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應錢之光部長的邀請,周恩來總理親筆為《中國紡織》雜志題寫刊名。
70年來,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刊——《中國紡織》雜志見證輝煌,記錄歷史……
70年,回望來時路,這本雜志講述的是一群人的故事,記錄的是一個產業的故事,折射的是一個時代的故事。
在《中國紡織》雜志創刊70周年之際,我們策劃了“這就是中國紡織”大型系列報道,歷經四個月,“這就是中國紡織”系列報道通過近70篇文章聚焦行業發展,深度采訪行業領軍企業、領軍人物,思變行業發展,展現新時代行業迎來的人變、量變與質變,多角度呈現紡織強國風貌。
2023年,將迎來《中國紡織》雜志的第71年,但“這就是中國紡織”系列報道并不會停止,我們將繼續關注行業,用我們的筆描繪紡織行業的錦繡藍圖。
一個行業的脊梁,是指責任重大,肩負行業使命的企業。紡織脊梁聚焦紡織產業鏈各環節大型龍頭企業,他們是行業的壓艙石,穩定器,更是行業面對未來的底氣所在。恒力集團連續 5 年躋身世界企業500 強、入選“亞洲品牌 500強”,現位列“中國制造業企業500 強”第 5 位和“中國民營企業 500 強”第 3 位。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十年,恒力闊步前行、砥礪奮進,交出了一份“國家靠得住、人民用得上”的恒力答卷。山東魏橋創業集團有限公司生產規模和經濟效益連續 24 年居全國棉紡織行業首位,連續 3 年躋身世界品牌 500 強。浙江榮盛控股集團從過去單一聚酯產業轉型成為大煉化“航母”,是中國化纖強國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與領航者。在日前發布的“2022 年全球化工最具價值的 25 大品牌榜”中,榮盛集團旗下“榮盛石化”位列第八位,是唯一一家進入全球前十的中國化工企業,品牌價值評估為 23 億美元,同比增長 42.9%,成為今年化工企業 25 強中最具價值的中國品牌。成立已有 46年的華紡股份有限公司始終踐行‘雙碳’行動,堅持綠色賦能、數字賦能,完成了“退城進園”暨“綠色智能工廠建設項目”,在打造行業示范 5G 工業園區的同時,“智慧華紡”建設邁入新臺階。始建于 1958 年的安徽華茂集團有限公司不僅在全紡織行業里創造了連續 48 年盈利的傳奇,更是參與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月球表面首次實現“織物版”五星紅旗研發的重要單位。三元控股作為印染行業的領軍企業,始終把“環保優先,踐行可持續發展”理念融入到企業發展的每一個環節,先后投入 2 億余元進行廢水處理工程提標改造,投入 1.2 億元實施煤改汽工程,推進天然氣的使用……宜賓絲麗雅集團有限公司在再生纖維素纖維領域里率先參與了“30·60 中國紡織服裝碳中和加速行動”計劃,并正式對外發布了集團旗下絲麗雅股份公司的“雙碳目標”,2022 年 7 月絲麗雅《2021 年可持續發展報告》“綠色宣言”首次發布,一步一步,絲麗雅將“綠色發展”理念不斷踐行。作為“軍需第一股”的際華集團,始終堅持“保軍、應急、為民”的使命,在軍警裝備、應急保障、行配工裝等領域發揮著重要的保障作用,被譽為我們國家“軍需保障的鋼鐵脊梁”。新疆中泰集團積極響應并深入貫徹落實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緊抓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戰略機遇,利用其資本優勢、管理優勢以及新疆地區的成本優勢,推動新疆發展紡織服裝產業帶動百萬人就業落實落地,通過股權并購和資產重組,紡織產業發展迅猛,產能規模增長迅速,短短的 8 年時間里,已建成棉花行業單體規模最大的龍頭企業、世界最大的粘膠紗生產基地、中國最大的粘膠生產基地以及一批高新技術企業,建立了棉花種植、粘膠生產、高端紡紗及下游織造、印染、服裝加工為一體的全產業鏈發展模式。成長在東北松花江畔的吉林化纖集團銷售收入從十年前的 45 億元到今年預計的200 億元以上,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竹纖維、腈綸纖維、人造絲生產基地,全國最大的碳纖維原絲、碳絲生產基地。下屬吉林碳谷碳纖維股份有限公司今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10.01%,凈利潤同比增長170.1%。
隨著中國經濟的蓬勃發展,國貨也在不斷進步,涌現出一批又一批的國貨之光。當下,國貨正迎來最好的時代。故宮文創產品暢銷全球、漢服掀起古風審美熱潮......在人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不斷提高的今天,“支持國貨”不再是一句口號,而成了一種長期的信仰和堅持,甚至在新生代消費群體心中追崇國貨是實現個性彰顯、身份認同的過程。國貨消費的興起與盛行折射著中國品牌正在擺脫低質、廉價的標簽進入中高端化發展的“自信”新時代,見證了一個大國經濟的鮮亮底色。波司登46 年的成長歷程,是紡織服裝行業壯大發展的生動縮影,以奮斗和創新書寫了近半個世紀中國羽絨服爬坡過坎、跌宕起伏的溫暖史詩。波司登開發的登峰系列羽絨服榮獲第四屆“中國優秀工業設計獎”金獎,成為全國首個獲此殊榮的自主服裝品牌。2022 年,波司登推出新一代輕薄羽絨服,實現衛衣、針織等與輕薄羽絨服的創新融合榮獲ISPO Award 全球設計大獎、德國“紅點”設計獎等多項國際獎項。江蘇陽光集團不僅是中國紡織行業唯一獲得中國世界名牌和中國質量獎的企業,更實現了質量領域“大滿貫”。她承擔了從 07式軍服,到解放軍儀仗隊新式禮賓服,再到宇航員所著常服的設計生產,她是全球最大的毛紡企業與高檔西服生產企業。成立36 年來,集團始終堅持高標準打造民族品牌,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大力推進“紡織大腦”和數字工廠建設,公司先后被國家工信部認定為“單項冠軍企業”和“綠色工廠”、“工業產品綠色設計示范企業”、“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中國 500 強企業、中國男裝領軍品牌雅戈爾30 多年來累計銷售超過 2 億件,西裝銷售超過 4000 萬件,見證和影響了改革開放以來幾代國人商務男裝穿著潮流的發展方向。萬事利集團從一家小小的筧橋綢廠,幾經蝶變,如今已成長為以絲綢文化創意為主導產業,輔以生物科技、資產經營、金融管理等多個支柱產業的現代新時尚產業集團。從上海APEC 到北京奧運會,從廣州亞運會、上海世博會、G20 杭州峰會,再到杭州亞運會官方供應商,萬事利集團不斷讓世界看到中國織造的品質與力量,文化與創意。“內衣專家”安莉芳集團致力于全面滿足人們對內衣的不同需求。先后被評為“紡織行業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單位”“國家級綠色工廠”,連續八年被評為中國服裝行業產品利稅百強企業,連續 19 年榮獲“中國市場同類產品銷量、銷售額、市場占有率第一”。從疊石橋到南通,再到如今的上海,上海羅萊家用紡織品有限公司與中國紡織業共同成長,走過了 30 年的發展歷程。如今,已蛻變為連續 17年市場綜合占有率第一、服務于千萬家庭的家紡品牌。截至 2021 年 12 月 31 日,羅萊各品牌在國內市場擁有近 2500 家終端門店。
制造業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裝備發展是提高產業建設整體水平和質量效益的基本途徑。裝備建設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在紡織行業全系統構建和產品全生命周期建設中,裝備發展處于基礎性的地位,具有決定性作用。中國紡織工業發展到今天取得如此矚目的成就,離不開國產裝備制造業的支撐。一代代紡機裝備人,懷揣著振興產業的信仰,接續努力,他們取得的每一個突破性成果都是中國紡織能力的彰顯。作為中國紡織工業的先行者,經緯紡織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有著悠久的發展歷史和優良的企業傳統,具有 70 年以上歷史的企業就有經緯智能、青島宏大、鄭州宏大、天津宏大等,其中青島宏大已經走過了百年征程。這些企業是伴隨著新中國的建設而組建成立。今天經緯紡機全流程智能紡紗系統、數字化加捻系統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為全球紡織工業提供了先進的裝備和解決方案。浙江日發紡織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二十幾年來已成功開發了清梳聯、并條機、轉杯紡紗機、噴氣渦流紡紗機、倍捻機、直捻機、假捻變形機、精密并紗(絡筒)機、自動穿經機、噴氣織機、噴水織機、劍桿織機、毛巾織機、特種織機、針織圓機、無縫內衣機、襪機、柔版無水印花機、非織造布設備等系列的上百種產品,能夠為行業提供紡紗、前準備、織造、非織造、印染五大解決方案,涉及紡織行業的各個領域。產品遍及全國各地,并銷往全球 3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各個行業經濟效益和綜合實力一直位居前列。如今的日發紡機已鑄就了“數字化紡機智造專家”的金字招牌。山東康平納集團有限公司從一家小型民營毛紡企業發展成為全國領先的高端毛紡、智能染整裝備研究與制造、智能染色服務于一體的綜合性企業。企業先后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中國工業大獎,牽頭創建了全國印染行業唯一的國家先進印染技術創新中心 ;承擔完成國家 863 計劃、科技支撐計劃、重點研發計劃、國合專項計劃等國家省級項目 80 余項,創新能力處于國內行業前列。公司研制的“筒子紗數字化自動染色成套技術與裝備”實現了筒子紗染色全流程數字化、系統自動化的跨越,使中國成為世界上首個突破全流程自動化染色技術,并實現工程化應用的國家,走在了國際最前沿。天門紡機為國家重點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公司生產的并條機被工信部和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認定為“單項冠軍產品”,成為國內唯一獲此殊榮的并條機生產經營廠家。金輪針布(江蘇)有限公司35 年來憑借著“硬科技”實力率先打破了針布行業高端產品長期被國外壟斷的局面,依靠自主創新填補了多項行業空白,成為中國紡織器材領域目前“唯一”一家上市公司,全球“唯一”一家生產全系列梳理器材的企業,中國紡織機械行業“唯一”一家榮獲“全國質量獎”的單位。公司全球產銷量連續十多年保持行業第一。遠信工業以“做最好的定形機”為奮斗目標,拉幅定形機這一類產品,遠信工業將其做出了數十個類型,刷新了人們對于定形機的認知。公司每年銷售額的 5%左右,作為科技創新的投入。每年在設備上實現的改進和提升都會多達數百項。被譽為“印染智能專家”的常州宏大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入選2021“科創中國”新銳企業榜、入選 2022 年江蘇省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服務業標準化試點項目、入選第三批紡織行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入選 2022 年常州市第一批“雙百行動計劃”上市后備企業名單。特別是“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織物圖像整花整緯技術”入選 2021“科創中國”先導技術榜(裝備制造領域),常州宏大智慧科技是紡機機械行業上榜的唯一一家企業。如今,常州宏大已經成為國家印染數字化系統技術研發中心。
如果只能用一個關鍵詞來概括中國紡織的精神,那就只有“創新”。創新活動具有某種與生俱來的魅力,或者說具有某種近乎魔力的特質。每當人們初次聽到某種創新產品或看到某種產品初期原型的演示,就會變得全神貫注、耳聰目明。顛覆性的創新產品和服務不斷推動著行業進步。近年來在數字經濟的浪潮下,不僅紡織企業數字化轉型取得顯著成效,基于“5G +工業互聯網”技術背景的專業性垂直電商平臺也正在崛起,加速改變著紡織工業傳統的交易模式和營商生態。2021 年 4 月,廣東云紗數字科技有限公司投資運營的“云紗網”正式上線推廣,該平臺上線短短一年,成交總額(GMV)就突破了 100 億,云紗網正在成為中國紡織企業首選紗線交易線上平臺。成立 23 年來,宋和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堅持“簡潔高可靠、精致高效率、節能高回報”創新戰略,以客戶用好設備為基本原則,在產品研發上不斷吸收—消化—找問題—再創新,不僅填補多項空白,成為擁有曲柄直驅鏈式傳動結構提花機和筘動式噴氣毛巾織機兩項世界首創技術,授權知識產權 50 余項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產品更覆蓋全國并出口印度、越南、西班牙等30 個國家和地區,市場占有率穩居世界第一,成為全球提花織造方案解決專家。寶紡印染是年銷售超 10 億元,出口超 1 億美金的行業龍頭企業,是目前國內乃至全球最大的蠟染印花布生產基地之一。特別是近三年來,企業納稅銷售取得每年 20%-30% 的增長,自主經銷比例超過 80%,是紡織行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中外貿出口的優秀代表。江陰興吳呢絨科技有限公司秉持匠心精神,通過精益管理,科學定位,粗紡精做,僅 2017 年一年便花費3000 多萬元用于產品開發及技術革新,為此公司生產的系列高端呢絨面料獲得了市場的青睞及品牌客戶的一致好評,企業用創新撐起了中國時尚走向世界的“脊梁”。在《中國紡織》雜志創刊70年之際,“這就是中國紡織”專題報道采訪了近70家企業,他們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以上企業是其中的部分代表,更多的深度內容在之前的專題中已一一呈現。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但作為媒體,我們的使命自始至終只有一個,那就是真實記錄當下行業的歷史,跟蹤行業的焦點與行業共成長。在我們采訪企業的同時,也受到了企業對我們的祝福。
深表感謝。
2023年即將開門,過去三年的經歷已經讓我們對不確定性本身產生了免疫力。我們知道2023年必將充滿未知的挑戰,我們尊重命運的安排,但不屈服于命運的專制。我們的紡織企業、我們的企業家尤其具備這樣的精神。
他們知道,個體的努力是改變命運的最關鍵因素,你所面對的困境與痛苦都將會因為你的努力而改變。盡管困境和痛苦依然會不期而至,但你的境界已經提升,登上了更高的山頭,必然能夠看到更壯闊的風景。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跨過千重浪的中國紡織,必將再創輝煌!
2023年,來吧!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