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香蕉久久_精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综合欧美亚洲日本_国产在线一区不卡

梧桐臺 —— 紡織服裝產業服務平臺

服飾產業互聯網服務平臺,線上線下,助您快速實現商業價值

新用戶注冊 立即登錄
換一個
獲取短信驗證碼
×
×

寧波幫是個什么幫

發布時間:2023-02-27  閱讀數:32793

寧波幫是個什么幫


今年浙江省委“新春第一會”,提出深入實施“八八戰略”,開展三項“一號工程”,其中包括“地瓜經濟”提能升級“一號開放工程”。憑著“開放”二字,浙江向著碧海藍天,一次次為自己打開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在浙江,要講述開放與出海的故事,少不了一個群體—“寧波幫”。


林語堂先生有個假設:假如中國北方和南方各有一個孩子走出家門,闖蕩四方,20年后衣錦還鄉。那么,北方歸來的游子,可能是一位騎著高頭大馬的將軍;而南方歸來的游子,可能是一位腰纏萬貫的商人。


順著這個有趣的假設,我們不妨再往下想,這個南方人很有可能是個寧波幫。


今天來講講,這個人為什么可能是寧波幫?寧波幫又何以歷久不衰?


圖片

寧波三江口




“一個寧波幫,半部近代史”。


明清時期,中國大地上形成了晉、徽、粵、陜、魯、閩、寧波等商幫。到了清末民初,民間就廣為流傳著“無寧不成市”的說法。


寧波幫從傳統徽商、晉商等十大商幫中脫穎而出,開辦了中國第一家商業銀行、第一家華商證券交易所、第一家汽車出租公司、第一家房地產公司……


“邵逸夫星”“李達三星”“王寬誠星”“曹光彪星”……據報道,蒼穹之上,目前已有11顆以寧波人的名字命名的小行星,其中4顆就是“寧波幫”的代表人物。


任浙江旅津同鄉會會長的張章翔認為,寧波幫是以鄉誼為基礎,在業務上、生活上互相需要、互相結合的一個商業結合體”。


向海而生的寧波人,天生敢闖敢拼。鴉片戰爭之后,上海逐漸成為新的經濟中心。寧波人出門闖世界,一般有兩條路徑:一條以上海灘為碼頭,北上天津衛,西抵漢口,走向全國;另一條南下香港,以香港為跳板,走向世界。


一個“幫”字,也將親鄰相幫、同鄉扶持的感情展現得淋漓盡致。


《鄞縣通志》記載:甬人“團結自治之力,素著聞于寰宇”。1910年,寧波人成立寧波旅滬同鄉會。這個團體彼此“照顧”,比較突出的便是銀行和錢莊之間互相控股、互相兼職、互相拆借、互相投資、風險共擔,相當于成立了一個“寧波幫”的大財團。這在當時的中國是前所未有的。


在外闖蕩的寧波人,有著強烈的群體意識和凝聚力,從而使寧波幫得以不斷發展壯大。如今,從南美巴西到西非尼日利亞,從北歐港口城市漢堡到太平洋島嶼夏威夷,寧波幫遍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圖片
1930年《寧波錢業規則》 圖源:寧波幫博物館




寧波何以商人輩出,成就卓越?這背后又潛藏了什么樣的密碼?


“港通天下、書藏古今”這八個字,足以說明寧波幫生存、發展、壯大的底氣。


先說說地域。寧波背靠四明山,向東是大海,擁有三江之便,又攬東錢湖之勝,自古是水陸通衢之地。獨特的地理特征,塑造了寧波人向海而生、敢于冒險的性格氣質。


“要竄頭,海三灣。”這是寧波方言中的一句老話,意思是想要“出頭”,就要去“闖海闖世界”。一代代寧波人因航運的便利,不斷走出家門、走向世界。


在上海,有兩條以寧波幫商界領袖的名字命名的道路——朱葆三路和虞洽卿路。


比如,14歲到上海闖蕩的朱葆三,白天打雜站柜臺,晚上打算盤、學英語、讀商業書籍,經過幾十年的奮斗,終成一代商業巨子。同樣當過小伙計的虞洽卿,把事業從顏料轉向銀行、證券、航運等行業,并在洋人壟斷的中國航運界中,殺出一條血路。這幾乎就是近代寧波幫商人走過的創業路徑。


再說說文化。從官方到民間,寧波自古以來就有崇文重教的傳統,積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蘊。


寧波幫崇尚開放、博納、兼容的海洋文化。他們既從經世致用、知行合一的傳統文化中汲取能量,又不斷學習新知識、新技術,不懈創新,從而贏得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敢為天下先”的創新精神,更深藏在寧波幫的靈魂之中。


以金融業為例,晚清時期,傳統錢莊面臨如何向現代銀行轉型的問題。稱雄上海金融業的寧波商人,以“領頭羊”之姿,率先向近代化轉型。1897年,嚴信厚、朱葆三、葉澄衷等創辦了中國第一家商業銀行——中國通商銀行,一舉打破了外國銀行獨霸中國金融市場的局面。


圖片

1897年,中國通商銀行在上海外灘6號正式開業 圖源:黃埔記事


最后說說商業。寧波幫注重誠信為本,商行天下、義行天下,處處展現了義利并舉的理念。寧波幫人士常說:“什么生意都可做,但不義之財一文莫取?!?/span>


中華老字號企業同仁堂,其創始人樂顯揚祖籍便是寧波。創立之初,“同仁”二字就成了企業之魂。歷經三百余年,同仁堂仍然長盛不衰,最重要的就是誠信不欺,“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省物力”。


“師古而不泥古”,既開放又穩健,浸潤著儒商基因和海派文化,這使得寧波幫敢于求變、勇于破局、搏擊商海。




寧波籍作家馮驥才曾這樣形容寧波幫人士:“他們很聰明,恪守誠信、苦干加巧干,闖蕩天下獲得成功后,又惦記自己的家鄉,幫助自己的家鄉,這種幫鄉愛鄉的天性,也促進了寧波與外地的交流。”


寧波幫,幫寧波。一代代“返航”的寧波幫,與這座城市的發展緊緊地“綁定”在了一起。


1984年,鄧小平同志在北戴河詢問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的發展情況,特別點將“寧波幫”,并發出號召:“把全世界的‘寧波幫’都動員起來,建設寧波?!?/span>


很快,寧波便迎來了“紅色資本家”盧緒章回歸故土。他在寫給鄧小平同志的信中說:“加快寧波開放,促進寧波繁榮,是我余生最大愿望!”而這,也是千千萬萬海內外寧波幫人士共同的夙愿。


出生在寧波海邊的包玉剛,年過30歲到香港另闖天下。66歲時,他率全家和包氏家族成員,回到了闊別30余年的家鄉,并送上了一份“厚禮”——出資創辦寧波大學。


寧波人最念念不忘的,當屬他為使寧波成為計劃單列市而幾經奔走,并最終功成的這段佳話。包玉剛說:“我是寧波的大使,寧波的事也是我的事。我愿意為寧波跑腿。


圖片

寧波大學 圖源:視覺中國


邵逸夫先生被譽為“華夏捐資興教第一人”。殊不知,這位從寧波走出的“影視大王”第一次向大陸捐資,就是跟包玉剛等人一起,出資修建母校中興中學。報道,截至2012年10月,逸夫基金連續內地教育事捐資達47.5億港元,以至“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逸夫樓”。


無論走得多遠,寧波始終是他們的根。在港澳回歸的過程中,寧波幫也發揮了獨特作用。包玉剛、王寬誠等人在《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員會、咨詢委員會擔任要職,眾多寧波幫人士對區旗、區徽設計方案提出中肯意見……


今天,寧波幫反哺家鄉的故事仍在繼續。比如,2018年,世界“寧波幫?幫寧波”發展大會匯聚全球甬商,簽約53個項目,金額高達2094.7億元。


樹高不忘根。寧波幫身上,“創業闖世界,合力興家鄉”成為一種共識。他們詮釋了浙江開放精神的持久活力,也體現了當藤蔓延伸向四面八方時,它們對根與塊莖的反哺與滋養。


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今天,這歷經百年淬煉的赤子精神,如何更好地散發光華?正在各個領域嶄露頭角的新生代寧波幫,如何傳承寧波幫的優良傳統?百年變局下,廣大寧波幫和幫寧波人士,如何把寧波的故事、浙江的聲音帶出去,把新的發展動能帶回來?這些無疑也是值得思考的課題。


相信,百年寧波幫,寧波人最為自豪的集體記憶,不可能僅僅只是記憶。這部宏偉巨篇,還將續寫新故事、新傳奇。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