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香蕉久久_精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综合欧美亚洲日本_国产在线一区不卡

梧桐臺 —— 紡織服裝產業服務平臺

服飾產業互聯網服務平臺,線上線下,助您快速實現商業價值

新用戶注冊 立即登錄
換一個
獲取短信驗證碼
×
×

朱宏任:把握系統發展思維 夯筑制造強國堅實基礎

發布時間:2023-03-29  閱讀數:31766

朱宏任:把握系統發展思維 夯筑制造強國堅實基礎

以下文章來源于新型工業化 ,作者新型工業化編輯部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主體,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水平,在現代化經濟體系中具有引領和支撐作用。圍繞制造強國目標,堅持“補短板、鍛長板、固底板”,著力解決制造業發展“卡脖子”難題,是貫徹落實二十大精神的扎實舉措。以制造業產業園區和制造業重點城市規劃的發展建設為切入點,深刻分析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路徑方向和具體舉措,有助于加快推動我國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邁進。

一、清晰了解加快建設制造強國的總體態勢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 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這為我們把握今后15年乃至30年制造業發展的戰略與任務指明了方向。

進入21世紀以來,全球制造業面臨著產業結構調整帶來的機遇和挑戰。特別是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之后,世界各國為了尋找促進經濟增長的新出路,開始重新重視制造業。美國幾屆政府都提出了制造業回歸的要求;歐盟整體上開始持續加大對制造業科技創新的扶持力度。美國政府致力于振興美國制造業,美國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于2022年10月發布了新版《先進制造業國家戰略計劃》,提出了開發和實施先進的制造技術、培養先進制造業技術勞動力、提高制造業供應鏈彈性和生態系統韌性等三大目標及11項技術措施,旨在確保美國制造業的 全球領先地位。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國對中國先進制造業發展實施“系統性打壓”,以“脫鉤”限制中國發展高科技關鍵技術能力的同時,該計劃中明確提出:“引領智能制造未來”。這從另一個角度更加證明了中國加快建設制造強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中國制造業加速由大向強這一歷史性進程, 需要充分發揮我國綜合優勢,堅持新發展理念,強化創新驅動,全面提升我國制造技術、企業管理水平和全球分工地位,提高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著力接斷點、填空白、鍛長板、補短板,大力推進高端化、數字化、綠色化、服務化轉型,增強國際競爭力,確保產業安全,還要前瞻布局未來產業,搶占新興產業發展新機,不斷提升我國制造業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

二、準確把握加快建設制造強國的工作方向
(一) 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催生制造業發展新動能

中國把自主創新作為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加快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已成為我國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有效應對“脫鉤”風險挑戰的關鍵所在。一方面,要著力提升原始創新能力,推進制造業前沿技術和新興產業發展,形成在高技術領域的追趕、并跑直至領跑之勢;另一方面,要著力提升科技成果轉換能力,推進先進適用技術在制造業的廣泛應用,加快技術改造步伐,持續提高制造業企業效率、質量和綜合素質。要引領制造業大企業發揮龍頭帶動作用,把握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方向,實施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積極參與關鍵核心技術和產品攻關工程,著力突破技術瓶頸,建設重點技術和產品生態體系。深入推進制造業協同創新體系建設,強化基礎共性技術供給。創造有利于新技術快速大規模應用和迭代升級的獨特優勢, 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提升制造業 整體水平。

(二) 以打造韌性產業鏈供應鏈構建制造業發展新體系

確保產業鏈供應鏈的暢通與安全,關系到企業的生存與發展,關系到國民經濟全局。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和穩定,是暢通國民經濟循環、保障制造業安全的必然要求。要從國家戰略角度出發,立足產業鏈供應鏈,全面系統梳理我國制造業發展狀況,分行業做好戰略設計和精準施策,建立安全風險評估制度。實施制造業強鏈補鏈行動和產業基礎再造工程, 聚焦核心基礎零部件(元器件)、工業基礎軟件、關鍵基礎材料、先進基礎工藝、產業技術基礎 等關鍵環節,全面加大科技創新和核心技術攻關力度,構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國內生產供應體系;以地方政府為對象,以企業為支點,利用現有產業集群功能,挖掘產業存量潛力,打通斷點堵點,振興傳統產業鏈,建設新興產業鏈。

中國將堅定不移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的公共產品屬性,以實際行動深化產業鏈供應鏈國際合作,積極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推進產業鏈供應鏈協同創新,加快產業鏈供應鏈智能化、綠色化升級,推動產業鏈供應鏈開放合作, 與各國共同構筑安全穩定、暢通高效、開放包容、互利共贏的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體系。

(三)以加快數字化轉型形成制造業發展新優勢

隨著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突破和成熟,數字技術、智能技術和制造業深度融合,引發影響深遠的產業變革,形成新的生產方式、產業形態、商業模式和經濟增長點。數字化、智能化成為制造業發展的方向,推動工業部門的生產要素、生產方式、組織結構、生產流程、產品形態等發生全方位的深刻革命。

大力推進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這是順應世界經濟數字化發展大勢、催生發展新動能的必然選擇。要推進產業數字化,以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為基礎,推進智能制造工程、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工程,對制造業進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鏈條改造,推動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推進數字產業化,全面部署新一代通信網絡基礎設施,有序推動5G、數據中心、工業互聯網等的建設部署和創新應用,培育壯大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云計算、網絡安全等新興數字產業,提升通信設備、核心電子元器件、關鍵軟件等產業水平,增強網絡安全保障能力。

(四) 以落實綠色低碳轉型重塑制造業發展新路徑

綠色低碳發展是當今時代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方向,綠色是制造業底色,對制造業生產過程中所需原材料以及生產工藝、最終產品、環境影響、回收循環等提出更高的標準。制造業企業要認真落實碳達峰碳中和部署,全面提升制造業綠色發展水平。

大力推進綠色低碳轉型,實施工業低碳行動,加快節能低碳綠色技術創新和應用,提升綠色產品、服務供給能力,嚴控重化工業新增 產能規模,從而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低碳轉型提供更好支撐。持續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 完成“三去一降一補”的重要任務,全面優化升級產業結構。深入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努力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大力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以綠色低碳為目標和路徑,加快培育一批世界級先進制造業集群。

(五) 以開展服務型制造拓展制造業發展新領域

服務型制造是一種制造和服務融合發展的新型產業生產方式和產業形態,有利于推動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服務型制造集中體現為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的有機融合,已經成為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培育現代產業體系、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服務型制造的資本密集度和技術密集度不斷上升,逐步呈現出規模經濟和效率經濟特征,且“可貿易度”不斷提升,服務型制造成為新引擎的呼聲日益高漲。

制造業企業有必要通過服務型制造發展邁上新臺階,向產業鏈高端攀登,并通過貿易、服務打造產業鏈延伸的巨大空間。隨著制造業企業轉型進程加快,服務型制造將通過現代生產要素新的組合提高企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有打破阻礙要素流動的壁壘和障礙,強化現代要素支撐,有效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成為制造業的新藍海。

(六)以堅持國內國際雙循環培養制造業發展新活力

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積極應對外部環境變化,激發制造業發展動力活力。鼓勵制造業企業助力政府部門堅持市場化改革方向,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動要素市場化改革、 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進而增強制造業對各類 資源要素的吸引力,提升制造業國際競爭力。

制造業企業技術進步離不開國際合作和競爭,動員更多企業參與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的協同配合,拓展國際化視野、增強國際化思維,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提升制造業領域對外開放水平。推動更多有實力的企業走出去融入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價值鏈, 依托共建“一帶一路“,加強產業鏈國際合作,構筑互利共贏的產業鏈供應鏈利益共同體。以高水平對外開放打造中國制造業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三、積極夯筑加快建設制造強國的堅實基礎

制造業企業是制造強國建設的主體,具有較強基礎的制造業園區是最重要的載體,而區域制造強市就是制造強國建設的底盤。制造業城市和制造業園區應牢牢把握國家加快實施“制造強國”和“創新驅動”戰略的重要契機,發揮區位優勢,強化戰略支撐,大力營造良好營商環境,加強引資引智力度,改造提升傳統優勢, 加快培育新的發展動能,推動制造業提質增效升級,全力激發企業主體的內生動力,實現制造業躍升,帶動區域新發展。

(一)系統謀劃,提升先進制造業集群水平

在已有產業基地基礎上,重點培育若干產業鏈完善的高端裝備制造業集聚區。聚焦智能制造、汽車、電力及新能源、工程機械、醫療裝備、新材料、機器人、精密制造等重點領域,大力發展工業和服務機器人,大力推進精密制造等技術產業化和數控裝備發展,打造零件、特定領域部件和整機產業。加快推進服務性制 造發展,不斷延伸制造企業的產業鏈條,推動產業金融、工業設計、信息系統服務等服務形式與制造業有機結合,有效提高裝備制造企業增長質量和盈利能力。

(二)動能培育,激發涌現一批專精特新企業

選定一批具有國內一流產品和技術、與國家戰略對接的、自主創新能力強的制造業企業, 給予一企一策,點對點精準支持,形成領先帶動發展之勢。激發涌現一批行業細分領域里的具有單項冠軍能力和潛質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尤其是在創新驅動、標準引領、質量提升、系統節能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的企業,給予持續 的重點扶持,使其在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 服務化和新技術、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中成為新的發展動能。

(三)加快轉型,積極推動工業互聯網的應用

以工業互聯網的應用為抓手,沿著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的路徑,全面提升企業數字化水平。改造升級工業互聯網內外網絡。增強完善工業互聯網標識體系,進一步增強網絡基礎資源支撐能力。推動重點行業龍頭企業、骨干企業開展工業互聯網內網改造升級,利用5G改造工業互聯網內網。打造高質量園區網絡,引領5G技術在垂直行業的融合創新。引導園區服務平臺增強5G、人工智能、區塊鏈、增強現實和虛擬現實等新技術支撐能力,強化設計、生產、運維、管理等全流程數字化功能集成,提升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和數據資源管理能力。

(四)夯實基礎,全面提升裝備制造業水平

加快基礎制造產業的換代提升。著力提升裝備制造業基礎材料、基礎零部件、基礎軟件、基礎工藝、基礎制造裝備的研發和系統集成能力。加快機械加工、成套設備等產品升級換代,積極培育電力及新能源高端裝備制造,汽車等交通裝備、節能環保裝備、農機裝備、能源裝備、應急安全裝備等先進裝備制造業,力爭在數控機床、基礎制造裝備等領域加快突破,形成新的發展優勢。通過改造、整合、提升,推進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技術應用,形成適應車輛、電力、新能源等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需要的零部件配套工業體系,提高本地零部件的配套率,提升產品技術含量。

(五)引資引智,奮力爭創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

全面提升裝備制造業水平,圍繞資金、人才謀劃項目加緊集聚資源。一方面,要集中優勢資源招強引優,突出龍頭型、創新型、成長型制造企業的引進,以增強產業帶動性和后勁。另一方面,要實施產業鏈產業韌性和競爭力提升。以產業鏈為主線,放眼全球,聚合優質資源補鏈強鏈,進一步完善產業鏈和配套產業。引資引智并重,充分發揮區域優勢,合理定位政府和市場功能,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 優化服務。加大先進制造業人才引進、培養和使用力度,推進體制機制改革,激發各類人才投身制造業企業的積極性和吸引力,匯聚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創新型人才隊伍。

(六)融通發展,全力打造優質企業梯度培育體系

按照創新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領航企業的層次,構建相互銜接,接續發展的制造業優質企業的梯度培育體系。突出制造業特點,積極制定和實施圍繞產業鏈龍頭大企業的中小企業的培育行動,充分利用分層級建立的省級、國家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和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培育庫,為產業鏈供應鏈打通斷點堵點匹配合適的企業。同時,借助科學劃定專精特新企業的認定標準,幫助位于先進制造業基礎核心領域、產業鏈關鍵環節的骨干企業,尤其是創新能力突出、掌握了核心技術且細分市場占有率高、質量效益好的優質中小企業進入專精特新小巨人行列,獲取更多通過市場配置的資源。加快構建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企業生態,依據國家指引,進一步借鑒相關經驗做法,出臺優質企業的專項配套扶持政策,夯實制造業基礎。


來源:“新型工業化”微信公眾號2月20日發表,作者:朱宏任,工業和信息化部原黨組成員、總工程師,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黨委書記、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服務型制造聯盟戰略咨詢委員會主任。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