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時裝與蕾絲保持著若即若離的關系,浪漫主義所重視的繁復裝飾不再是主流,相反,簡約而富藝術性的設計,以及穿著的舒適度成為女性挑選時裝的新標準。奢華矯飾風潮的衰退,折射出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她們試圖把自己裝扮的像男人一樣,也試圖踏足男權的領域,爭得一席之地。
法國女裝新浪潮
珍妮·朗萬
1930年的珍妮·朗萬。
珍妮·朗萬(Jeanne Lanvin)于1867年出生在巴黎。16歲起她就在巴黎知名的帽子品牌店做學徒,1889年,朗萬成立了自己的首間高級時裝屋,專為上流社會的女童和她們的母親定制高級時裝。朗萬的設計帶有19世紀初的浪漫色彩,她擅長使用精致的刺繡、串珠和蕾絲,清淡如花般的色調成為朗萬品牌最初的標簽。
朗萬設計的婚紗草圖。
1909年,朗萬的才華被法國高級時裝協會發掘,她受邀入會,成為一名名副其實的高級定制設計師。她的作品開始變得更為浪漫和優雅,極富女性色彩,尤其是以繪畫為題材的“繪畫女裝”和從中世紀教堂的彩色玻璃畫獲得靈感的“朗萬藍”贏得了巴黎女人的心。
最能代表朗萬設計風格的“管狀女裝”。
珍妮·朗萬將19世紀夸張的寬袍大袖改良為一種高格調的“管狀女裝”,強調修身合體的裁剪,這也是著名的Flapper(摩登女)風格的雛形。朗萬有著非常中立的時裝態度,她既摒棄做作奢華的舊時代風貌,也不愿意接受1920年代初期大肆流行的“紳士女裝”風格。朗萬所塑造的女性獨立、優雅、性感,不為世俗所左右。
1930年代,朗萬的設計更富輪廓感和線條感,她設計的睡衣式女裝、披肩式女裝、茲瓦布式裙褲等式樣,介于中性風格和女性風格之間,受到眾多女星們追捧。1936年,朗萬因為對電影女明星們做出的“時裝貢獻”而榮獲電影制作人吉特利頒發的法國最高殊榮時尚獎,被冠以“法國優雅大使”的美譽。
朗萬設計的蕾絲睡袍在銀幕中大放異彩,幾乎所有的好萊塢女星都有過這樣一件華麗的銀幕睡袍。
朗萬最有名的兩件蕾絲作品,當屬她1929年為名媛夏洛特巴布科克嫁給傳媒大亨之子查爾斯時所設計的婚紗。其中一件婚紗的主體運用了朗萬擅長的絲綢管狀長裙,胸前披覆了價格昂貴的布魯塞爾古董蕾絲,裙擺也運用了同種圖案的蕾絲面料,從后頸一直延伸至地面,拖尾長達1.5米,頭紗則用花環固定,新娘宛如從希臘神話中走出的美神。而另一件則在蕾絲面料上疊加了金線刺繡,折射出爵士年代的流光溢彩。
朗萬為名媛夏洛特巴布科克所設計的婚紗,帶有濃郁的爵士風格。大量古董蕾絲賦予這件婚紗神圣的宗教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