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沈陽市召開“振興新突破、我要當先鋒”專項行動動員部署大會,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落實落細遼寧省委、沈陽市委經濟工作會議要求,引導全市各個方面以奮進姿態投身振興發展一線,以超常舉措展現更大擔當和作為,推動沈陽在新時代東北振興、遼寧振興的“遼沈戰役”中挑大梁擔大任、當先鋒作表率。會上,沈陽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黨組書記、局長張文哲就沈陽產業轉型升級情況作交流發言,并介紹了沈陽以服務型制造積聚發展新動能有關做法和成效。

沈陽產業數字化場景資源和數字產業化數字資源優勢豐富,蘊含轉型升級迫切需要,厚植數字蝶變沃土。沈陽市以智能化改造為引領,推動“設備換芯”“生產換線”“機器換人”,創新制定18大類、60小類數字化場景標準,在全省推廣;推進“智轉領航、場景賦能、千企上云”,新培育國家、省級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及優秀場景69個,帶動上云企業1000戶,產業結構從“低小散”向“高大上”邁進,高端裝備制造占裝備制造業比重升至34%。沈陽市超前布局“新基建”,建成國家千兆城市,3萬個5G基站處于東北首位;開通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打造互聯網“高速路”;建成“星火·鏈網”超級節點、13個標識解析二級節點、25個國家和省級工業互聯網平臺,躋身國家“數字高鐵”新樞紐。沈陽市推動數字技術與制造業跨界融合,爭創“中國軟件名城”,千億規模軟件和信息服務業領跑東北;在國內首個出臺5G場景電信服務費補助政策,建成華晨寶馬5G全連接工廠,600余個5G場景形成垂直行業示范。
“以設計促轉型、向服務要效益。”沈陽市成功創建東北首個服務型制造示范城市,沈陽創新設計院成為黃河以北唯一國家工業設計研究院培育對象。沈陽市把工業設計作為賦能轉型“金手指”,組建東北創新設計戰略聯盟、沈陽市工業設計協會,推動“制造”向“創造”嬗變,培育“國字號”“省字號”工業設計機構18家,數量全省領先;重點工業設計機構收入突破億元。沈陽市用服務型制造積聚發展新動能,培育17個國家級、115個省級服務型制造示范,位居東北首位、全國前列;重點制造業企業服務性營收占比達30%,越來越多的“老字號”企業長出服務“新枝”。
“企業集中布局、產業集聚發展、資源集約利用、功能集成構建?!本劢埂罢銋f同”,以頭部企業1500億元配套訂單為牽引,打造頭部企業配套聚集區和特色產業新高地。突出“三生融合”,統籌“生產、生態、生活”三要素,推進工業設計等生產性、技術中心等生態性、學校醫院等生活性服務平臺建設共享,打造“研產城”一體新生態。強化要素保障,創造性建立“一園區一基金一銀行”金融體系,逐個園區確定產業基金與合作銀行,支持配套企業加速聚集。目前,頭部企業配套和特色工業園拓展至“11+22”,入駐企業129戶,落地項目378個,形成投資85.5億元;帶動工業投資增長30.3%,位列副省級城市首位;頭部企業本地配套率升至35%,專注配套的“專精特新”企業倍增至469戶,正在形成頭部企業引領帶動、鏈條企業“眾星拱月”的生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