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廣州對于城中村改造,真的只有是時間問題,被納入的改造對象終究會迎來新局面,符合一貫做法
然而,這次官宣重磅消息,整改對象不僅受到絕大部分市民支持,還釋放出市中心優質環境,改善都市面貌
根據本地權威媒體日前報道,廣州與清遠舉行了《廣州中大紡織產業轉移招商推介會》,會議落實中大紡織商圈產業有序轉移的準備工作,包括場地、政策等
此次目的是推動“廣州總部+清遠基地”、“廣州研發+清遠制造”、“廣州孵化+清遠產業化”
中大紡織商圈的遷移,對于萬千廣州人來說可謂是期盼已久,畢竟它處于市中心的重要位置,需要大力優化
為什么這么說呢?
歷史上,海珠區是市中心的工業之區,其工業大道也是這么命名而來的。相比工業大道那邊的工業集群早已轉移,位于廣州塔南部的紡織和制衣產業仍在蓬勃發展
重點的是,制衣作坊多數是簡譜民房,一個康樂村就有超過10萬人從事制衣行業。而隨著海珠沿江東、珠江北岸發生翻天覆地變化,以康樂村為首的改造就更加迫切了
每天,康樂村都是人流涌涌,大街小巷運作不停,偶爾聽到機器聲音,也會聽到客人與商販議價
看似一片活力,其實存在不少令人堪憂的問題點,一是工業產生的廢物如何更好地處理,二是大大影響力周邊優質環境,三是市中心不應該有低端密集產業
上圖紅色線內,就是整個紡織市場&制衣村的分布,占據了海珠區很重要的位置,北面就是廣州地標小蠻腰
也許,龐大的密集的紡織商圈,令到海珠區吸引力趕不上珠江北岸的越秀和天河,甚至在黃埔區后面
今年10月,全圍媒體表示“康樂村、鷺江村舊改正在編制片區策劃方案”,兩條村改造范圍內總建筑面積為335.94萬平方米
對于中大紡織商圈轉移到清遠,當然也會引來不同聲音,那么舊址用來干什么呢?
答案:中大國際創新生態谷
海珠區將利用中山大學及周邊科研單位基礎研究領域的人才和成果優勢,建成從基礎研究、應用技術研究到成果轉化的全鏈創新體;支持企業利用數字技術賦能提升傳統紡織產業,推動中大紡織商圈邁向數字化、規范化、高端化、品牌化、時尚化的方向發展
中大國際創新生態谷,是海珠區“一區一谷一圈”最大面積片,文章開篇也提到了,關于時尚產業是廣清聯動“廣州總部+清遠基地”、“廣州研發+清遠制造”、“廣州孵化+清遠產業化”
筆者觀點,中大國際創新生態谷,可以借鑒或根據TIT模式來運營,不需要非常高大上,謀求帶出一種原創、時尚、高質量的文創氛圍。定期舉辦高端的時尚發布會活動,然后將優選出的設計方案送到清遠量產,又返回廣州推廣
這又想起了90年代-千禧年初期,香港帶珠三角發展模式“前店后廠”,就是珠三角負責生產制造,香港負責推廣。如今廣青也可以使用這種模式
中大紡織商圈的轉移,并不是一個馬虎項目,兩地非常認真規劃和落實
廣清中大時尚科技城和云尚產城當前可使用廠房面積81.9萬平方米,包括已建成的40萬平方米和可供企業過渡使用的舊廠房41.9萬平方米。目前能夠承接800家拎包入住企業,預計到明年2月可承接拎包入住企業突破2000家
相比廣州密集的企業分布,清遠地區政策補貼競爭力度相對較低,有效承接工作產業轉移,助力廣州轉型
文章來源:呈現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