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藍圖已經繪就,號角已經吹響,實體經濟是沭陽的看家本領,作為蘇北工業大縣,沭陽縣堅持“工業強縣、產業興縣”不動搖,加快推動高端紡織、綠色家居、機電裝備三大主導產業轉型升級,不斷夯實實體經濟根基。今天,首先去聽聽沭陽高端紡織業發展的澎湃之音。
開足馬力抓生產,全力沖刺四季度。走進江蘇宋和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提花機關鍵部件智能化注塑工廠項目生產車間,100余臺注塑機及自動化設備飛速運轉,呈現出一派繁忙的生產景象。“為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競爭力,我們投資1.2億元,其中設備和自動化投資近1億元,新建提花機關鍵部件智能化注塑工廠項目,作為提花機核心部件生產線,可年產1000萬套提花機核心部件。”江蘇宋和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行政經理候廣南介紹,工廠還投入ERP和EMS系統,裝備AGV小車,實現自動物流搬運,同時,配備中央集中自動供料系統,完成不間斷無人化連續成型作業,并擬建設全自動數字化智慧工廠,打造蘇北最高端的智慧生產樣板車間。
江蘇宋和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為全球最大的電子提花機生產企業,也是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工信部重點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國家單項冠軍企業。如此優異成績的背后,是企業十年如一日的創新鉆研和精益求精。“我們公司建有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省博士后創新基地等,是國家重點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同時注重產學研合作,與中科院、東華大學、武漢紡織大學進行研發合作,與江蘇省產業研究院成立宋和宋聯創中心。”候廣南表示,創新是發展的原動力,公司年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的3-5%,達到2000萬以上,擁有授權專利70余項,并積極進行智能化改造和數字化轉型,加大軟硬件投入,積極提升制造的高端化、智能化。辛勤耕耘創佳績,近日,江蘇宋和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電子提花機成功獲批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產品,實現沭陽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零的突破”,這也更加堅定了企業發展信心。
紡織產業“織”出“強縣富民”產業鏈。近年來,沭陽縣一手抓產業集聚,一手抓設施配套,產業規模、發展質態、集聚能力明顯提升,先后獲評“全國紡織產業結構調整突出貢獻獎”“全國紡織產業轉移示范基地”等榮譽,并形成了“機械裝備-聚酯-紡絲-加彈-織造-印染-成衣”全產業鏈,主要產品有功能纖維、包覆紗、家紡面料、服裝面料、成衣服裝等。
纖纖一絲,聚爾為線;縱橫捭闔,乃布天下。走進江蘇恒能家紡新材料有限公司車間,機紓聲聲生產忙。該公司主要生產家紡原料及墻布、窗簾、沙發布等家紡布料,并形成加彈—織造—印染—成品的完整產業鏈,成功為沭陽家紡產業鏈強鏈補鏈。“我們打通了紡絲、加彈、磨毛、織布、印染到成品的全部環節,并且做出了差別化。一般的家紡企業都是先織布再染色進行后整理,恒能是從紗線開始,先對紗線進行染色,在織布環節直接實現花型圖案一次成型。”江蘇恒能家紡新材料有限公司副總裁王晶介紹這樣的操作優勢在于產品一次成型,永不褪色,最重要的是成本降低了。下一步公司將專注于紡織行業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建設,目前已率先實現了“企業上云”,后期通過“跨行業借鑒,分場景移植”的創新思路,實施數字化改造、節能技改項目,構建起工業環境下人、機、物全面互聯的關鍵基礎設施,實現企業高效、節能、快速、透明的柔性化定制生產,引領行業發展。
深耕細作出實效 ,助企攀登結碩果。多年來,沭陽縣持續推進“小微企業進規模、規模企業沖億元、億元企業上臺階”項目培育計劃,目前共有紡織企業572家,擁有一批名企和單打冠軍,其中宋和宋電子提花機產銷量世界第一,滬江線業縫紉線產銷量全國第一,新東旭絨布類浴袍產銷量全國第一,紅柳化纖床上用品銷售量全國第一。同時,積極優化總體布局,持續推進“產品集聚、產業集群、園區集約”發展,獲評國家室內空氣凈化面料開發基地等兩個“國字號基地”,建成全國首家智能針織產業園、特色家紡園區、臨港工業園“三大特色園區”,形成了紡織機械、包覆紗、智能針織、特色家紡”四大優勢板塊”,有力推動產業向“產業鏈”“價值鏈”高端攀升。此外,高標準建設武漢紡織大學沭陽技術研究院等2個公共研發平臺,大力推進“騰籠換鳥”“筑巢引鳳”,建設標準化廠房100萬平方米,讓更多企業家“拎包入住”,激發創業創新動能。
一絲一縷,紡出了沭陽情懷,一綢一緞,織出了沭陽質量,一針一線,繡出了沭陽品牌。一大批質態好,前景好的高端紡織項目紛紛入駐,沭陽紡織業成為了江蘇最年輕的產業集群,今年1-9月份實現開票銷售117.68億元,同比增長3.85%,呈現出跨越發展的喜人態勢。
信息來源:沭陽縣融媒體中心
文章來源:中國紡織產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