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載春華秋實,南昌大地鐫刻非凡印記。這是踔厲奮發,波瀾壯闊的十年;這是勇立潮頭,奮楫爭先的十年;這是干群攜手,共譜華章的十年;這是活力四射,五彩斑斕的十年……
十年來,南昌搶抓數字經濟機遇,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以硬核舉措推動數字經濟做優做強,加快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重塑經濟增長新格局,全力建設數字經濟發展新高地。
建設先進制造業集聚發展中心,是我市打造“一樞紐四中心”的重點之一。近年來,南昌堅持把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搶抓數字經濟窗口機遇期,以工業互聯網平臺為關鍵支撐,利用大數據、5G、區塊鏈等新技術,對制造業進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鏈條改造,推動傳統制造邁向“智造”。圍繞發展工業互聯網平臺,持續推動制造企業“上云上平臺”。到今年8月底,南昌上云企業數達29375個,數量位列全省第一。
走進南昌海立電器有限公司的數字化生產車間,一臺臺智能機器人有序忙碌著,大屏幕上實時顯示各項生產數據。南昌海立總經理郁沖向記者介紹道:“以前工人需要對加工單進行清算和整理,現在通過智能化的數字轉型,不需要那么多工人調度,只要對著屏幕就能對物料、設備、人員、流程等實現全程協同作業,實現互聯網和供應鏈協同高效的生產模式。” 雖然產線上的工人減少,但是日均產量卻有增無減。機器人全天候作業,讓南昌海立的日均產量較之前提高了數倍。據了解,該企業還通過自動立體倉庫和自動化無人運輸小車等現代化物流系統,與多個信息系統協同運行,實現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的工廠管理模式,最快6至7秒就能下線一臺產品,日均產量達7.4萬臺左右。
南昌海立電器有限公司只是南昌智能轉型的一個縮影,為推動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南昌接連出臺相關政策,加快綠色食品、新型材料、現代針紡、機電裝備制造等產業技改升級,全力推進“5G+智慧工廠”項目建設,遴選了26家工業企業納入“5G+智慧工廠”項目培育庫,對建設“5G+智慧工廠”并實施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按照軟硬件、設備投入等給予50%補助。在主導產業帶動下,今年1-8月,南昌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1%。
“歡迎新進入直播間的家人,我們的直播開始啦,接下來介紹一款我們南昌的江中猴菇米稀……”日前,在位于青山湖區京東鎮的流量經濟產業園里,多場直播正在進行。江西抖趣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方臻告訴記者,公司僅用4年時間就把業績從“零”做到了“億”,相關賬號全網粉絲量超3000萬。
如今通過直播帶貨這種以數字、流量為基礎的服務方式,帶動了非固有優勢產業的物流、輔材、設計等全產業鏈經濟增長,為行業帶來了全新的發展機遇。方臻告訴記者:“希望通過‘短視頻’直播把南昌的好產品、好故事告訴更多人,帶動傳統行業產品的銷量增長。我們去年的銷量近一個億,今年我們的目標要突破兩個億。”
“VR展示畫面調亮一點,航拍鏡頭多用幾個。”近日,記者走進江西省映尚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創始人熊宗明正在電腦前指導同事們制作VR產品。
2016年,南昌出臺相關的產業扶持和人才引進政策,在上海創業的熊宗明看到了新的機遇,便決定來到紅谷灘區創業。“政府對人才的重視,堅定了我們在昌發展信心。小平小道陳列館數字提升、新建區博物館AR展示、VR朱權墓展示、滕王閣VR全景漫游、江蘇徐州的國際園林博覽會南昌豫章VR館項目等,都是我們的作品。”熊宗明說。作為南昌的本土企業,乘著南昌VR產業發展的東風,如今他的公司營業額達千萬元,成了VR行業的一張新名片。
近年來,南昌從落戶有獎勵、就業有補貼、創業有扶持、購房有實惠等方面切入,用真心實意、“真金白銀”招才引智。為此,南昌積極落實“人才10條”政策,2020年、2021年連續舉辦高層次科技人才“洪城計劃”,緊盯“吸引10萬名大學生和技能人才來昌留昌”工作目標舉辦“百場校招”等,以更大力度助力聚才留才,為充實南昌數字經濟領域青年人才隊伍提供保障。在此基礎上,南昌加快構建8個科研與人才發展平臺,形成了院士領銜、知名專家帶隊、中青年科學家為骨干的科技人才隊伍,并成立了培訓中心,建設了多層次專業技術和管理人才培訓體系,聯合培養11位碩士研究生,且研究院通過短期實習項目,接收20多位來自駐昌高校的優秀在校生來研究院實踐鍛煉,促進潛在的數字經濟人才留昌留院工作。
來源:南昌日報
編輯:徐晨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