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絲綢博物館地處杭州西子湖畔、玉皇山前、蓮花峰麓,其改擴建工程受到西湖風景區建設管理的嚴格限制,是對建筑師的巨大挑戰。
中國絲綢博物館原有館舍始建于20世紀90年代初,開放20多年來已經逐漸成為西湖風景區旅游的重要目的地。建筑設計首先需要面對的是老館的設計策略定位問題。老館建筑的圓形和曲線平面多年來備受使用者詬病,是選擇面目全非的全新改造,還是尋找新老建筑和諧共生的可能性?建筑師認為,老館雖然不屬于歷史保護建筑,但仍是特定時期歷史記憶、尤其是場地記憶的重要組成部分。 改造部分在最大化地尊重老館建筑布局、形態、結構與細節的同時,只針對具體的功能問題進行了局部修復。新建建筑部分則采取了既延續又差異的建筑語匯,如時裝館中的弧線形復廊、天窗、扇形亭、月洞門等,與老建筑和杭州的城市歷史記憶形成了富有張力的對話關系。新老建筑共同構成了三個變化的團組,向中心湖面呈環抱之勢。
山坡、湖水、桑林、喬木、小徑、亭臺,改造前的中國絲綢博物館園區內自然景色十分宜人,但在業主力求建筑實用面積最大化的條件下,建筑設計如何盡可能讓新園區的建設回應場地自然狀況并保持園林特質?新建建筑沒有被構思為宏偉的建筑體量,而只是園子的一部分。上萬平方米的新建建筑面積被拆解、打散,消解于地形之中,并通過豐富的材料被進一步消解。此外,新建建筑中還有許多精心設計的洞口,形成了面向整個園子的取景器。
在設計之外,建筑師的壓力還來自于必須在杭州G20峰會開幕之前的1年時間里完成時裝館、藏品樓、科研基地和辦公樓的所有設計與新建,同時整體改造翻新5座20世紀90年代老展館及園區景觀。為了保證設計品質、如期完成工程,建筑師團隊在整個施工過程中不斷完善和確認設計。 最終的設計交由自然完成,茂盛的植被將進一步隱匿于建筑,時間成為打磨這片園子的最后工序。
世界絲綢看中國 中國絲綢看杭州
杭州絲綢看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