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羅衣之璀粲兮,珥瑤碧之華琚。
戴金翠之首飾,綴明珠以耀軀。
踐遠游之文履,曳霧綃之輕裾。
神州大地歷經千年歲月,漢家先祖黃帝垂衣裳而天下治,從此禮制方圓。我們從不是一個赤裸的民族,我們如同其他民族兄弟一樣,有自己的華裳,如此美,如此飄逸,如此大氣莊重。沉睡百年,漢家衣裳聽到華夏兒女的呼喚,重新展現世人眼前,驚艷,感動,又道一聲:久違。
與君相距幾千年,難以想象其何等氣度風華。玉樹臨風、詩意風流等詞似乎不能將想象完全展現。直至遇見漢服……
看她寬袍大袖、褒衣博帶,似云上仙人。
看他衣帶當風、高冠環佩,有無雙風華。
--------->>
著我漢家衣裳,興我禮儀之邦
<<---------
近年來,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穿著漢服上街、旅行、提倡在傳統節日穿著漢服,商圈隨處可見的漢服妹子,校園隨處可見的漢服社團,攝影也越來越多地以古典為主題。這群80、90后,為什么要沉迷于老祖宗的服飾呢?
私認為漢服熱并不是“一群年輕人的標新立異”,而是逐漸認識到了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對傳統文化有了極大的信心。
當然對于更多人來說,只是單純覺得漢服好看就穿了,畢竟誰小時候不曾披著床單假裝自己是小仙女啊。
但真正身著漢服,不僅美觀,更能有一種無形的力量督促自己的所作所為,清晰的認識到身著漢服的自己是炎黃之子,代表的是一個民族的形象。
漢服與現代裝同樣擁有春秋裝、夏裝、冬裝之分。
春秋:襦裙、衫裙、褙子等
夏:襦裙、衫裙、褙子、短褐、半臂等
冬:夾棉襖裙、褙子等
出席慶典活動:曲裾、直裾等
那么古人生活時身著漢服沒有現代服裝的口袋該如何放東西呢?
零碎銀子、手巾等小東西都可放入前襟,而袖子里則也可裝東西,只不過要注意袖形。如窄袖、琵琶袖、垂胡袖里直接裝東西都是不會掉出來的。
漢服雖然只是一件衣服,但又不是一件普通的衣服。在一定意義上,漢服已經不僅僅是單指服飾,而是作為一個民族的文化符號與精神寄托而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