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標準化組織近期發布《1S08115-1:2022棉包第1部分—尺寸和密度》和《ISO 8115-3:2022棉包第3部分—包裝和標記》兩項國際標準,分別代替舊標準ISO 8115:1986和ISO 81153:1995。兩項國際標準最終采納了我國棉花加工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提出的關鍵性技術指標修訂建議:保留“1400mm×530mm×700-900mm”包型,增加了新型棉花包裝尺寸 “1590mm×530mm×650-800mm”;增加“套包優先使用棉質材料。然而,除PP之外的人造纖維也可使用。其余天然纖維如麻不宜使用?!保ㄗⅲ篜P材料即通常說的聚丙類編織袋包裝,易造成異性纖維污染棉花);增加“可使用防銹鋼絲繩或者除PP之外的合成材料”(注:PP制成的捆扎帶強力不達標,易造成斷帶崩包)。在2019年標準修訂草案階段,國際標準化組織(IS0)就《ISO/CD 8115-1:2019棉包第1部分—尺寸和密度》和《ISO/CD8115-3:2019棉包第3部分—包裝和標記》兩項標準向我國棉花加工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征求意見,其中一項重要修訂內容就是取消我國現行I型包型“1400mm×530mm×700mm”這一尺寸。自2004年棉花質量檢驗體制改革以來,我國棉花行業99%以上采用這個尺寸的包型,如果ISO/CD 8115-1:2019國際標準中取消該尺寸棉包包型,將給我國棉花加工、倉儲、物流、貿易等環節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和浪費。此外,異性纖維是長期困擾我國棉紡企業生產發展和產品質量提高的重要制約因素,杜絕使用PP塑料編織袋包裝材料,從源頭上減少異性纖維混入皮棉,有利于提高棉花品質、降低紡織工業成本,促進棉花產業高質量發展。同時,禁止使用PP塑料捆扎帶,可有效減少棉包崩包炸包現象,降低倉儲運輸成本和安全隱患,避免貿易糾紛與火災事故發生,助推棉花產業持續健康發展。鑒于我國棉花包裝的技術水平和行業現狀,國際標準化組織認可與采納我國在棉花包裝標準中關鍵技術指標的建議,這表明了我國棉花加工標準化工作由國內驅動向國內國際相互促進轉變,在國際棉花加工標準化領域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