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品行業正迎來需求釋放。京東數據顯示,2023年春節期間,手機通信、家用電器和醫療保健的成交額占比提升明顯,“兔”年主題珠寶首飾銷量同比增長超10倍,預制菜成交額同比增長超6倍。唯品會數據顯示,2023年春節期間,戶外桌椅的銷量同比增長690%,運動手套銷量增長102%;女式外套銷量增長32%,運動羽絨服銷量增長近40%。
2022年,面對新冠疫情等多重超預期因素沖擊,消費品工業聚焦實施“三品”戰略主線,聚力保障醫療物資和重要民生產品主責,聚心謀劃做實行業高質量發展主業,全力以赴穩增長、促發展、保供給、惠民生、補短板、擴消費,行業運行總體保持平穩,呈現出動力強、韌性強、根基強的特點,規模以上消費品工業占全部工業20.3%的資產,完成24.8%的營業收入和26.9%的利潤總額。
創新引領提質升級
高質量發展穩步推進
2022年,為積極應對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工信部等部門加強統籌謀劃和政策協同,《“十四五”醫藥工業發展規劃》《數字化助力消費品工業“三品”行動方案》《關于推動輕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等一系列利好政策相繼出臺,消費品工業高質量發展的“四梁八柱”加快構建。“三品”全國行、紡織服裝“優供給促升級”、網上年貨節、“雙品”網購節、吃貨節、孝老愛老購物節等一系列促消費活動扎實開展,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得到鞏固增強。
過去的一年,消費品工業發展更具有含“金”量。企業品牌意識不斷增強,向品牌要效益、要價值的競爭格局逐步形成。消費品文化賦能已成為一種產業發展趨勢,“國潮”“國風”蓬勃興起。全產業鏈穩定性及整體競爭力不斷增強,高附加值產品占比穩步提高,超過100種消費品產量居世界第一位,紡織、家電產業整體實力已居世界領先地位。中國消費品品牌國際認可度持續提升,12個品牌入選“2022年世界品牌500強”榜單,占我國入選品牌總數的26.6%。59個品牌入選“2022年亞洲品牌500強”榜單,占我國入選品牌總數的24.2%。
將恢復至疫情前水平
2023年春節期間,預制菜行業又迎來爆發式增長。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預制菜市場規模達4196億元,同比增長21.3%。日前發布的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將預制菜寫入其中。
“2023年餐飲持續復蘇,將帶動預制菜、速凍食品、調味品等需求釋放,行業將迎來恢復性反彈。特別是預制菜行業將會出現爆發式增長,隨著餐飲連鎖化趨勢及消費者便捷、多樣化的消費習慣形成,2023年預制菜在餐飲行業的滲透率將進一步提高,預計超過30%,市場規模將超過6000億元。”余德彪說。
2023年,疫情對生產規模的影響逐步消退,我國消費品行業整體將處于穩中向好的狀態,消費品行業生產預計將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但不同行業預計增速有一定差異。
余德彪預計,2023年,消費電子市場滲透率穩步提升,仍將實現正向增長。隨著5G基礎設施的建設、廠商增加其產品類型以及運營商加大支持力度等助力,5G個人電腦和平板電腦的出貨量將出現爆發式增長,增速預計將超過20%;5G智能手機的出貨量占比將達到六成以上,其中5G折疊屏手機有望從小眾走向大眾。AR(增強現實)/VR(虛擬現實)軟硬件加速成熟,2023年有望迎多龍頭入場,在游戲行業率先崛起。
輕工業“內循環”支撐力強勁,但“外循環”仍然承壓。隨著地產政策放松,作為房地產后周期行業的家電行業,特別是部分渠道前置化的行業,例如廚電、衛浴等,市場需求有望增加,特別是水電氣暖相關智能家居設備出貨量將同比增長17%。此外,家裝行業的復蘇也會帶動一定的消費。而與內銷相比,海外市場面臨消費需求下降、訂單轉移海外工廠等諸多影響因素,出口市場仍然將承壓。
何亞瓊表示,2023年將著力實施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三品”戰略,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持續保持重點醫療物資生產供應能力,推動出臺促進生物制造、原料藥、紡織、特色食品、工藝美術等行業發展的指導性文件,發揮好消費品工業推動實體經濟穩定發展的基礎作用,發揮好消費品工業對增進民生福祉提升人民生活品質的保障作用,發揮好消費品工業在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的支撐作用,打造強韌的消費品工業經濟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