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秘書長、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理事長葉志民,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行業發展部副主任、中國紡織建設規劃院副院長郭宏鈞等一行回訪考察榮獲“紡織之光”2022年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技進步獎一等獎“一次成型紡織雙面數碼印花技術、裝備及應用”項目完成單位達利絲綢(浙江)有限公司。
作為絲綢行業的領軍企業,達利絲綢始終踐行“綠色研發、綠色制造、綠色運營、綠色產品”的發展理念,早早便成立了數碼印花部。在參觀一次成型紡織雙面數碼印花設備時,達利絲綢董事長林平向葉志民理事長介紹了一次成型紡織雙面數碼印花技術、裝備及應用,他表示,與傳統印花相比,單面數碼印花的正反面色差明顯,降低了小批量訂單的印花質量,也阻礙了數碼印花承接高級印花面料的業務。為了解決上述問題,雙面數碼印花技術應運而生,該技術通過在織物兩面都進行印花,解決了織物反面著色少、顏色淺的問題,禰補了單面數碼印花的工藝缺陷,極大地促進了數碼印花行業的高速發展。
“這個項目填補了數碼印花領域的空白,形成了一次成型雙面數碼印花設備及精準對位雙面數碼印花產品的生產能力,促進了數碼印花技術的轉型升級,提升了我國在數碼印花裝備及印花技術的自主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項目第一完成單位沈陽飛行船數碼噴印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王輝表示,項目已建成年產50臺套、年產值1億元規模的設備裝配生產能力;建成雙面數碼印花加工年產能36萬米、面料及服飾產品年產值1.4億元規模的雙面數碼印花生產線;設備已出口意大利、日本、韓國等國家,經濟與社會效益顯著。在參觀達利絲綢(浙江)有限公司園區時,林平表示,該園區于2010年被國家旅游總局評定為“國家AAAA旅游景區”、“浙江省首批工業旅游示范基地”,2017年被評為“國家工業遺產旅游基地”。
達利絲綢作為絲綢行業的翹楚,一直引領著行業的發展。達利絲綢董事長林平從事絲綢行業40多年,始終不忘以‘弘揚絲綢文化,傳承中華文明’為使命,堅持走科技創新之路,帶領公司遵循著‘文化、科技、時尚、綠色’的發展策略,不斷開拓創新,一路向前。
在隨后的座談會上,葉志民理事長對于去年達利絲綢響應基金會的倡議,捐贈支持開展“紡織之光·愛益行”公益活動表示感謝。
2022年,在倡議發出后,達利絲綢(浙江)有限公司率先反應,通過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向紡織之光基金會捐贈20萬只一次性民用口罩,用以支援北京市、湖南省長沙市、山東省煙臺市地區的抗疫工作人員和志愿者。
林平在帶領企業發展的同時,一直注重企業社會責任建設,早在2010年,作為絲綢行業龍頭企業之一,達利絲綢基于行業責任感,首當其沖發布了絲綢行業第一份“社會責任報告”,填補了絲綢行業在社會責任報告上的“盲點”。林平表示,企業做大之后,盈利便不只是唯一目的,企業主動承擔社會責任,是企業自身長遠發展的必然要求。
去年夏天,海南遭遇新一輪疫情,在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林平彰顯使命擔當,立即調配物資、組織員工加班加點生產一次性口罩20萬只,并通過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捐贈海南省東方市,以實際行動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數十萬計的口罩不斷地輸送到全國各地,離不開達利絲綢的社會擔當意識,離不開達利絲綢員工放棄自身休息時間,加班加點的無私奉獻精神,更離不開達利絲綢(浙江)有限公司董事長林平在背后默默地耕耘與付出。
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是在1996年設立的“錢之光科技教育基金”的基礎上,由一批擁有高度使命感和責任感,愿為中國紡織行業科教進步作貢獻的優秀紡織企事業單位和個人捐贈資金成立的。2008年5月在民政部登記注冊成為全國紡織行業性基金會,注冊資金2000萬元。
截至2022年底,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已支持表彰獎勵紡織科技獎1710項、優秀教師和學生4558名、優秀教學成果獎2397項、針織內衣創新貢獻獎136項、應用基礎研究83項、科技成果推廣339項、全國紡織行業技術能手325名、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貢獻獎16人及33家獲獎單位。
自1997年至今,科技教育公益活動支出超1億元,對促進紡織科技教育事業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宗旨:科技進步 人才成長 產業升級
文章來源:紡織服裝周刊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