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跌破“7”。前日,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已先破“7”。從8月15日大幅走低到今日破“7”,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下跌了3.88%,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下跌超3.9%。人民幣匯率為何在此時破“7”,破“7”對國際收支、金融市場等影響有多大,企業和個人應該如何應對?對于本輪人民幣走低的原因,央行副行長劉國強9月5日在國新辦吹風會上給出過解讀。他表示,近期主要是美國加碼貨幣政策調整,在美元升值背景下,SDR籃子里其他儲備貨幣對美元都大幅度貶值,但是和其他非美元貨幣相比,人民幣的貶值幅度是最小的。在SDR貨幣籃子里,美元升值,人民幣也升值了,但美元的升值幅度比人民幣的升值幅度要大一些。人民幣并沒有出現全面的貶值。綜合研究機構的觀點,自8月15日開啟的本輪人民幣走低,除美元走強的影響外,還受到中美貨幣政策分化加深、國內近期經濟增長承壓等因素的共同作用。本次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破“7”,是2020年8月以來的首次。不過,多家機構在報告中指出,在強美元的大背景下,“7”這一關鍵點位已經不那么重要,應理性看待國際形勢復雜多變下匯率的波動。“當前人民幣匯率走弱過度承擔了美聯儲高通脹與歐洲能源危機的影響。在強美元的大背景下,人民幣短期或仍將承壓,但是人民幣匯率‘破7或不破7’已不再是關鍵點位。”中信證券指出。對于“7”這一備受關注的點位,央行曾在2019年8月5日(當日人民幣即期匯率11年來首次擊穿這一關口)給出一個“水庫”的比喻,即“人民幣匯率破‘7’,這個‘7’不是年齡,過去就回不來了,也不是堤壩,一旦被沖破大水就會一瀉千里;‘7’更像水庫的水位,豐水期的時候高一些,到了枯水期的時候又會降下來,有漲有落,都是正常的。“
人民幣貶值是錢更不值錢了嗎?
貶值會不會導致物價上漲?
其實,匯率漲跌的影響已經是個老話題了,匯率貶值有利有弊。適度貶值有利于提升出口貿易競爭力和價格優勢,推動實體經濟復蘇,但進口企業的進口成本將有所增加。舉例來看,中國出口貿易中鞋靴配飾、紡織服裝、皮革箱包占據了很大的份額,人民幣適度貶值對于處在這些行業的企業可能會受益。反過來看,需要從海外進口原材料、貨物、服務的行業,以及扛著更多美元債券的公司,或許會受到負面影響。但注意的是,人民幣貶值的“不值錢”僅僅是體現在用人民幣購買美元的時候。在進口結算需用到美元時,進口成本確實會提高。如果進口結算用的是歐元、日元、英鎊,其實最近的成本是在降低的,因為人民幣相對這些貨幣其實是在升值。至于物價上漲的問題,中國的CPI構成里絕大部分吃的用的,國內都可以自給自足,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貶值對我們自己內部的物價影響很小。當然,如果你在國內消費的產品,是通過美元結算進口的,或者其零部件是用美元購買的,那么人民幣貶值的成本可能轉移到你要購買的產品價格上,會變貴。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你在國內通過跨境電商海淘,最終消費是用美元計價的話,那么對你會產生影響。不過,中國在很多生活必需品的供給上是有一套定價機制的,經過定價機制出來后的最終價格并不一定都是要全民買單。本輪人民幣貶值對出口為主的企業能有多大程度的支撐?“本輪周期中,中國經濟形勢特別是出口弱化,支撐人民幣的‘蓄水池’不再,人民幣選擇直接跟隨美元指數貶值,同時保持對CFETS一籃子匯率的穩定。這種結構一方面能夠適當貶值支持出口,同時由于保持一籃子匯率穩定,國際收支壓力較小。”中信建投指出。國聯證券指出,匯率對經濟基本面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外貿層面。從貿易角度來看,人民幣貶值有利于以出口為主的企業,其競爭優勢和盈利水平都有望得到強化;而對于進口貿易而言較為不利。從數據上來看,今年4月以來人民幣開始一輪貶值周期,而剔除疫情影響后,5月以來出口情況出現好轉,出口同比維持積極增長,而進口同比持續低位波動。體現出人民幣貶值對于出口存在正相關性,而對于進口存在負相關性。從分國家數據解析,人民幣貶值是推動中國凈出口的因素之一,但凈出口情況還受到國內經濟基本面、國際貿易環境以及進出口國家需求等因素影響。溫彬指出,隨著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市場化程度日益提高,人民幣匯率彈性也在增強。“過去幾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總體保持在一個合理均衡水平上的雙向波動。從短期看,人民幣貶值會對出口企業會帶來利好,出口商品價格會更有競爭力,但對進口而言則會帶來成本的上升。”溫彬表示。溫彬認為,對于外向型企業而言,要樹立匯率風險中性的理念,主動利用衍生工具,做好匯率風險管理,保持正常的生產經營。
來源:澎湃新聞、正觀新聞、每日經濟新聞進出口經理人、環球紡織、中國紗線網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