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場上各種熱點事件層出不窮,通脹日益加劇,海運費跌回疫情前,零售商取消訂單……在9、10月傳統紡織旺季,這些消息對于紡織人來說是“雪上加霜”。這個旺季市場上本應該是忙碌地進行著雙十一及圣誕季的前期準備工作,但實際上市場在近期冷清趨勢明顯,大有一夜入冬的架勢。
9月紡織服裝出口同比
環比均出現下降
根據海關總署10月24日發布的最新數據,按美元計,在主要市場需求下行因素的影響下,9月紡織服裝出口同比、環比均出現下降,但前三季度累計出口同比仍保持9.1%的較快增速。
紡織品服裝出口按人民幣計:2022年1-9月,紡織服裝累計出口16281.1億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長10.4%,其中紡織品出口7474.6億元,增長9.7%,服裝出口8806.5億元,增長11.1%。
9月,紡織服裝出口1903.5億元,增長0.8%,環比下降8.9%,其中紡織品出口819億元,增長1.8%,環比下降2.8%;服裝出口1084.5億元,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環比下降13.1%。
紡織品服裝出口按美元計:2022年1-9月,紡織服裝累計出口2483.5億美元,增長9.1%,其中紡織品出口1143.3億美元,增長8.7%,服裝出口1340.2億美元,增長9.4%。
9月,紡織服裝出口280.51億美元,下降3.7%,環比下降9.4%,其中紡織品出口120.69億美元,下降2.7%,環比下降3.4%,服裝出口159.82億美元,下降4.4%,環比下降13.6%。
2022年9月亞洲紡織業經營狀況最差
盡管有所改善,但2022年9月全球紡織行業的經營狀況在亞洲是相對最差的。全球訂單量、訂單積壓和產能利用率指標也有所下降。盡管所有細分市場都處于不利境地,但紡紗廠的處境卻跌至前所未有的水平。
根據第16 屆國際紡織制造商聯合會 (ITMF) 全球紡織工業調查 (GTIS,前身為ITMF 電暈調查)。南亞、北美和中美洲以及非洲的預期有所改善。全球紡紗廠在 2023 年 3 月的前景也更好,這表明可能會有所緩解。
訂單量進一步下降,與疲軟的業務形勢相符。北美和中部,尤其是南美的公司訂單量有所增加,而亞洲地區的訂單情況仍不盡如人意。所有地區的訂單積壓平均下降。南美例外,訂單量和積壓量均有所增加。
只有染整廠和針織廠/織布廠的訂單積壓量略有增加。在所有其他領域,訂單積壓下降。ITMF 表示,雖然 2022 年 9 月全球產能利用率下降,但南美的產能利用率有所上升。纖維生產商的產能利用率穩步下降,家紡生產商似乎扭轉了下降趨勢。
需求疲軟、原材料價格高企、能源價格高企、通貨膨脹是未來六個月全球紡織行業的四大擔憂。對運輸成本的擔憂明顯下降。另一方面,過去兩個月對地緣政治的擔憂顯著增加。
“金九銀十”的旺季訂單已經臨近結束
多指標體現當前產業的運行存在嚴重問題
時間已經進入十月下旬,對于紡服產業鏈而言,大體“金九銀十”的旺季訂單已經臨近結束。實際上,經歷了前三季度的疲弱表現,市場似乎整體對四季度的旺季缺乏信心,認為即使有季節性提振,實際幅度也必然有限,甚至可能“金九銀十”的高峰未必會到來。
事實上,盡管很多指標體現當前產業的運行仍然存在很嚴重的問題,但是從微觀數據來看聚酯下游的實際表現還是一定程度上超出了市場的預期。盡管從終端銷售和訂單的角度來看,2022年旺季的表現不說較2019-2020年,甚至相較受限電影響的2021年都是偏弱的,但是傳導到織造端,其實整體9-10月的運行還是相對積極的,織機負荷有了一個明顯的攀升,接近了2018-2019年同期的水平。這一變化體現了產業鏈下游應對預期不足的自然反應,因為對終端需求并不樂觀,因此織造端整體備貨持續偏低;但正是因為下游庫存的壓縮,導致在終端疲軟的情況下聚酯和織造能夠維持相對可觀的運行狀態。
來源: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中國證券報、全球紡織信息、中糧期貨、化纖邦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