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十五屆全球紡織服裝供應鏈大會上,國際紡織制造商聯合會主席、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發表了《擘畫RCEP框架下開放共贏的產業新圖景》主旨演講,《紡織服裝周刊》特將講話原文刊發于此,以饗讀者。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大家好!
廣西是新時代新征程上中國對外開放的戰略前沿,供應鏈是新形勢新變局中全球產業發展的核心議題。很高興今天與各位在一片盎然生機中相聚在壯美廣西、活力平南,共同參加第十五屆全球紡織服裝供應鏈大會。首先,我謹代表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對紡織界同仁們致以誠摯的問候,對促成這次會議成功舉辦的廣西壯族自治區、貴港市、平南縣各級黨委政府及相關部門表示衷心感謝。
世界發展站在了新的十字路口,開放共贏是人間正道。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穩定、尋找供應鏈發展的動力和空間,符合世界人民、全球產業的共同利益。2021年RCEP成員GDP占全球比重為30.5%,是全球人口最多、經貿規模最大的自由貿易區。RCEP協定的生效,為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創新合作、開放融通提供了嶄新機遇。
紡織產業是RCEP區域合作的先導產業、重點領域。2021年,全球紡織服裝出口排名前十國家和地區中,RCEP成員國家及地區占據4席,分別是中國、越南、馬來西亞、中國香港,出口額占前十國家和地區比重的64.8%。RCEP區域已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紡織服裝制造中心。區域同時涵蓋了全球多個重要的紡織品服裝消費市場,在RCEP框架下討論全球紡織供應鏈的未來具有現實價值。通過經驗分享,凝聚共識、明晰方向,推動務實合作,會議的舉辦對于暢通全球產業鏈供應鏈脈絡、推動全球產業復蘇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啟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新篇章,創造著人類文明新形態,為世界發展提供中國方案。黨的二十大報告特別指出,要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著力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著力推進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這為紡織服裝行業和區域經濟發展指明了方向。
借此機會,同大家交流分享幾點認識。

一、中國紡織工業是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力量

作為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紡織行業的發展與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同頻共振。新時代新征程,中國紡織工業定位于“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支柱產業、解決民生與美化生活的基礎產業、國際合作與融合發展的優勢產業”,推動科技、時尚、綠色的高質量發展。在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紡織行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1、錦繡源自人民力量,融入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
從一滴油、一塊煤、一粒蠶繭、一個貝殼、一顆樹到一根絲、一匹布、一件衣服,紡織行業產業鏈長、產業關聯性強,創造2000多萬人口的直接就業,帶動著其他產業與新興職業的創新發展。隨著從人口紅利向人才紅利演進,紡織行業具備將人口優勢進一步轉變為發展優勢和市場優勢的能力與潛力。根據世界勞工組織統計,2021年,中國勞動生產率達16512美元/人,高于越南(3905美元/人)、印度(6688美元/人)等國家和地區。以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紡織行業是增進人民權益、人民福祉的重要力量。
2、錦繡鋪滿中華大地,融入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
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是不斷滿足人民生活需要、化解不平衡不充分發展問題的過程。東部與中西部的產業勢差,中心城市與外圍城市間的供需關聯,縣域與鄉鎮為主的集群產業形態,使得行業成為推動區域協調與融合發展的重要力量。行業發展推動著城市群經濟、鄉村振興、邊疆發展,廣西是鮮明的體現。廣西全面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承接產業轉移,發展特色產業,中國(貴港)紡織服裝時尚新區、桂平市木樂紡織服裝集聚區、港南區羽絨產業集聚區等快速崛起。產業發展帶動著區域繁榮與人民富足,是縮小城鄉差距、工農差距、區域差距的重要力量。
3、錦繡蘊于大千世界,融入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
紡織服裝行業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當代先進制造體系的重要體現。材料創新、工藝創新、裝備創新創造服飾之精,優秀傳統文化、特色民族文化、世界多元文化化育錦繡之美。特別是材料技術、產業用紡織品的發展,使得萬物可織的趨勢更加明顯,從深海深空到道路建筑,應用邊界不斷延展。行業在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轉變中,持續豐富產品供給,推動消費升級與產業升級;在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持續提升附加價值,推動發展方式轉變、經濟結構優化、增長動力轉換;在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中,持續擴大品牌影響,推動中華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行業是豐富物質財富、樹立文化自信、創造美好生活的重要力量。
4、錦繡妝點青山綠水,融入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資源要素是人類發展的物質基礎,環境容量決定未來的發展空間。作為中國最早提出碳中和目標的工業部門之一,紡織行業在可持續管理創新、節能節水、污染防治、資源綜合利用、綠色制造等方面走在前列,是全球可持續治理的重要推進者。行業積極應用綠色技術,推動綠色消費,完善綠色標準,持續推動全產業鏈上下游的綠色低碳轉型。2016年以來,共有251種綠色設計產品、91家綠色工廠、10家綠色供應鏈企業、11家綠色設計示范企業被工信部列入綠色制造體系建設名單。行業是構建生產、生活、生態之美相融共生發展形態的重要力量。
5、錦繡融于內外循環,融入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
作為全球價值鏈的重要組成,紡織行業以規模龐大、穩定順暢的產業循環,帶動資源要素的高效流動,在產品、產能、品牌、資本的往來中,實現全球產業、全球發展。衣被天下,布滿全球。2021年中國纖維加工總量超過6000萬噸,占世界纖維加工總量50%以上;化纖產量6709萬噸,占世界比重的70%以上;紡織品服裝出口額3155億美元,占全球紡織品服裝出口比重的三分之一以上。2012年以來,行業累計對外投資超過110億美元,有效帶動了東南亞、非洲等區域發展。在開放合作中創造共同價值、服務人權事業,行業是推動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力量。
作為重要的參與者,紡織行業的發展對于中國式現代化的穩步推進具有重要意義,是民生的壓艙石,是區域經濟發展的先導產業,是不確定國際環境中實現國際合作確定性的重要力量。
今年以來,復雜嚴峻的外部環境帶來超預期的壓力。1-9月,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工業增加值同比減少0.4%;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實現利潤1345.4億元,同比減少23.6%。紡織行業依托規模優勢與體系優勢積極發力,在多重目標間尋求平衡,實現了企穩回升的態勢。
1-9月規模以上紡織企業實現營業收入38562.5億元,同比增長 3.1%。消費市場的線下渠道零售降幅收窄,全國限額以上單位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零售額為9273億元,降幅較1-8月收窄0.4個百分點;全國網上穿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4.7%。出口維持較快增長。2022年1-10月,紡織服裝累計出口2732.5億美元,同比增長6.5%,其中紡織品出口1256.6億美元,同比增長6.8%,服裝出口1475.9億美元,同比增長6.2%。1-9 月紡織業、服裝業、化纖業投資增速分別為 6.3%、30.8%、32.0%。
中國紡織行業以自身發展保障國民經濟的穩定和全球供應鏈韌性,是構筑安全高效、開放包容、互利共贏的全球紡織產業鏈供應鏈體系的重要力量。

二、新的動蕩變革期,全球供應鏈正在發生系統性重構



三、要把握RCEP賦于中國紡織產業發展的歷史機遇

大重構蘊含大機遇。作為全球化的重要形式,區域貿易協定發展是保持供應鏈發展與穩定的重要力量。在當前逆全球化思潮泛起、疫情重創全球發展的形勢下,RCEP對于紡織服裝行業具有特殊重要性。
2015—2021年中國紡織業對RCEP成員國累計投資額占紡織業整體投資額的37%。2021年中國與其他RCEP成員國和地區紡織品服裝進出口貿易總額為987.6億美元,占行業對外貿易比重的28.7%。其中,中國向RCEP國家出口紡織品服裝870.4億美元,約占我國紡織行業對全球出口額比重的28%,進口紡織品服裝117.2億美元,約占我國紡織行業全球進口額比重的42%。東盟和日本是我國紡織業的重要出口市場,日本、韓國是我國紡織機械、功能性面料等的重要進口來源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為我國提供了大量優質羊毛原料。中國與其他RCEP成員國和地區紡織行業在全產業鏈的合作規??臻g巨大,未來前景廣闊。RCEP為紡織行業高質量發展帶來重大機遇。
一是市場延展機遇。RCEP框架下,各國和地區對中國紡織品的自由化承諾超過94%,中國對紡織品的自由化承諾超過95%,開放程度均居第二位。受惠于關稅減讓承諾、原產地累積規則、自由化便利化措施,紡織行業能夠與日本等國家建立更加直接緊密的聯系,獲得更大市場空間。
二是轉型升級機遇。作為一個全面、現代、高質量、互惠的自貿協定,RCEP不僅涵蓋了貨物貿易,還囊括了經濟技術合作、知識產權、電子商務等領域。先進技術、重要設備、關鍵零部件、先進模式的引進,為全產業鏈的轉型升級提供了機遇。阿里研究院報告顯示,RCEP國家跨境B2B總指數在2019-2021年3年內實現翻倍增長,年平均增長達34.4%。
三是企業成長機遇。依托超大規模產業和市場優勢,行業以國內大循環吸引全球資源要素,全國統一大市場與RCEP市場聯動的形態正在形成,為企業提供了廣闊空間。另一方面,RCEP關注中小企業的經濟與技術合作,優先考慮最不發達國家的需求。1至8月,中國向RCEP區域國家出口的中小微外貿企業數同比增長36.4%。區域內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的重構與融合,有利于增強企業的綜合競爭力。
廣西與東盟河海無別、波瀾共挽,與大灣區一衣帶水、相融共生,在充分利用RCEP機遇,打造高水平開放型經濟高地的進程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和要素資源優勢。近年來,廣西堅持把發展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積極融入國家重大區域戰略,高起點承接和發展紡織行業。在自治區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關心支持下,紡織服裝產業快速崛起,成為中國與東盟乃至世界紡織產業合作的重要窗口與關鍵節點。廣西蠶繭和桑蠶絲等特色產業產量分別占全國總量的50%和30%以上,分別連續17年、12年保持全國第一。
貴港市推動紡織服裝產業園區化、高端化、國際化、綠色化,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中國(貴港)紡織服裝時尚新區是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認定的、以平南縣為發展重點的“全國紡織產業轉移試點園區”。把握RCEP機遇,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現代紡織產業體系對于廣西踐行“五個更大”重大政治任務和時代使命具有重要意義。相信在RCEP的東風之下,廣西紡織將會次第花開、無限錦繡。

四、推動RCEP框架下紡織產業的開放共贏發展

信息來源:中國女裝面料流行趨勢研究院
文章來源:紡織服裝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