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城市的歷史遺跡、文化古跡、人文底蘊,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際華三五一一實業有限公司打造的位于陜西省西安市的際華3511文創科技園,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五一一工廠,曾是中國最大的毛巾廠。經歷時代變遷,如今原廠址已蝶變為兼具社區營造、生活服務和研學旅行的新型社區商業中心“叁伍壹壹TFEP”,工業遺存煥發出了濃濃的文藝氣息,成為西安商業、文化、旅游打卡新地標。
際華三五一一實業有限公司(原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五一一工廠)是世界500強企業新興際華集團下屬的上市公司——際華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成立于1949年5月。以物業經營管理、軍需和民用巾被類產品、應急保障物資研發生產為主營業務,產品涵蓋毛巾、浴巾、毛巾被等家紡類產品、各類帳篷、應急背包等應急物資類產品。自誕生以來,公司一直是軍需品的主要生產保障基地,為老一輩革命家和廣大官兵提供了優質的巾被產品,為軍需工業和國防建設做出過突出貢獻,具有光榮的革命歷史傳統和純正的紅色基因。
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建廠初期,工人們一邊生產毛巾、繃帶等物資,一邊進行基礎設施建設。改革開放后,工廠生產的浴巾、毛巾被等產品一度成為緊俏貨,走向國際市場。2012年,隨著城市建設規模不斷擴大,周邊住宅區域不斷增加,工廠逐漸轉移搬遷至咸陽的生產基地,老舊紡織車間就此陷入“沉睡”。結合西安城市更新相關政策要求,以打造雁塔區乃至西安市城市更新的亮點項目為目標,三五一一公司在做好傳統主業的同時,充分利用優勢土地資源,傾力打造了支撐企業轉型發展的“際華3511文創科技園”項目。
項目利用原有老紡織企業獨具特色的鋸齒形廠房、鍋爐房等工業遺址建筑進行活化設計與更新再造,將懷舊工業風格與商業、文化創意有機融為一體,打造一個以工業遺跡為載體,以長安歷史特色和軍旅色彩為紐帶托的科技文創產業基地。讓工業遺存新生,需要兼顧歷史建筑保護與市民生活需求。際華三五一一實業有限公司黨委書記李曉剛表示,項目充分保留原有廠區建筑風貌,以“微更新、輕改造”為原則,對原有廠房空間進行活化設計,充分發掘經濟和文化價值,提升內部空間的舒適度,以社區服務為主,將園區打造成融合生活配套服務與文化體驗空間的新型社區中心,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經過兩年多的改造,際華3511文創科技園區共有200余家商戶入駐,園區既有精致和時尚的咖啡、烘焙、親子、書店、展館等業態,也有空間、主題、場景革新的花鳥魚蟲市場,更有濃濃的煙火氣,不僅構筑了市井生活的底蘊,更帶來了絡繹不絕的人流。園區打造的一刻鐘便民生活圈,作為首批“西安高品質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成為雁塔區試點打造的一刻鐘“聚集式”便民生活圈的核心,輻射周邊22個小區,33萬人口(3公里內)。為周邊居民提供日常生活所需,豐富周邊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成為西安市新興的“城市文旅新地標”。
沿著金屬質感的連廊拾級而上,筆直的立面線條營造出粗獷簡約的工業風,斑駁的樹影映照在玻璃幕墻上,其間點綴著園區獨創的“花先生”與“魚小姐”IP形象,成為年輕人的朋友圈“新寵”。柴米油鹽、花鳥魚蟲與文創空間、創意市集混搭,加上工業遺跡的歷史氛圍,既能給年輕人提供探店和社交體驗,又能為老人和孩子提供戶外休閑空間,不同代際人群得以充分互動。比如,原有車間挑高可達10米。通過設計改造,空間得到合理利用。排水設施完善的一樓成為魚市,二樓的大面積玻璃窗采光好,成為綠植的日光溫室。李曉剛表示,通過保護性改造利用,曾經見證經濟社會發展的工業遺存,將在現代城市中延續生命。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城市是人集中生活的地方,城市建設必須把讓人民宜居安居放在首位,把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轉變超大特大城市發展方式,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
際華3511文創科技園因地制宜,讓工業遺存綻放異彩,塑造城市新風貌,更多城市的歷史文化記憶活起來、傳下去。以際華3511文創科技園為核心的“3511社區一刻鐘便民生活圈”,一個個惠民項目、一幕幕生活場景的開展,都記錄著西安城市更新行動的新進展。比如,在西安市商務局召開的“推動商業步行街、商業綜合體高質量發展座談會暨2021年市級夜間經濟示范街區授牌儀式”中,園區就被評選為“西安市夜間經濟示范街區”。肯定了其為夜間經濟發展與經濟消費升級所付出的種種努力,也是街區未來不斷實現新突破、取得新成績的動力源泉。2022年5月,西安市市長李明遠曾實地考察園區便民生活圈業態引入、商業管理運行、周邊設施配套等情況。他指出,建設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是擴大內需、服務保障民生的重要平臺,是擴大就業、釋放消費活力的重要載體,是打造便民服務鏈、提升居民幸福感的重要舉措。在2023年2月24日剛剛召開的“西安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推進大會”上,作為典型成功案例,際華三五一一實業有限公司黨委書記、執行董事、總經理李曉剛進行了經驗做法分享,得到了與會領導與代表的高度認可。李曉剛表示,在當前成功經驗的基礎上,下一步公司將繼續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化體制機制改革,以科技創新為驅動,升級打造際華3511文創科技園智慧園區,繁榮區域經濟和解決地方就業,進一步體現國資央企的社會責任和政治擔當,實現公司高質量發展。風貌形象與文化記憶、舊廠區的肌理和建筑現狀、工業遺存質量與特征,讓歷史文化遺產在有效利用中成為城市的特色標識和公眾的時代記憶。際華3511文創科技園以文化喚醒沉睡資源,以創意盤活資產,打造了工業遺產類歷史建筑活化利用的新范例。
部分照片來源:新華網
文章來源:紡織服裝周刊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