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的11月和12月,往往是紡織廠最忙碌的收尾期,不是忙著趕交最后的訂單,就是忙著為明年備貨。但今年,不少紡織印染工廠有了提前放假的準備。
除了紡織印染廠,目前服裝企業也遇到這些問題!“不少服裝廠今年春節放假都準備提前。” 安徽省進出口股份有限公司經理孟卓告訴記者,原因首先是訂單少,“有些工廠幾乎沒訂單”;其次是價格低、利潤薄,接單開工只能是養活工人,難有盈利;另外是訂單收款不確定性增加,存在較大的資金風險。
對于服裝紡織這樣的傳統行業,提早放假或者相對謹慎保守地發展以守住現金流,是當下不少企業應對下行風險和不確定性的方式。
受到外需放緩、疫情反復等影響,根據全國的出口和行業數據,紡織服裝業行情呈現下行趨勢,但并不算冷清。
根據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11月7日公布的數據,在主要市場庫存積壓、需求下降、訂單減少等因素的影響下,10月中國紡織服裝出口同比和環比降幅擴大。但今年前10個月的出口仍然保持增長。
按人民幣計,2022年1~10月,中國紡織服裝累計出口18007億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長8.4%,其中紡織品出口8259.5億元,增長8.4%,服裝出口9747.5億元,增長8.4%。
其中,保暖產品出口量大幅增長、紡織品服裝對RCEP成員國以及部分新興市場出口額快速上升,顯示出中國紡織品服裝仍然具有較大的出口潛力。
蘇州吳江一家面料制造企業經理李昌春對記者表示,今年訂單比去年減少了20%~30%,整體需求量萎縮,產能又過剩,行情差在情理之中。和訂單縮水相比,下行趨勢下,利潤越來越薄才是問題所在。
“現在工廠還在生產,但都是沒利潤的訂單,為了維持工人有工資拿。”廷鎂創智(浙江)服飾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方雨興告訴記者,今年的時間也不多了,“主要是挺過去”。
“訂單荒”來襲!活不下去所以關廠?
不!關廠了,未來才可能活下去!
事實上,臨近年末,內銷外貿等行業卻仍舊行情低迷,化纖、電子、印染、塑料等多個行業開始“自救”,十幾家企業選擇了停工停產、放假結業的方式,來給這個并不樂觀的2022年收尾
某網友表示,企業已經通知員工,因工廠產能不足,開機率持續低迷,從2022年11月7日起, 實行開四停三生產,每周一至周四正常開工生產,其余全廠放假停工(包括行政)。
廣東深圳多家電子廠頻繁放長假,工廠沒訂單,機器設備已經停工,人員也聚在一起無事可做。有些是放假一周輪休,有些則是休假者一天補貼20元。
小編也問了幾個織造企業的老板,這么多年了,為什么就今年“躺這么平”,雖說行情比較差,但是也不至于關廠關這么早吧。他們中有一部分是因為沒訂單才關廠,但更多的不是沒有訂單,而是為了活下去。
1、沒利潤
今年做紡織的人都知道,如果做一些常規的品種,基本上賺錢就要靠運氣了,有靠原料價格波動賺錢的,有靠匯率波動賺錢的,但沒幾個是靠著真正賣布賺錢的。為了清庫存,賣布不虧錢就謝天謝地了,賺錢?想得美!現在市場上的單子也差不多,基本沒幾個賺錢的,接了也不過是賠本賺吆喝。
2、錢難要
就算接了訂單,錢也不是一時半會就能拿到的。就小編了解到的情況,以往賬期3個月的,現在4個月能拿到錢已經算好的了,都是老客戶,說現在困難拖延一下,都是些老關系了,大家都很為難。現在接單了,年前的錢幾乎肯定是要不回來的。
3、手頭緊
下游的錢要不回來,做了一年因為利潤低賺不到什么錢,而上游的原料廠卻基本沒法拖欠貨款,一來二去之下,雖然賬上還有錢,但現金流卻吃緊了,遠水解不了近渴。如果接新的單子,人工、原料、水電這些都是成本,本身就沒利潤,錢卻還只能到賬上,等于又壓縮了現金流,因此不是不想接單,而是不能接。
4、年難過
與貿易公司不同,織造企業因為機器、廠房等原因,需要投入更高,因此許多織造企業都以機器、廠房等固定資產作為抵押進行貸款。但今年的現金流如此吃緊,貨款一時半會都難以收到,還款方面就成為了大問題。還是那句話,錢不是沒有,但都在賬上,當手中的現金流堪堪只夠還貸款時,就沒有余錢進行新的生產了,因此現在有這么多廠關門也就不奇怪了。
今年是有史以來最差的一年,對于明年大家或多或少都是有些期待的,今年還算好知道行情不好,大家都是能放假就放假一會單休一會雙休,絕對不會給生產庫存留一點點的空間,開機率也是降到了往年最低,今年最高開機率也沒有超過80%,有了往年庫存的教訓,在這方面今年謹慎了不少,雖然還有會有產能過剩的現象存在,但比起往年的確改善了不少,加上早已有很多企業撐不著各種壓力而關廠,競爭壓力減少了一些,今年的訂單情況那么差明年或許會有所改善,所以紡織老板們對明年的市場還是抱有希望的。
總之,不要期待著環境帶給自己的改變,要努力改變自身才能在逆境中求生。
來源:第一財經、綢都網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