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香蕉久久_精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综合欧美亚洲日本_国产在线一区不卡

梧桐臺 —— 紡織服裝產業服務平臺

服飾產業互聯網服務平臺,線上線下,助您快速實現商業價值

新用戶注冊 立即登錄
換一個
獲取短信驗證碼
×
×

江蘇,打響了第一槍!

發布時間:2023-01-31  閱讀數:34296

江蘇,打響了第一槍!


開年不久,江蘇就又搶先干大事。

1月16日,江蘇省人民政府正式發布2023年一號文件《省政府印發關于推動經濟運行,率先整體好轉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簡稱《措施》)。


圖片

點擊圖片查看全文


《措施》涉及財稅、實體經濟、就業、企業減負、消費、投資、外貿、房地產、醫療保障等十二大方面。具體落實辦法,更是足足有42條。

2023年江蘇要怎么干、經濟將如何發展,在《措施》中均有明確要求,堪稱一份“全省經濟發展指南”。

可以說,這份《措施》代表著江蘇在刺激經濟上所發出的強烈信號,打響了刺激經濟的開年“第一槍”。

其中的一些細節和重點內容,也很值得我們細細揣摩一番。

01
單列房地產,什么信號?

首先,一個需要高度關注的點是,在《措施》中,關于房地產的內容,被單列了出來,乃至用一個章節專門來聊房地產。這背后所透露的信號,不言而喻。

《措施》中關于房地產的表述有500多字,我們可以從中梳理出7條核心內容:

1. 因城施策用足用好房地產調控政策工具箱,調整優化限制性政策和土地出讓政策,大力支持剛性和改善性購房需求,堅持“房住不炒”,認真落實居民個人換購住房個人所得稅政策;

2. 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公積金貸款政策完善征收拆遷安置補償方式,優化商品房價格備案制度;

3. 支持房地產業合理融資需求,加大建筑業金融支持力度,重點推進支持開發貸款、信托貸款等存量融資合理展期政策落地見效;

4. 用足用好國家專項借款,鼓勵商業銀行加大配套貸款力度,全力以赴保交樓,切實維護購房者利益;

5. 支持符合條件的房地產企業、房地產上市公司利用資本市場支持房地產市場發展的股權融資政策,開展再融資、并購重組及配套融資;

6. 支持省內融資擔保公司加入交易所債券市場民營企業債券融資專項支持計劃,央地合作增信共同支持民營房地產企業發行公司債券;

7. 指導并督促各地根據國家要求,優化調整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政策,在保障商品房預售資金使用安全和項目正常交付的前提下,合理釋放監管額度內的資金,促進房地產企業加快資金回籠。


對于房地產來說,從史無前例的“金融16條”,信貸融資、債券融資、股權融資“三支箭”的陸續發出,到此次《措施》對房地產業和房地產企業的多項利好政策。

不難發現,高層依舊把房地產作為“支柱產業”,是希望它能平穩健康發展的。

所以很明顯,這份《措施》中涉及房地產的政策,實際上就是2022年“金融16條”以及“三支箭”的向下滲透和落地。

比如因城施策,這意味著市層面擁有更多的自主權,調控過程中不用再畏首畏尾,擔心被“糾正”了。

還有調整優化限制性政策和土地出讓政策。調整優化限制性政策意味著限購進一步放開;調整優化土地出讓政策,意味著“雙集中”土拍(集中發布出讓公告、集中組織出讓活動)等明顯不符合形勢的操作就不用再搞了。

包括大力支持剛性和改善性購房需求。剛性購房無需多言,這句話的重點在于支持改善性購房需求。對于改善置業而言,接下來在首付比例、房貸利率、稅費優惠等方面可能會有利好動作。

整體來看,2022年至今,房地產政策的主旋律其實都是在“放松”。

據不完全統計,房地產市場上,過去一年超過200個城市進行了超過500次的政策放松,主要集中在“三限”上,即“限貸”“限價”和“限購”政策上。

而此次江蘇直接發文,“調整優化限制性政策和土地出讓政策”,且后綴的責任單位是省住房城鄉建設廳、人民銀行南京分行、江蘇銀保監局、省自然資源廳、省稅務局、省財政廳、省發展改革委。

圖片

這也能看出,政策的支持力度有多大。在限購宣傳上,江蘇可以說不再遮掩,直接發聲!

“信心比黃金更重要”。在一系列利好政策下,2023年,房地產市場有望企穩回升。

對購房者而言,接下來,可以重點關注公積金貸款政策、征收拆遷安置補償方式、商品房價格備案制度以及限制性政策和土地出讓政策的調整優化和完善。

這些條線的政策是此次《措施》中較為獨特的地方,后續大概率會有較大幅度的調整。

02
江蘇,豁出去了

房地產只是刺激經濟的其中一環,細數《措施》中的各項舉措,你會發現,它是一種全方位、立體式的覆蓋,其目的是系統性解決“全民預期”。

從免稅、專項資金支持到優化提升政府服務,堪稱拳拳到肉,直擊痛點。

我們舉幾個例子來看。比如,《措施》中有這樣幾條:

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適用3%征收率的應稅銷售收入,減按1%征收率征收增值稅;適用3%預征率的預繳增值稅項目,減按1%預征率預繳增值稅。

對月銷售額10萬元以下(含本數)的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免征增值稅。

免征符合條件的科技企業孵化器、大學科技園和眾創空間孵化服務增值稅,對其自用及提供給在孵對象使用的房產、土地免征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


過往,不少省份和城市也陸續發布過相應的稅收優惠,像減免城市建設維護稅、印花稅、資源稅等。但坦白說,這些稅款只占企業稅費的很小一部分,于企業而言,最大頭的還是增值稅。

《措施》中提到的月銷售額10萬以下的小規模納稅人,其一年增值稅封頂能達到近20萬,而江蘇這次直接選擇了免征。

注意,是免征而非緩征。

放眼整個江蘇省,這筆增值稅加起來絕對數額不菲。但江蘇還是選擇了免征,讓利于企,特別是小微企業,哪怕這可能會加大地方財政壓力,可能會影響到年底財政收入的排名。

這就是不為了“政績”而忘了實際。不得不說,這次,江蘇真的豁出去了。

此外,作為用工大省,江蘇這次也充分考慮到了“打工人”們的心聲。

《措施》中規定:

加強與勞務輸出地的勞務合作,開展點對點返崗復工服務,鼓勵員工早日返崗。

鼓勵各地對2023年1月25日至2月5日期間租用大巴車跨省點對點組織外來務工人員返崗的企業,給予實際包車費用適當補貼;對2023年1月1日至2月28日期間首次來蘇就業、且簽訂勞動合同的人員,給予交通補助。


開展點對點返崗復工、給予包車費補貼和交通補助。在“招工就業”上,江蘇沒有喊空洞的口號,而是拿出了實打實的“真金白銀”,要的是看見“雨點”,而不是只聽見“雷聲”。

落實落實再落實,見效見效再見效,這也是江蘇一貫的風格。

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點是,作為江浙滬包郵區,江蘇在倉儲物流的發展上,可謂想盡了辦法。

這次《措施》中就明確提出要降低物流成本:
對每月通行次數在30次(含)以上的公路客運班線客車給予ETC通行費八五折優惠,對運政蘇通卡貨運車輛給予通行費八五折優惠。


甚至可以為了支持客運樞紐向城市綜合體轉型:
支持客運樞紐向城市綜合體轉型,統籌樞紐地上地下空間復合利用,打造城市綜合體。


江蘇對于物流倉儲的高度重視,其實也透露出物流倉儲行業將會成為全省重點布局和大力發展的對象,相應的項目和產業也將圍繞物流倉儲展開。

像2022年的江蘇省政府報告就提到了連云港中哈物流合作基地、中國(連云港)絲綢之路國際物流博覽會,以及辦好“蘇新消費”四季系列主題購物節,推動線上線下消費融合發展,把江蘇的產品銷到全國、賣到全球……這些都是圍繞倉儲物流展開的一系列項目和戰略。

顯然,在自己能做什么,什么能做得好以及怎么才能做得好的問題上,江蘇的答案從來都是明確且清晰的。

03
為什么是江蘇?

其實也不止于這次刷屏的《措施》,關于江蘇,輿論界從來不乏討論和關注。

從經濟總量上看,江蘇常年占據著全國前三的位置,且大有屹立不倒之勢。有人說,這是得益于江蘇優越的地理位置,平原面積占據了全省面積的70%以上,有著非常便利的水陸交通,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必要條件。

也有人把原因歸結于歷史,說早在宋朝就有“上有天堂、下游蘇杭”的說法,江蘇自古就是富庶之地,有著相對厚實的經濟基礎。

這些答案對嗎?對,但不夠根本。

那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其實就4個字——“意識覺醒”。

在江蘇,從各級各地政府到企業,大家想的不是躺平、找關系或者“等靠要”,哪怕形勢再困難,頭腦里也依然保持著那份敢闖、敢拼、不放過任何一絲發展機會的敏銳意識。

比如,早在2022年10月,江蘇省首個由政府組織的赴境外經貿包機“ZH 8057”航班就沖上云霄,從無錫飛往日本。

圖片

這是由無錫市商務局組織的“赴日經貿包機”。訪日期間,招商小分隊拜訪了14家企業和商協會機構,對接了12個項目,涉及金額達8億美元。

一個月后,隔壁的蘇州市商務局也組織起了赴日包機服務。7天內,蘇州招商團拜訪了62家企業和機構,與日商達成投資意向項目32個,意向投資額達到18.6億美元。

12月7日,國務院發布“新十條”,各地疫情防控政策迎來進一步調整和優化。

僅僅2天后,蘇州市商務局就又帶隊包機赴歐,機上的200多人一半是蘇州各市區的招商工作人員,另一半是蘇州、無錫等地的外貿企業高管。他們分成了30多個團組,一落地就爭分奪秒地忙招商、找企業、搶訂單。

這幾年,召開“新年第一會”也成為了省內各設區市的一大特色。會上沒有虛浮的官話、套話,就聚焦在創新發展、營商環境和作風建設等實實在在的問題上,為發展“豎旗”,為干部打氣。

可以說,江蘇把“全力以赴拼經濟”這件事演繹到了極致,因為它很清楚,經濟發展才是最大的民生。

疫情期間,個別地方把防疫政策當成萬能理由,用一句疫情影響來回避經濟問題。而江蘇想的則是怎么克服阻礙,哪怕包機組團出海,經濟發展也不能停。

防控政策調整后,一些地方選擇觀望,等待指示。但“等”從來不是江蘇的風格,它第一時間投入到“搞錢”的事業中,省內“十三太保”更是你追我趕,生怕自己被隔壁的鄰居落下。

總是保持著一份進取心和危機感,不貪圖“接著奏樂接著舞”的享樂時刻,13個設區市都把發展經濟當成“看家本領”,且均位列中國百強城市。

當這種拼經濟的思想和行動演變成本能意識并不斷覺醒后,“蘇大強”也就誕生了。

想來,這也正是江蘇這個東部經濟大省,這塊世界級長三角城市群的重要拼圖,能夠持續保持經濟活力的關鍵所在。

這么來看,江蘇的確了不起。

為江蘇點贊,向優秀者學習!
-- END --


來源:正和島(ID:zhenghedao)

編輯:紀海濤 / 審稿:王運寶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