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蘇大生:
江蘇大生集團有限公司的前身為大生紗廠,由清末狀元、中國近代實業家張謇先生于1895年創辦。集團現擁有全資、控股、參股公司16個,職工總數約7000人,形成紡織發展、進出口貿易和文化創意產業板塊,公司規??缛?,成為主業鮮明、產業多元的大型企業集團,被譽為中國紡織的“常青藤”。大生集團被授予“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全國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全國紡織工業先進集體”“江蘇省文明單位”“江蘇制造突出貢獻獎優秀企業”等榮譽稱號,獲得2017年度南通市市長質量獎,大生集團所在地大生紗廠是全國文保單位、國家工業遺產,是八部委“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也是張謇企業家學院實訓基地。

紗廠為根
持續百年輝煌
在大生集團百余年的發展歷程中,有眾多歷史轉折、里程碑事件值得銘記。大生紗廠為根基,振興中國近代工業。為實現“實業救國”的偉大理想,張謇勇敢走上荊棘坎坷的創業之路,他所創辦的大生紗廠,開中國機器紡紗之先河,并以此為基點,注重資源的綜合利用和上下游產業的延伸,打造了當時中國最大的棉紡織企業系統。張謇充分利用大生紗廠的實力及自己的影響力,建城市、辦教育、倡公益、做慈善,“做了三十年的開路先鋒,養活了幾百萬人,造福于一方,而影響及于全國”。
順應社會改革浪潮,轉變企業發展模式。1952年,大生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在全國率先實行公私合營,受到毛主席、周總理的肯定和贊譽;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大生相繼對三大紡織工廠進行技術改造,被納入國家科委和全國紡織工業重點項目,成為當時的紡織樣板;1997年壓錠改造,大生人又一次以壯士斷腕的精神走在改革的前列。
縱橫求索壯大基業,再續百年大生輝煌。2004年12月大生一廠收購重組南通二棉,2020年4月大生集團通過收購華潤大生股權,讓大生三廠在新時代重新回歸大生集團,從而實現了大生一二三廠的整體發展。2015年,大生集團進軍文化創意產業,利用自身的資源優勢開發的大生眾創街區成為南通市文創產業的熱土。2022年5月成功收購山東濱州、聊城,安徽合肥的三家高支紗企業,至此大生集團擁有全國較大的高支紗生產基地和生產能力,實現集團整體規模成倍增長。
這些巨大成就和重要事件奠定了大生集團在中國民族工業發展過程中不可撼動的地位。大生紗廠不僅是南通的驕傲,也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北京中華世紀壇的長廊里鐫刻著“1899年南通大生紗廠開工投產”。1950年5月20日毛澤東同志在談到中國的民族工業時,說有四個人不能忘記,“講到輕工業,不能忘記張謇”。2020年7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企業家座談會上提出張謇是愛國企業家的典范,要求當代企業家在愛國、創新、誠信、社會責任和國際視野等方面不斷提升自己。2020年11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南通考察,總書記非常關心當年張謇創辦的企業發展得怎么樣,南通市領導向總書記匯報說,大生紗廠還在生產運營,目前國內最先進的數字化紡織車間就在大生,大生紗廠從投產到現在121年,生產經營從未間斷。總書記對大生紗廠的關心鞭策鼓舞著大生人勇擔責任,奮勇爭先,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

大步前行
內外動力加持
大生集團橫跨三個世紀一直未間斷生產,其不斷發展前行的背后,有多種因素共同助推。企業文化是大生發展的不竭動力。在大生集團127年的發展過程中,始終注重繼承張謇企業家精神,秉持“求實、創新、敬業、奮進”和“大生生產的是質量和信譽,大生追求的是綠色和健康”的核心價值觀,通過企業內刊、黑板報、官網、自媒體等多種渠道,使得企業文化“內化于心”,指引一代代大生兒女改革創新、奮勇前行。
技能人才是大生發展的核心關鍵。大生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各項制度健全,各類人才輩出。歷年來,大生始終高度重視人才培育,根據企業特點,將員工崗位劃分為運轉類、技術類、營銷類、管理類等類別,分類培育,分類選樹。通過先進引路、考評激勵等措施的落實,一批批操作能手、生產標兵脫穎而出,使公司內出現了一批“創新藍領”和“金牌工匠”,帶動群眾性技術創新活動的蓬勃開展。政策環境是大生發展的重要保障。從國家到地方,各級政府先后出臺多項惠企政策幫助實體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資金、利率、人才等多方面支持。日常還建立領導掛鉤制度、掛圖作戰機制、常態化紓困解難機制和信息化保障服務機制,主動對接、服務企業,切實幫助企業解決好生產經營中的“急難愁盼”問題,護航百年大生做強做優做大。

深耕主業
走智造低碳之路
“十四五”期間,大生集團將繼續深耕主業不動搖,著重在紡織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板塊發力。走智能制造之路,以高端、智能、綠色、服務為導向改造提升紡織產業。大生集團在今年建成投產的智慧紡紗工廠踐行這一理念,萬錠用工將只有8人,并將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與工業生產深度融合。在提升裝備數字化水平的同時,進一步探索由簡單的工業產品轉向“產品+服務”或“產品+服務+體驗”的模式。
走低碳發展之路,實踐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大生集團將在加快推動產業結構調整,提高清潔能源利用率的同時,開發和使用零碳產品,持續提高清潔生產水平,完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目前正在緊鑼密鼓籌劃建設中國第一個零碳紡紗車間,為南通可持續家紡產業鏈的綠色發展賦能。
走全產業鏈之路,做優做強做大紡織產業。作為南通高端紡織的盟主單位,大生集團圍繞紡織全產業鏈,重點培植以高端染整和面料生產為核心,向紡紗、織造和服裝家紡拓展的“一個核心、兩頭延伸”的紡織產業鏈,打造以天然纖維為特色的綠色紡織品生產基地,形成紡紗織造、印染、家紡與服裝一條龍發展的產業格局,構建“龍頭帶動、 配套跟進、全產業鏈發展”的集群式發展格局。
走弘揚張謇文化之路,讓愛國、創新、擔責、誠信、國際視野等品質熠熠生輝。大生集團將繼續做好張謇企業家學院的建設和實訓基地課程安排工作,進一步提升張謇企業家精神的影響力。利用大生已有的省級眾創創新空間的平臺,組建紡織產業協同創新聯合體,通過文化、產業、政策、保障等措施引進和培育更多的創新人才。

“傳承”“發展”
譜寫兩大華章
紡織是我國國民經濟的傳統支柱產業和重要的民生產業,也是國際競爭優勢明顯的產業,在繁榮市場、擴大出口、吸納就業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作為紡織產業的脊梁表率,大生集團守初心、擔使命、勇創新。
歷代大生兒女在將張謇開創的基業發揚光大的同時,更是始終把先生“為通州民生計,亦即為中國利源計”的辦廠初心,作為企業發展的源動力薪火相傳,始終堅持以振興民族紡織為己任,將企業的發展同國家繁榮、民族興盛、人民幸福緊密結合在一起,堅持做好“傳承”“發展”兩篇大文章,從傳統走向現代,搶占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智”高點。從張謇首開中國機器紡紗之先河,到20世紀80年代技術改造成果載入高等學府教科書,到成為國內首家引進自動絡筒機的企業,到2015年建成中國“十三五”第一個數字化紡紗車間,再到2022年建成中國“十四五”第一個智慧紡紗工廠,大生的發展歷程是一個不斷追求創新的過程。大生集團建有4個省級、2個市級自主創新平臺,入選第一批“江蘇省重點企業研發機構”,年科研開發項目30多個、新產品100多個,新產品產業化率在60%以上,是中國纖維素纖維紡織精品基地。大生獲得“高支高密純棉坯布”和“純棉精梳紗線”兩塊中國名牌,產品結構涵蓋服裝、家紡、工業、軍用等多個領域,逐步向功能化、差異化發展。
文章來源:中國紡織
文章來源:中國紡織文章來源:中國紡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