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服裝邦(ID:Clothinghelp)
在一度生產了全球1/6毛衣的大朗鎮,像浩發針織這樣從事毛織的企業還有成千上萬家,其中規上企業也達到100多家。
紡織服裝行業:如何破解勞動力難題?
東莞大朗,曾經熙熙攘攘的針織產業園,不少已經門可羅雀;曾經廉價的勞動力,如今工資已經追上寫字樓白領。
勞動力日益短缺的壓力,珠三角另一座制造業大市——佛山同樣有所體會。在佛山,不少勞動密集型企業近年來也不斷遭遇成本上升難題,而即使工資上漲,年輕人也不再愿意走入工廠,不少企業面臨熟練技術工人青黃不接的窘境。
浩發針織的探索能為佛山企業帶來什么借鑒?面對消失的人口紅利,珠三角企業將何去何從?日前,經濟學家周其仁攜手一批佛山企業家走進浩發針織,共探制造業海外布局的“戰法”。
最年輕的工人都是80后
蔡淑瓊(安東尼針織有限公司總經理):我們服務的客戶主要從事內銷,所以我們的問題在于成本?,F在在中國買衣服比在美國都要貴,受客戶影響,我們的成本壓力很大,做不下去的原因主要就是成本。但由于國內客戶喜歡“短平快”,一下單就立刻要交貨,這在國外是做不到的,所以我們可能暫時不會轉移到國外生產。
吳繼忠(東莞市福建商會監事長、東莞市浩發針織有限公司董事長):難的并不是去國外生產,還是在于國內勞動力的短缺?,F在整個大朗都沒有年輕人去開針織橫機了,最年輕的工人都是“80后”。
我認為未來三年國內紡織業還可以做一做,三五年后就會全部轉移到東南亞,像以純、海瀾之家這些全部都要在東南亞生產,再返回國內銷售的。我和一位客戶交流,他就說如果自己的品牌要活下去,就必須找國外的工廠來合作,我說我在柬埔寨開個工廠幫你供貨,他一聽馬上很開心。
蔡淑瓊:現在市場上有不少勞務派遣公司,可以請臨時工幫企業生產。
吳繼忠:這當然是市場的正常需求,但做任何生意、任何企業,都要講究運營的穩定,并承擔社會責任,為員工繳納社保并對他們負責。很多老板不去承擔這一責任,有活了請臨時工,沒活了就不管他們,這樣的企業是永遠都做不好的。
周其仁(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針織企業全搬走了,大朗這里還有什么?
吳繼忠:老家這邊是研發部、采購部,因為供應鏈現在還沒法轉移,還要向國內企業采購,比如張家港紡紗廠。導致供應鏈沒法轉移的因素還有,行業下游有的去越南,有的去柬埔寨,像張家港紡紗廠可能就不知道該去哪里。短期之內,供應鏈還是主要在中國。
周其仁:確實供應鏈的黏性要更大一些,它的轉移是很慢的過程,發達國家也是如此,現在很多關鍵零部件中國企業還是要從日本購買。你們搬走了以后,國內供應鏈應該還有很多發展的機會。
中企出海應當合力“抱團”
霍志華(廣東永利堅鋁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我也去過柬埔寨,我分享一些我的感受,總結來說就是,當地其實都是中國人的天下。當時也是一位福建企業家帶我過去的,他也是做紡織的,此外還做家具,并在柬埔寨投資了酒店。我去到柬埔寨,發現當地已經到處都是福建人。
出海機會多,但泡沫也多,西哈努克港那邊到處是工地,已經多到寸步難行的地步,都是中國老板投資的。
吳繼忠:福建人在柬埔寨的布局已經是比較成熟的了,福建商會在柬埔寨是國內第一大商會。
周其仁:福建商會的團體性非常強,尤其是在東南亞,形成了一個發達的社會網絡,大家抱團出擊。應該說這也不是?;^,只是他們對人性的理解不同,這一套在東南亞是行得通的。抱團出海的組織方式也很有意思,一個企業家先出去,剩下的企業家組織訪問團去參觀考察,考察以后更多的企業家被打動了,走出去的企業就越來越多。
吳繼忠:最早是日本企業開始“抱團出?!钡?,他們到全球各地建設日本產業園,隨后是中國臺灣。相比之下,國內企業的抱團程度還有提升空間。

周其仁:產業轉移是經濟規律使然
千萬不要認為產業轉移轉到中國,好像就到頭了,產業會繼續轉移下去的,這是經濟規律使然。10年前我去美國的沃爾瑪,發現很多衣服已經不是Made in China,而是馬來西亞制造、越南制造。將來甚至可能電商、直播帶貨都要去柬埔寨、拉丁美洲做,因為衣服在當地生產。
為什么國際客戶不再接受我們的成本了?并不是他們覺得你價格不合理,而是因為他們發現越南做得并不比你差多少,但成本卻便宜了幾個數量級。但客戶對中國廠商還是很看好的,他們建議我們去東南亞而不是另外找人下單,說明他們還是看好我們幾十年來積累的管理經驗。這些經驗是否一定要放在珠三角?是否一定要跟這么貴的人工結合在一起?這才是問題的所在。
當工資變高,而本國還有巨大的消費市場,那么留下來的企業還能做什么生意呢?因為不是每個產業都會轉移的,比如英國,當地工人工資如此高昂,但它依然保留了許多讓你意想不到的產業,比如有款折疊自行車就產自英國倫敦,價格奇貴無比,但依然廣銷全球。當然,這款自行車的部分零部件產自中國臺灣,但設計開發和生產銷售主要還在英國。
要知道,這只是一款折疊自行車,還不是航空發動機之類的高端產品,后者在英國乃至發達國家生產的就更多了。天下的事情都會有反例的,企業家一定要實際去看了才知道。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