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香蕉久久_精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综合欧美亚洲日本_国产在线一区不卡

梧桐臺 —— 紡織服裝產業服務平臺

服飾產業互聯網服務平臺,線上線下,助您快速實現商業價值

新用戶注冊 立即登錄
換一個
獲取短信驗證碼
×
×

年內首現兩位數降幅,紡織服裝出口旺季因何不旺?

發布時間:2022-12-17  閱讀數:20457

年內首現兩位數降幅,紡織服裝出口旺季因何不旺?




歐美重點市場通脹持續高位、加息預期不減,消費需求繼續收縮,導致10月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出現下降,且降幅于年內首次擴大到兩位數。

據海關統計,今年10月,我國紡織品服裝貿易額266.5億美元,同比下降14.5%。其中,出口250.2億美元,同比下降13.6%;進口16.3億美元,同比下降27%;貿易順差233.9億美元,同比下降12.4%。今年1-10月,我國紡織品服裝進出口貿易額2929.6億美元,同比增長4.8%。其中,出口2738.9億美元,同比增長6.7%;進口190.8億美元,同比下降16.5%;累計貿易順差2548.1億美元,同比增長9%。    

圖片
制圖 | 鐘燕京 


在外需縮減和去年高基數因素作用下,10月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同比有所下降,但降速略超預期。目前,出口企業反映在手訂單較往年同期有所減少,并對明年一季度的情況持謹慎態度。  

  

10月進出口均現較大壓力


10月,在外需持續回落的情況下,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繼續收縮,且年內首次出現兩位數下降。當月出口額同比、環比分別下降13.6%和10.8%。其中紡織品和服裝分別下降9.1%和17%,降幅分別比上月擴大6.4個和12.6個百分點。
進口亦無起色,當月進口降幅達到年內最高的27%。其中紡織品和服裝分別同比下降35%和16.9%,比上月擴大1.3和12個百分點。

10月,紡織品和服裝出口降幅均較上月進一步擴大。四大類重點出口商品紗線、面料、家用紡織品和針梭織服裝出口全部下降,同比降幅分別為7.2%、2.8%、15.2%和17.2%,制成品的家紡和服裝降速更快。

從出口量和價格分析,大宗商品的出口量價均顯現單邊下跌的趨勢。當月只有紗線出口量保持增長,其他商品均下降,面料年內首次同比下降3%,針梭織服裝下降18.6%,家用紡織品下降8.3%,降幅均較前期放大。同期大類商品的出口單價也全面回落,當月只有面料和針梭織服裝的出口價格同比分別保持0.2%和1.8%的上升,但漲勢較前期明顯放緩,紗線和家用紡織品出口價格同比分別下降14.7%和7.5%,降幅較上月繼續擴大。

1-10月,我國紡織品和服裝出口同比分別增長7%和6.6%。大類商品紗線、面料、針梭織服裝分別增長15.2%、14.1%和11%,家紡產品下降1.3%。
在美歐市場外需走弱、海外訂單轉移等因素的影響下,10月我國排名前六的主要省市出口全面下降,其中山東降幅有所收窄,而江蘇、福建、上海同比分別下降24.6%、31%和26.8%,跌幅超過均值,江蘇和上海較上月降幅同比分別擴大了13和18個百分點。

1-10月,全國三分之二地區出口保持增長,其中排名前五的重點省市中,廣東和福建同比分別下降4.4%和2.7%,浙江、江蘇、山東同比分別增長14.2%、4.7%和7.3%,增速高于均值。

進口方面,由于內需承壓、消費走弱,10月主要省市下降明顯,其中進口第一名上海市同比下降12.1%,廣東、江蘇、浙江和山東同比分別下降36.5%、32.8%、23.6%和37.2%。

1-10月,主要省市進口全部下降,且跌幅明顯。上海同比下降5.1%,廣東、江蘇、浙江、福建的同比降幅均超過均值。

對東盟服裝出口保持增長


10月,我國對美國和歐盟的紡織品服裝出口額下降加速,對當月整體出口增長形成11.4個百分點的負拉動,也導致前10月對美累計出口由增轉降,對歐盟累計出口增幅小于全球均值。日本和東盟則仍支撐,當月對整體出口增長合計正向拉動1個百分點。

10月,美國通脹水平較前期回落,但仍未回落至合理區間,對服裝等消費品的需求處于低位。當月我國對美出口連續第三個月下降,且降幅達到33.8%,比上月再擴大3.7個百分點。從量價上看,當月對美國出口數量同比下降43.4%,出口價格上升17%。大類商品針梭織服裝出口同比下降34.9%,跌幅連續兩個月超過30%,其中出口量下降43.4%,連續兩月超40%,出口均價上升15%。

1-10月,我國對美累計出口461.4億美元,同比由增長轉為下降1.6%。其中針梭織服裝增長11.2%,其中出口量下降1.5%,出口均價提升11.2%。

歐盟市場波動劇烈,高通脹依舊持續,對歐洲消費者的消費選擇產生明顯影響。據歐盟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歐元區10月份CPI年率終值為10.6%,突破兩位數,再創歷史新高,其中能源、食品和煙酒價格增長最快,擠占部分服裝服飾類商品支出。10月,我國對歐盟紡織品服裝出口額同比下降34.2%,降幅較上月擴大17.8個百分點。其中大類商品針梭織服裝出口額在出口量價的雙重壓力下減少32.7%,出口量和出口價格分別下跌27.7%和6.9%,降幅均較上月擴大。

我國對歐盟10月出口的下降,造成前10月累計出口增幅迅速回落。1-10月,我國對歐盟累計出口紡織品服裝402.7億美元,同比增長4.7%,低于1-9月時9.8%的水平,也低于全球均值。其中大類商品針梭織服裝出口額同比增長13.6%,出口量轉降1.5%,出口均價上漲15.3%。

我國對東盟中間品出口增速回落,服裝出口保持增長。受終端市場需求縮減影響,我國對東盟中間品出口增速亦較前期明顯放緩。10月,我國對東盟紡織品服裝出口47.6億美元,同比增長6.2%,增幅較上月回落13.3個百分點,其中大類商品面料當月出口同比基本持平,出口數量增長2.6%,出口價格下跌2.5%。對東盟服裝出口額仍保持17.6%的較快增長。

1-10月,我國對東盟累計出口464.7億美元,同比增長20.9%。大類商品面料在量價的共同作用下增長19.6%,量價分別提升12.4%和6.1%。

我國對日本紡織品服裝出口保持微弱增長。10月,日本CPI及核心CPI同比分別上漲3.7%和1.5%。當月我國對日出口實現0.6%的微增長,好于對全球和歐美出口情況。大類商品針梭織服裝出口額同比下降1%,其中出口數量下降2.1%,出口均價提升1.1%。

1-10月,我國對日本紡織品服裝累計出口170.8億美元,同比增幅略收窄至1.9%。大類商品針梭織服裝出口額同比增長3.9%,其中出口量下降2.1,出口價格上漲6.1%。

我國對RCEP成員國出口增速放緩。10月,對RCEP14個協定成員國紡織品服裝出口額同比增長1.9%,好于全球整體情況,但增幅較上月大幅回落13.6個百分點。其中起到拉動作用的主要是東盟和日本,對韓國、澳大利亞等國出口下降。1-10月,我國對14個協定成員國紡織品服裝累計出口793.5億美元,同比增長14%。

10月,我國自RCEP成員國紡織品服裝進口額下降21.5%。1-10月,累計進口額下降12.4%,降幅小于平均值。

訂單減少致中間品進口收縮


由于外需走弱,訂單減少,我國紡織中間品進口持續收縮。10月,我國紗線、面料合計進口降幅進一步擴大至41.5%。服裝方面,海外服裝進口價格漲幅收窄,但國內市場對進口服裝需求減小,導致10月針梭織服裝進口額下降17.4%,進口數量降幅擴大到41.6%。


1-10月,我國紡織品和服裝累計分別進口102.1億美元和88.6億美元,同比分別下降21.7%和9.6%。大類商品紗線、面料、針梭織服裝累計進口量同比分別下降38.9%、12.5%和35.1%,進口均價分別上升11.9%、3.5%和42.3%。


棉花進口量在持續收縮了4個月后再次回升。10月,我國進口13萬噸棉花,環比增加了4萬噸,同比猛增104%,其中自美國、巴西和土耳其進口增長最快。進口價格繼續攀升,并突破3000美元/噸關口,當月進口均價3070美元/噸,繼續創新高,同比、環比分別上漲40.8%和6.2%。


1-10月,我國棉花累計進口158.7萬噸,同比下降17%,進口均價2670美元/噸,上升42%。其中自美國進口占近三分之二的份額,前10月累計自美進口量同比增長30.7%,進口均價上升38.7%。巴西和埃及分列第二位和第三位,合計占比24%。


10月化學纖維進口量價都迅速回落。當月我國進口2.9萬噸,同比下降32%,環比下降12%。當月進口均價2480美元/噸,較上月回落210美元/噸,同比增幅縮至6%。


根據中國棉花協會發布的信息,10月,全球經濟增長預期放緩,消費需求轉弱,大宗商品承壓運行,國際棉價持續走低,國內棉價弱勢運行,跌幅小于國際,內外棉價差持續收窄。國內新棉上市量不及預期,國內棉花市場資源供應趨緊,現貨價格走勢強于期貨,但紡織市場旺季不旺,原料采購多維持就近按需購買,國內價格止跌趨緩。國際棉價受歐美通脹加劇、緊縮預期增強、歐洲央行加息及美國農業部10月供需報告大幅下調全球棉花消費量等因素影響連續下跌,跌幅大于國內,內外棉價差繼續收窄。


圖片
觀點
圖片

多路出擊保訂單

中國紡織報記者 王育楠

四季度通常是紡織品服裝的出口旺季,然而眼下卻是“旺季不旺”。


當前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企業面臨的最大阻礙是全球經濟整體低迷,美歐等發達經濟體通貨膨脹水平仍然較高,市場消費受到抑制,國際訂單需求大幅縮減。因此海外采購商對我國紡織品服裝的采購意愿不及以往強勁。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王受文表示,外需增長放緩,是當前中國外貿面臨的最大不確定性。


穩外貿很大程度上就是穩訂單。那么,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企業如何應對外需放緩這一趨勢,從哪幾方面發力積極開拓國際市場?


首先,不要將雞蛋裝在同一個籃子里。紡織出口企業可以多挖掘對東盟國家、“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訂單;多方尋找不同地區的供應商,避免過度依賴某一個國家或某一個市場。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所所長許英明表示,在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升級背景下,歐美市場需求疲軟態勢明年有可能持續。面對變局只能自我調整,以確定性的改變應對不確定性的變化。許英明建議紡織出口企業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倡議,深度對接RCEP,多元化布局國際市場,特別是進一步釋放與第一大貿易伙伴東盟的合作潛力。這有助于對沖歐美市場疲軟對中國紡織服裝外貿的不利影響。


其次,把握國際市場的最新需求。經濟不景氣造成消費者購買力減弱,消費者對“非剛需”的紡織服裝類產品明顯缺乏消費熱情。其實,當全球市場購買力受到抑制時,也孕育著新的市場商機。


如今的消費者傾向于“去標簽化”,更加追求簡約實用、性價比高的產品。例如,全球消費疲軟導致中高端時尚類服飾需求萎縮,但基礎類服飾卻商機不斷,平價快時尚在這個時候迎來發展契機,成為一種市場剛需。


此外,隨著全球防疫政策的逐步放開,戶外運動類產品也迎來機遇,消費市場對健康相關產品關注度持續提升,運動鞋服市場需求有望穩步增長。特別是一些新興細分戶外項目也逐漸受到關注, 成為戶外產品開發方面新的增長點。消費者對細分項目的興趣度及參與度提升,有望帶動戶外運動用品市場向更加專業化方向發展。


再次,充分發揮跨境電商對穩外貿的重要作用。紡織出口企業開拓國際市場,離不開跨區域跨境供應鏈的暢通。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藍慶新建議,紡織出口企業要積極布局“跨境電商+海外倉”模式,增強出口電商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充分利用自貿協定,提高拓展國際市場的能力。


在近幾年全球疫情大環境下,紡織服裝供應鏈、物流、資金流面臨巨大壓力,讓不少企業感受到了壓力。為了維持企業運轉,有的出口訂單甚至倒貼費用,產品利潤空間受到擠壓,因此紡企接單的積極性不高。


跨境電商作為新型貿易業態,在前期復工難、訂單驟減、新訂單拓展難等各項困境中突出重圍,為中國制造跨境出海搭造橋梁。跨境電商作為互聯網時代的產物,其低成本和便捷化的優勢為穩外貿促發展注入新的動力。


隨著疫情防控措施密集調整優化,不少地方外貿企業都踏上了組團出國“搶訂單”之路。


據中國貿促會數據,目前已完成首批2022年11月至2023年2月期間的15個出國經貿展覽項目試點審批,分布在德國、美國等8個國家,重點涉及紡織服裝等領域,這將為促進企業出口帶來實實在在的利好。


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表示,雖然疫情期間,線上參展、洽談對穩外貿發揮了重要作用,但對企業而言,線下溝通對維系老客戶、爭取新訂單、開拓新市場的效果是線上無法相比的。全球經濟低迷看似壓抑了外需,實際上對性價比高的紡織服裝產品而言是難得的市場機遇。抓住這個時機“走出去”,赴境外參展、洽談、交流,對穩定紡織服裝外貿具有積極作用。



[來源:中國紡織報整理自中國紡織品進出口商會]

封面圖來源©攝圖網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