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來,化纖行業經濟運行壓力較大,同時由于2021年的基數較高,使得經濟效益指標同比下降明顯。據國家統計局數據,1-9月化纖行業營業收入8109億元,同比增加7.69%;營業成本同比增加13.64%,較營收增幅高5.95個百分點;實現利潤總額177億元,同比減少63.42%;營收利潤率為2.18%;行業虧損面達35.09%,虧損企業虧損額同比大幅增長144.91%。
而另一方面,化纖行業固定資產投資穩定增長,據國家統計局數據,1-9月化纖行業固定資產投資額同比增加32.0%,與2021年全年增速基本持平,新增產能仍以龍頭企業為主。
近年來,化纖龍頭拼產能、打通產業鏈的欲望太強烈了!在打通了上游煉化進程后,化纖巨頭紛紛開始了從一滴油到一匹布的演變路徑,而巨頭自身的屬性讓這一過程正在不斷加快!
近年為增強經營穩定性和獲取成本優勢,滌綸長絲龍頭企業紛紛擴充滌綸長絲產能,所占市場份額逐步增加。據統計,截止2021年,國內兩百萬噸以上聚酯企業數量為9家,其產能總和為3710萬噸,占國內聚酯總產能的55%附近。其中恒逸產能813萬噸,新鳳鳴聚酯產能630萬噸,桐昆聚酯產能590萬噸,三家產能總和2033萬噸,占據國內聚酯總產能的30.35%,市場占有率較大,龍頭企業主導的聚酯產業格局初具雛形。
同時在初步完成上游原料端布局后,恒力、桐昆、新鳳鳴等行業巨頭都將目光投向了下游織造,有意借此進一步推動降本。
在積極拓展織造的同時,不少熔體直紡滌綸長絲工廠也在積極向加彈領域進軍,而六大滌綸長絲工廠配套的加彈設備在去年達到2100臺附近,除了規模化生產外,原料POY是自產的,成本控制能力強,因此市場定價話語權大。
面對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完善上游、強化下游”成為了聚酯龍頭必然的戰略選擇。主流聚酯工廠不斷向中、上游發展的同時,也在緩慢向下游及終端市場布局。一方面通過做大和完善中上游產業布局,進一步擴大高端化工原材料的業務支撐和發展壁壘作用,使得全產業鏈發展的基礎越來越寬,為下游產業拓展預留空間路徑;另一方面,通過做精和強化下游,推動技術研發線路越來越精,獨門絕技、拳頭產品和專業領域越來越多,實現從原料到工藝到市場的高效滲透與深度鏈接。同時聚酯龍頭企業避免了因某個環節景氣度下滑從而產生巨大損失,可根據各環節利潤率變化而酌情分配,更好的提升行業影響力。
整體來看,伴隨產業一體化的優勢,聚酯龍頭企業抗風險能力、盈利能力以及資金儲備能力將大幅提升。但市場蛋糕就這么大,有人吃的太飽,肯定更多人是在喝西北風了!隨著這些龍頭企業產能的進一步擴張,化纖行業或將迎來收割潮!紡織行業正在進行新一輪洗禮,在大勢所趨的環境下,多數紡織企業很難逃脫行業低迷狀態下的強壓。在即將迎來的寡頭時代,真正留給小玩家的是什么呢?
來源: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化纖邦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