新布局,還建立了新型研發機構,組建了企業創新聯合體。在神馬集團、新鄉白鷺、恒天重工、新野紡織、河南二紡機、舞鋼銀龍6家企業,不僅建設有錦綸化工等多個研究所,還設有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4個、博士后工作站4個、省級重點實驗室2個、省級技術中心46個,研發平臺不斷壯大。


在“國家棉花產業聯盟”等平臺作用下,紡織企業解決了一批“卡脖子”技術難題。在“河南省紡織服裝學術交流基地”等平臺推動下,紡織企業更好地實現了技術創新成果轉化。在加快“中國紡織服裝大數據河南中心”等建設中,一批紡織行業企業上云、紡織服裝智能工廠(車間)上馬。


袁建龍表示,河南省是紡織大省,正由紡織大省向紡織強省邁進。抓住發展的“牛鼻子”,河南紡織工業將打造出經濟大省的紡織高地。



撰文 / 本報記者 馬瑞  通訊員 李繼鋒 李秀明
編輯 / 鄭玉冰

制作 / 王亦一

文章來源:紡織服裝周刊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