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服裝是為適應復雜多變的戶外環境,抵御惡劣環境對人體的傷害,保護身體熱量不被散失以及快速排出運動時所產生的汗水,在登山、攀巖及其他戶外運動時,所穿著的服裝,具有保暖性、透濕性、防水性、透氣性、抗靜電、防紫外線等特性。
戶外運動需要戶外服裝能適應惡劣的天氣和復雜的地理環境,以保障運動者的人身安全,所以戶外服裝的種類和款式也多,如登山有專門的登山防風衣和背帶褲,滑雪也有專門的連體滑雪衫。根據戶外服裝的功能大致可以把它們分為三類,即從內到外的三層,通常稱為內層服裝,保暖層服裝和外套層服裝。
資料來源:中國戶外服裝行業現狀深度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2022-2029年)
一、國內外行業概況
2015年全球戶外服裝行業市場規模為240.07億美元,之后保持穩步上升,2019年為296.48億美元,2015-2019年市場規模復合年增速(CAGR)為5.42%。然而,2020年全球經濟受疫情影響,造成工業、服務業生產、銷售出現較大程度下滑,戶外服裝市場規模有所下降,2020年僅為287.85億美元。根據觀研報告網發布的《中國戶外服裝行業現狀深度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2022-2029年)》顯示,在疫情影響下,中國戶外服裝市場規模僅略有減小,表現優于全球。2014-2019 年,中國戶外服裝行業增速年均超過全球增速(大于10%)。隨著疫情影響消退,中國戶外服裝行業增速有望回升至疫情前的高增長水平,呈現持續擴張的趨勢。資料來源:中國戶外服裝行業現狀深度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2022-2029年)
據市場研究公司Transparency Market Research數據顯示,千禧一代正越來越多地穿著戶外服裝進行健身活動,這影響了戶外服裝的發展趨勢。預計2022-2031年間,戶外服裝市場的全球估值將以5.6%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COCA數據顯示,2020年和2021年戶外用品行業中服裝類產品占據了最大的市場銷售比例,戶外服裝隨著戶外用品規模不斷擴大,總體呈現持續擴張的趨勢。
資料來源:中國戶外服裝行業現狀深度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2022-2029年)
目前我國戶外服裝供應鏈已經非常成熟,理論上,完成一季生產銷售只需一個想法,剩下的所有環節都可以外包,環環相扣即可,采購直接有各大對接上游原材料供應商的平臺,例如淘寶、1688、京東等;設計可以找到獨立的工作室,一鍵搜索即可開始洽談;生產可以直接聯系我國各產業集群的大小工廠下訂單,生產打包后可直接物流發送給批發商,后續也無需操心零售端的事情。
資料來源:中國戶外服裝行業現狀深度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2022-2029年)
我國部分地區已經形成了標簽化的戶外服裝優質產業鏈集群,這對于設備,原材料供應和勞動人口供應都具備虹吸作用,未來的特色標簽化和效率優勢只會越來越明顯。例如:丹東是全國戶外運動紡織服裝產業基地,主要生產以戶外運動、休閑裝為主的阿迪達斯、探路者、斯凱奇等國際一線品牌都在丹東建立了生產基地。
資料來源:中國戶外服裝行業現狀深度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2022-2029年)
戶外運動是一項依托各種自然場地開展的一些集體項目群,因此自然環境是戶外運動開展的先決條件。我國廣闊的地理區域、多種多樣的地形和水文條件可以開展徒步、露營、溯溪、漂流、登頂等各種類型的戶外運動,豐富的自然資源為戶外產業發展奠定了基礎,而戶外服裝是戶外產業的重要經濟流,隨著戶外運動種類的擴大、國民經濟的發展和消費理念的轉變,消費者對戶外服裝的需求也將逐漸增大。戶外服裝行業和服裝行業一樣,其中許多知名品牌也是采用外包、貼牌的經營模式,再加上我國戶外服裝企業絕大多數是以前的體育運動服裝企業轉型而來,這些企業擅長于渠道建設、市場營銷等操作手段,因此在工藝制造、技術創新、功能性研發的能力上較弱。戶外服裝的功能性和專業性不但代表了產品的質量好壞,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甚至還與戶外運動者的性命息息相關。例如:大多數國內戶外服裝面料采用TPU(中文名稱為熱塑性聚氨酯彈性體)或PU(化學中文名稱“聚氨酯”)的薄膜作為防水透氣層,而國外產品(采用GOER-TEX技術)使用E-PTFE面料。長期以來,PVC、PU、TPU等涂層、層壓織物雖然對人體的防水保暖起到一定效果,但因為無法把汗氣排到服裝外界會使汗氣淤積在服裝里,造成發悶、凍傷的現象,而E-PTFE織物具有絕佳的防水、透濕、防風功能,突破一般防水面料不能透氣的缺點。
資料來源:中國戶外服裝行業現狀深度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2022-2029年)
2、國內品牌、市場定位模糊導致缺乏強勢品牌引領的勢能從戶外服裝品牌來看,目前國內市場呈現金字塔競爭格局,高端市場幾乎被國外一線品牌壟斷,優勢突出,中高端市場主要是國外二三線品牌及少數國內品牌,而多數國內品牌均處于中低端市場。由此可以看出中國還處在品牌塑造的初級階段,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強勢品牌。究其原因,國外戶外服裝品牌起源較早,戶外服裝生產商往往僅專注其中的一個或幾個產品,并做到極致,而不是做大而全式的全面開花。例如:美國頂級戶外品牌“山浩”就專注于戶外硬殼服裝,產品主打頂級材質,創新設計,是戶外品牌中的引領者。國外戶外服裝品牌對于市場定位也非常精準。例如:美國著名戶外品牌“土撥鼠”市場定位為高山雪地運動的消費人群,這家企業也是以專注于雪地羽絨服在行業中脫穎而出。相較于國外,我國的戶外服裝品牌企業大多存在品牌、市場定位模糊的問題,甚至于很多中國品牌在定位上其實是“錨定”某些國際品牌的,凱樂石立志要做中國的“猛犸象”,探路者則帶著哥倫比亞的影子,許多戶外服裝專賣店并非“專賣”,內部卻是在銷售運動裝、T恤衫等常規服裝產品。例如:以哥倫比亞(哥倫比亞專賣店)為代表,做的是泛戶外、休閑戶外系列;以始祖鳥(始祖鳥專賣店)為代表,做的是專業戶外系列;而李寧既有泛戶外系列,又有都市休閑、適合普通家庭的系列,最終導致的實際結果是顧此失彼。
資料來源:中國戶外服裝行業現狀深度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2022-2029年)
(三)機會
1、我國戶外活動參與率仍有提升空間,戶外服裝行業發展潛力大據中國登山協會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每年有1.3億人開展徒步旅行、休閑戶外等泛戶外運動,約占總人口的10.4%,有6000萬人進行登山、攀巖、等專業運動,戶外運動參與率遠低于歐美國家。因此相較于國外,我國戶外運動參與率仍有提升空間,戶外服裝行業作為伴隨戶外運動興起而發展起來的行業發展潛力巨大。
資料來源:中國戶外服裝行業現狀深度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2022-2029年)
另外,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態化,“回歸自然,運動抗疫”已經成為大眾共識,戶外經濟的熱度已經傳導到了消費市場的方方面面,與戶外活動相關的各環節都在迎來新機遇,在截止2022年3月份的十二個月內,戶外服裝銷售額增長21%。2022年北京冬奧會讓“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愿景變成現實,點燃了更多人參與冰雪運動、全民健身的熱情,加上近年來國家積極出臺政策鼓勵大眾參與戶外運動,不斷完善體育服務、優化體育設施,我國戶外運動相關產業擴張呈現燎原之勢。白皮書數據顯示,到2030年戶外運動人群總數將由2020年的4.35億擴大至5.6億,可以推斷出冬奧會和疫情推動戶外產業的增長將是長期而深遠的,其中戶外服裝行業發展潛力巨大。
資料來源:中國戶外服裝行業現狀深度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2022-2029年)
政策先行是行業發展的關鍵,近年來,戶外運動產業受到國家政策支持發展良好,國家及省級產業政策頻出,對戶外露營、登山、徒步等戶外服裝、裝備等形成了積極影響。
資料來源:中國戶外服裝行業現狀深度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2022-2029年)
另外,《“十四五”規劃》提出,開展“中國品牌創建行動”,提升自主品牌影響力和競爭力,率先在服裝等消費品領域培育一批高端品牌。由此可見,在戶外服裝市場中品牌戰略未來也將會是企業發展的助推器。從市場份額上看,國貨已經開始崛起。2015-2017 年,很多國內戶外服裝品牌由于品牌戰略問題導致產品積壓,并因此丟失市場份額,但從 2017 年起經歷一輪洗牌后,陸續走出了之前的困境,開始全面反彈,市場份額不斷提升。例如:安踏從根本上解決了庫存積壓問題,2013年率先開啟零售轉型戰略,大力推廣扁平化模式并提高ERP覆蓋率,逐步擴大市場領先地位;李寧從 2018 年開始觸底反彈;斐樂自被安踏集團收購以來保持強勁的增長態勢,特步自 2017 年觸底后也開始企穩反彈。另外,據市場研究公司Transparency Market Research數據顯示,千禧一代正越來越多地穿著戶外服裝進行健身活動,由于中國互聯網的高速發展,伴隨國力崛起和文化自信覺醒,千禧一代對國產品牌的評價體系會更加客觀,對國貨的自信會直接反映到戶外服裝的消費上。
資料來源:中國戶外服裝行業現狀深度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2022-2029年)
在國貨崛起和文化自信增加的背景下,戶外服裝行業集中度不斷提升(CR5/CR10 從 2011 年的 48%/68%增長至2020 年的 59%/78%,2020年, 耐克/阿迪達斯分別占據19.8%/17.2%的市場份額,安踏主品牌份額達到 9%,旗下另一品牌斐樂市場份額也達到6.4%。),且戶外服裝較普通休閑服裝具有功能性區隔和文化認同屬性,消費者對于精神文化的認可更多地會轉化為對品牌的忠誠度,復購比例高,在這樣的背景下有利于行業誕生大品牌。
資料來源:中國戶外服裝行業現狀深度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2022-2029年)
因此,戶外服裝品牌要向上發展應當采取更符合當代消費者喜好的潮流化方式,去重新演繹專屬于當代消費者的國潮產品,只有基于消費人群的偏好趨勢誕生的產品,才能集中引爆戶外服裝的國潮新流行。隨著現代女性獨立意識、經濟水平的提升,以及對于健康美的天然追求,未來將不斷提升在戶外服裝領域的話語權,從而影響戶外服裝產品的設計風向,除了露露檸檬這樣以女性產品起家的企業之外,其他各大國際龍頭近年已經開始加快布局,相關企業也可以考慮從女性戶外服裝市場著手布局。
部分企業對女性市場的布局
資料來源:中國戶外服裝行業現狀深度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2022-2029年)
(四)威脅
國外戶外服裝品牌已經基本熟悉了國內市場的規律,推出了適應本土的系列產品,同時也相繼開發出價格更為低廉的中低檔產品,并向二、三線城市發力,更多的國際戶外品牌正在進入國內市場競爭市場份額,對國內市場造成一定威脅。例如:國際戶外品牌博格納與中國服裝品牌波司登設立合資公司,加速推進本土化運營;日本功能性戶外服裝品牌高得運在中國北京設立首家旗艦店;高瓴資本與美國知名單板滑雪品牌伯頓合作,針對中國市場打造適合中國人體型的戶外服裝產品,并融入中國文化元素等。
2、低勞動成本優勢逐漸消失
低勞動成本優勢的消失會使戶外服裝市場(戶外服裝是屬于制造業的輕工紡織業)面臨巨大的威脅,據《第四次工業革命》顯示,如果低勞動力成本不再是企業的競爭優勢,全球制造業很可能回歸發達經濟體,一旦發生這樣的情況,依靠低成本優勢發展制造業就會受到阻礙。
資料來源:中國戶外服裝行業現狀深度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2022-2029年)
資料來源:中國戶外服裝行業現狀深度分析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2022-2029年)
1、內部優勢、劣勢比較:優勢大于劣勢
綜上,我國戶外服裝行業發展的優勢有:成熟的供應鏈和豐富的戶外運動自然資源基礎,行業已經具備了成熟的成長條件,而主要劣勢是自主研發能力弱,產品缺乏功能性、專業性和品牌、市場定位模糊導致缺乏強勢品牌引領的勢能,主要是由于戶外運動進入我國時間較晚,最初是以政府部門支持下的登山探險為主,后來逐漸出現了商業性戶外運動組織,再到現在的大眾化,與之相關的戶外服裝企業在轉型中不適應和不成熟是客觀必然的,隨著市場的發展和業務的深入情況會逐步改善,因此優勢大于劣勢,未來戶外服裝行業的發展會呈現更加良好的發展態勢。隨著我國戶外活動參與率的提升,戶外服裝需求會大大增加,在國家政策支持下,戶外服裝也會發展得越來越好,面對廣闊的市場,競爭從國內到國外,壓力大是一定的,但企業間的正常競爭是良性的,所以外部機遇仍大于威脅,未來,新材料制成的具有特殊功能的戶外服裝或將成為市場主流,不管是生產商、企業還是其他行業參與者都應積極適應當代消費者需求,結合消費者觀念變化不斷開拓創新,提供更優質的產品和服務,抓住發展機遇。(LZC)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