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紗價跌跌不休,下游需求減弱,讓棉紡企業“接單難,去庫存更難”。在全球經濟復蘇疲軟的大環境下,棉紡織行業如何破困境、抓機遇,成為近日棉紡織圈內線上會議熱議的話題之一。 “今年以來,嚴峻復雜的外部環境帶來了超預期的壓力,對產業鏈上游端的化纖、棉紡行業的沖擊更大?!?在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第六屆第二次理事擴大會上,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說。
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跟蹤重點企業的數據調查也印證了這一點。數據顯示,1-10月,棉紡織企業營業收入累計同比由正轉負,出口交貨值增速繼續下降;棉紡織企業利潤總額同比下降30.1%,降幅較1-9月擴大15.4個百分點;棉紡織企業利潤率為3.2%,較1-9月下降0.7個百分點。作為產業鏈中的一環,棉紡織企業的運行情況離不開大環境的影響。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產業經濟研究院副院長趙明霞直言:“經濟形勢不佳造成的行業寒冬無疑讓企業承壓前行,紡織產業鏈上的生產企業也難以獨善其身?!?/span>當前,全球經濟衰退仍無緩和跡象,海外消費市場不足,外銷訂單持續低迷。據海關數據統計,今年10月,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額為250.24億美元,同比下降13.53%,環比下降10.79%;9-10月的傳統消費旺季,紡織品服裝累計出口額530.75億美元,同比下降8.60%。內銷方面,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今年10月我國服裝類商品零售額為838.6億元,同比下降9.2%;1-10月,服裝類商品累計零售額為7391.2億元,同比減少5.5%。“顯而易見,今年紡織行業整體上面臨供需兩端承壓的形勢。從供給端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紡織產業鏈企業生產開工具有不穩定性;從需求端看,海內外消費市場的低迷讓企業難言樂觀。加之今年大宗原料價格整體上呈高位運行,較高的原料成本很難向消費終端傳導,從而造成紡織企業的利潤空間壓縮比較嚴重?!?趙明霞表示,目前全球紗線市場總體來說步履艱難,紗廠的產品庫存高于常規水平。趙明霞表示,放眼2023年,紡織行業整體上仍將是承壓運行的狀態,不排除需求端的壓力會更大。 不少棉紡企業顯然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在中國棉紡織原料產業鏈大會上,新疆東純興集團總經理蘇建軍說:“紡織產業的優勝劣汰還在繼續,紡織企業要有過‘樸素日子’的心理預期?!?nbsp;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一級巡視員曹學軍提出,面對低迷的市場環境,行業需引領升級,企業需加練內功。“推動棉紡織行業高質量發展,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高質量供給引領和創造需求是首位。”曹學軍表示,紡織行業總量已處于一個高臺水平,增長的潛力主要在于優化結構。應對需求不足的問題,要特別注重在供給側發力,深入實施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的“三品”戰略,提升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率,促進產業升級、產品升級和消費升級。站在企業的角度來看,則需通過加強消費趨勢研究,增強設計能力,細化消費場景,進行紡織產品品類的創新。中國紡織信息中心流行趨勢部副主任李曉菲表示,探索細分需求下的紡織產品流行趨勢,從來都不只是終端消費品牌的分內之事,而是產業鏈上的生產企業都需要關注了解的問題。“了解棉類紡織產品中的時尚,對于棉紡企業進行上游的產品開發具有重要意義。隨著大環境的變化,只有把握住消費者的消費心理,才能投其所好,對標流行趨勢,從源頭研發生產適銷對路的時尚紡織產品。” 李曉菲說。談及棉類紡織產品的時尚話題,李曉菲提出的“柔和觸覺”“極致親膚”“微自然肌理”“治愈色調”“水生自然”等幾個關鍵詞引起大家的共鳴。“消費者需要的是可以兼容多場景且進行隨意切換的紡織服裝,如具有輕柔色調的抓絨、毛圈等元素衣物柔軟舒適,居家、外出皆宜;消費者青睞的親膚面料是通過高支棉與天絲、莫代爾等進行混紡所得,可以達到對肌膚的療愈作用,比如潤膚、保濕等;棉質感面料自然的肌理感、顆粒感近兩年備受年輕人的喜愛;款式上,沒有季節感的去性別化風格正在被當下‘00后’的消費群體所熱捧。除此之外,舒適新牛仔也成為都市生活的年輕人喜愛的品類;植入經典格紋的設計以及褪色、漸變色彩的多重效果為消費者提供了多樣的選擇?!?李曉菲表示,在當下消費市場逐漸飽和的背景下,希望企業可以練好內功。具體到紡紗領域,中國紗線流行趨勢的發布則體現了行業對基于時尚趨勢的創新性產品的鼓勵。“2022/2023中國紗線流行趨勢的發布不僅體現了行業對創新性產品的鼓勵,更為紡紗企業的產品開發提供了趨勢性的參考?!?/strong>中國棉紡織行業協會會長董奎勇表示,要從協會層面鼓勵棉紡織企業通過產品開發來提高產品核心競爭力,通過結構優化、功能賦予等方式來拓展產品的應用領域,全面提升產品盈利能力。“棉花等天然纖維是優質寶貴的原料,但由于缺少高質化應用手段,純棉制品的總體附加值一直不高。未來,紡織企業要開拓棉花在大健康等新領域的應用,推動天然纖維與化學纖維協同創新和相互賦能,加強新技術、新產品的開發,不斷提升棉制品的附加值。”曹學軍建議說。對于主營差異化紗線的棉紡織企業來說,細分需求、創新產品讓其掌握了市場的主動權。但對于很多純棉紗生產企業來說,多年累積的經驗和客戶優勢,讓其難以改變產品方向。今年以來,棉價的波動讓不少棉紡織企業表示“傷不起”,一方面是對轉型的“無力感”,另一方面是對棉價的“失控感”。這讓人不禁思考,純棉紗企業的出路在哪里?數智世界(上海)工業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數智世界”)董事長劉一銘給出的答案是:產業發展要與科技、金融相結合,三位一體賦能棉紡企業可持續發展。“過去的棉紡企業是純粹的加工企業,只需要買棉花,加工成棉紗,最后賣棉紗盈利。近幾年,隨著棉價的波動,出現了‘加工做得好,不如原料買得好’的現象。究其原因,是現在的棉紡企業已經不是一個純粹的加工單位了?!眲⒁汇懕硎?,棉花是棉紡行業的主要生產原料,它是大宗商品,能進行期貨交易,具備金融屬性,“當棉花的現貨交易跟期貨交易已經完全結合的時候,我們認為棉紡企業其實已經被動入局了。”劉一銘認為,過去從純加工單位的視角來看,影響利潤空間的關鍵因素是生產成本,然而,當原材料甚至成品本身就是金融交易標的,決定利潤空間的主要因素,就不僅僅是加工成本了。當前,棉紡企業的盈虧已經不僅僅來自于自身生產加工的利潤,還有一部分來自于交易,即原料的采購跟成品銷售的價格管控。棉紡企業要正確認識自身的金融屬性,主動作為,學會利用“產業+金融”的模式來為自身謀利。 劉一銘還表示,數智世界為棉紡企業提供產業運營一站式服務。通過科技賦能,實現標準化、數字化、智能化,并疊加產業當地生產要素優勢,實現生產效率提高、成本降低。產業方面,聚焦于32支、40支棉紗細分領域,進行單一化生產,提高生產效率,并通過規模擴張,進一步放大生產效率優勢。金融方面,發揮棉花(紗)的金融屬性,進行套期保值,對沖生產成本變動和階段性庫存的影響,提升跨產業周期能力。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