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由于運力短缺,運費和船舶租賃費用也水漲船高,幾乎所有的集裝箱船都投入了運營,今年還沒有集裝箱船被出售并拆除。不過這種長達9個月的集裝箱船拆除荒于9月25日結束了,泰國亞洲區域內船公司Regional Container Lines已將旗下“Mathu Bhum”號集裝箱船出售被拆除回收。
“mathu bhum”的建造于1990年,1248teu(標準箱)集裝箱船,被出售用于拆解,估計銷售價格超過310萬美元。這是今年全球第一艘被出售并拆解的集裝箱船,也是全球集運市場變化的又一標志性事件。
2萬美元跌至2000!
新一輪拆船潮或將開啟
自疫情暴發以來,全球集運市場已有兩年多時間一直處于過火行情中。部分航線的集裝箱運價暴漲10倍多。為了增加運力,滿足需求,同時也為賺取更多利潤,船東和經營者將所有還能堅持使用的老舊船只全部投入運營。


海運費暴跌80%
外貿工廠還有訂單嗎?
每年第三季度是海運的傳統旺季,但在全球通貨膨脹大背景下,經濟預期走弱,需求走低,航運業今年旺季不旺。作為海運市場重要的參與者,集卡司機對行情的感知頗為深切。過往多年中秋、國慶“雙節”前,由于貨主抓緊時間出貨,排長隊進港的情況屢屢出現,但今年情況有所改變。
不少集卡司機反映市場行情確實有些低落,即將退休的吳師傅坦言,在他從事港口集裝箱卡車運輸10余年來,“今年的行情可謂是最淡的”。
業內人士預計,海外高通脹擠壓需求,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劇,與去年動輒上萬美元的海運價格相比,四季度全球集運市場依然不容樂觀,或將出現旺季不旺的行情,運價會進一步下挫。
不過這對于外貿人來說,其實是瘋狂的運價終于回歸到了相對合理的位置。去年困擾外貿人的兩大難題:匯率與海運費,現在都得到了緩解,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已經“破7”,運價也回到了兩年前,問題在于,還有貨出嗎?
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首席經濟學家譚雅玲認為,現在,人民幣的貶值不足以使外貿企業渡過難關。受歐美國家通脹率高企、部分地區地緣政治沖突、疫情持續蔓延等因素疊加影響,其市場需求不斷下降,加之此前大量囤積的庫存仍有待消化,許多進口商不得不減少甚至取消商品訂單,所以全球航運市場需求出現了大幅萎縮。
隨著汽油和食品價格飆升,歐美消費者不再蜂擁購買服裝、家居用品、家用電器和廚房用具,導致零售商庫存大增。美國各大零售進口商對美國消費預期并不樂觀,已經大幅削減零售訂單。沃爾瑪取消了數十億訂單;塔吉特取消超15億美元訂單,并表示將采取“必要”行動,包括降價和取消訂單。沃爾瑪和塔吉特都在迫使一些供應商消化上升的成本。歐洲、日本進口商就更艱難了,歐元貶值到與美元平價,日元跌至20余年來新低,造成他們的采購成本大幅上升,部分客戶根本不敢下單。
近期中國貿促會針對500多家企業開展的一項問卷調查顯示,企業當前面臨的主要困難是物流慢、成本高、訂單少。56%的企業表示,原材料價格和物流費用高,例如海運航線運價雖然短期下跌,但仍處于中長期高位。62.5%的企業表示,訂單不穩定,短單小單多、長單大單少。企業的訴求主要集中在維護國際國內物流穩定暢通、落實紓困幫扶政策、便利跨境人員往來等方面。一些企業期待恢復國內辦展和放開境外參展,以獲取更多訂單。
來源:海運網、化纖頭條、環球紡織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