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過后,廣州海珠區康樂、鷺江、大塘等城中村開始熱鬧起來。大批制衣廠工人再次從老家返回這個“第二故鄉”務工,年復一年。
2月4日,天空下起小雨,廣州海珠康鷺片區的街道熱鬧非凡,擠滿了招工和找工的人。
2月22日早上8時,康鷺片區狹窄的街道已是一派繁忙的景象。制衣廠老板齊整分列兩排,手里拿著衣服樣板和招工紙板,上面寫著“尾部”“四線”等工種術語,物色合適工種的工人們則行走在街道中央,一邊看看衣服樣板,一邊詢問工錢,尋找出價高的老板,一旦談妥,老板就領著求職者前往制衣廠。
2月5日清早,招工者已經站滿康鷺片區街道兩旁,等待求職者的到來。
在擁擠的街道上,不時有運送布匹的車輛穿行其中,有時需要治安人員在現場維持秩序。
一名制衣廠老板邊招工邊抽著煙。
康鷺片區緊挨著中大布匹市場,這里是全國最大的紡織品交易聚集地,離廣州繁華的中心城區直線距離僅有兩三公里。上世紀90年代末起,城中村開始出現大大小小的紡織加工作坊。
清早,海珠康鷺片區的街道已是人山人海,一名制衣工人準備起床。
數以千計的制衣小作坊和超過10萬人的外來人員,聚集在一平方公里的區域里。縱橫交錯的狹小街巷,難以定位的樓棟門牌,務工人員日結性質的工作和不固定的居所,曾經給疫情防控帶來巨大的壓力。
上圖:2022年11月22日,一家制衣廠內,為了不聚集,工人們在廠內分開休息。下圖:2023年2月5日,海珠康鷺片區一家制衣廠內,一頭醒獅進行著表演,預兆新的一年生意興隆。
上圖:2022年11月19日,手繪地形圖為志愿者和醫護人員上門服務提供便利。下圖:2023年2月12日,求職者紛紛用手查看一件衣服布料和工藝,詢問工錢。
上圖:2022年11月24日,志愿者冒雨前行,為第七網格的居民們運送物資。下圖:2023年2月5日,兩名外來務工人員披著薄膜袋前往“招工一條街”尋找工作機會。
上圖:2022年12月1日夜晚,一只母貓帶著幼崽蹲在值守的工作人員旁。下圖:2023年2月5日,一只狗蹲在主人身旁,一同“招工”。
招工一條街上,有個攤位格外突出,易拉寶上多幅圖片展示著廣清紡織服裝產業有序轉移園的工作環境和薪資待遇,8000—12000元的字樣尤為醒目,現場吸引了大批求職者圍觀,招聘人員不斷吆喝大家乘坐免費大巴車前往參觀。
康鷺片區的招工街,位于清遠的“廣州北·中大時尚科技城”的攤點吸引了眾多求職者圍觀。
抱著將信將疑的心態,來自江西的管鳴和其他25名制衣工人登上了停在村口的大巴車。
2月22日,大巴載著康鷺片區制衣工人前往80公里外的廣清紡織服裝產業有序轉移園參觀。
經過1小時15分的車程,大巴車抵達了80公里外、位于清遠市的廣州北·中大時尚科技城。據了解,園區規劃總用地面積逾萬畝,功能包括了承接中大布匹市場周邊中小微企業的轉移。
“廣州北·中大時尚科技城”是廣清紡織服裝產業有序轉移園的核心區,每天都有來自全省的工人前來面試或參觀。
在簡單介紹后,園區工作人員開始帶領康鷺片區的制衣工人參觀產業園,在寬敞的廠房中,放置著一些全新的制衣機器,目前已有一些企業進駐開工。
在廣清紡織服裝產業有序轉移園的“廣州北·中大時尚科技城”,來自廣州海珠康鷺片區的制衣工人正在參觀生產車間。
管鳴表示,相比起城中村的陰暗逼仄,這里的工作環境著實舒適。在招工現場,大家紛紛或是駐足觀看工人們的操作,或是拿起衣料仔細查看,有的還興致勃勃參加了平車技能測試,看看自己的水平能拿多少錢。
制衣工人進行平車技能測試,“廣州北·中大時尚科技城”的工作人員在一旁計時。
來自康鷺片區的制衣工人參觀中大時尚科技城一家工廠的生產車間。
產業園也為工人提供了良好的住宿條件,這里的宿舍為四人間,另有夫妻房,均帶陽臺和廁所,第一年免費。此外,Wi-Fi、空調、床上用品一應俱全。
對于園區提供的住宿條件,參觀的工人們都十分滿意。
回程的路上,管鳴下定決心過幾天就來上班,他說自己在康鷺以“短工計件”“超長加班”模式干了快20年,想找一份安穩的工作。來自湖北荊州的王勝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年紀大了,想休息好一點。”
2月5日,海珠康鷺片區恢復往常的熱鬧,制衣廠的工人們正在做午飯。
來自湖北監利的黃芳說,自己在康鷺租的房子又黑又小,一個月都要1000多元,但是她還是暫時不考慮來清遠,她認為,短工模式雖然沒有保障,但也給予了她更高的收入和更多的自由,孩子留守老家,每年的寒暑假她都要回去陪他們。“苦一點不要緊,出來打工,不就為了掙多點錢嘛。”
臨近深夜11時,廣州塔亮起了“晚安”字樣,3公里外的海珠康鷺片區,工廠依舊燈火通明。
2月22日,臨近晚上11時,遠處CBD的燈光漸漸暗了下來,康鷺片區的工廠依舊燈火通明。
來自重慶的周游經營著一家小制衣廠,開年后廠里的訂單量較大,他和工人們正加班加點趕工交貨。在康鷺工作十幾年,受益于中大布匹市場完善的產業配套,他在這里找到了自己的一份事業。
去年疫情暴發時,周游自發成為“送藥小哥”,自愿為封控區的群眾運送藥品。
制衣廠老板周游正在檢查工人的產品。去年疫情暴發時,他自發成為志愿者,為海珠康鷺片區急需藥物的群眾送藥。
正在進行的拆違工作,讓周游開始意識到康鷺片區的改造勢在必行。但他和一些制衣廠老板一樣,也擔心一旦離開中大布匹市場成熟的產業生態,對于出貨速度、招工以及成本等問題,周游感到擔憂。“先觀望下,也許清遠那邊很快會變得更好……”
海珠大塘片區,眾多求職者駐足在招工欄前觀看招聘信息。
自去年12月起,廣州海珠區成立了工作專班,全面推進康鷺片區違法建設拆除工作,目前已拆除違建2.4萬平方米。
每天清早,廣州海珠大塘片區的橋南新街,聚集了大批的制衣廠老板和求職者,形成了“招工一條街”。
與此同時,廣州、清遠聯合舉辦了多場大型招商會,目前已接觸超萬家企業,意向進駐企業2572家,460家陸續入園,第一階段已招聘熟練裁縫技能人員3500人,新手1500人。
也許未來比想象中發展得更快,有了這些開拓者的努力,紡織業的理想轉型就會變成現實!
(文中管鳴、王勝、黃芳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