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發展,人才先行。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人才強國戰略,強調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之一,將人才工作提到新的戰略高度。環視全球,科技實力是國與國之間的終極競爭,更是各類人才的終極競爭。當前,我國紡織行業正以高質量發展為目標,加快建設紡織現代化產業體系,而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正是推動紡織產業升級的重要支撐。
為進一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實施新時代紡織人才強國戰略,奮力推動紡織行業人才高質量發展,4月3日,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和紹興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2022-2023中國紡織人才大會”在紹興柯橋成功舉辦。本屆大會主題為“產才融合 雙向賦能,人才驅動高質量發展新格局”,行業領導、院士專家、地方政府領導、地方協會、行業大咖等共聚一堂,共同擘畫以紡織人才推動紡織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
國際紡聯主席、中國紡聯會長孫瑞哲,中國工程院院士、東華大學校長俞建勇,中國紡聯副會長、紡織人才交流培訓中心主任李陵申,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全國人才流動中心副主任陳世華,中共紹興市柯橋區委書記陳豪,紹興市柯橋區人民政府副區長陳鈞、陳果等領導嘉賓出席活動現場。
陳豪在致辭中指出,近年來,柯橋區堅持人才強區、創新強區首位戰略,圍繞“綠色、智慧、時尚”定位,全域完成印染產業集聚升級,制定實施全國首個綠色印染團體標準,率先開發“織造印染產業大腦”、“浙里工程師”場景應用,開園投用省現代紡織技術創新中心,加快構建世界級現代紡織產業集群。同時,通過高規格舉辦世界布商大會、國際紡博會、時尚周等活動,全面激活紡織時尚元素,大力發展紡織時尚產業,為促進紡織產業高端化、綠色化、數字化轉型,作出了積極探索、樹立了標桿典范。以此次大會為契機,柯橋將進一步強化“人才首位”理念,充分發揮“市場+產業+科創”三大優勢,探索創新現代紡織人才培養模式,推動產業鏈人才鏈創新鏈深度融合發展,全力打造現代紡織科創中心,努力為紡織業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陳世華指出,黨的二十大從戰略全局高度,對加快建設人才強國作出新的部署,首次將教育、科技、人才作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明確提出要“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中國紡織人才大會的創辦和發展,順應了新時代人才工作新要求,很好地結合了新時代紡織行業發展的新特點,為紡織行業吸引人才、擴大就業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平臺。今天的大會是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重大舉措,也是認真貫徹落實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精神的一次生動實踐,必將對我國紡織行業人才工作產生積極作用,也將為我國紡織行業人才創新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產生深遠影響。
孫瑞哲作題為《人為本推動紡織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主旨發言,指出紡織行業是保障經濟穩中有進的有力支撐,是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源頭活水,是鏈接國際國內循環的橋梁紐帶,因此建設紡織現代化產業體系是時代要求。建設紡織現代化產業體系要協調好三大關系:處理好發展與安全的關系,實現穩中有進;處理好供給與需求的關系,實現提質增效;處理好產業與環境的關系,實現長遠永續。構建紡織現代化產業體系要融入時代大潮、把握發展趨勢,順應產業高端化、數字化、綠色化、創意化的趨勢。人才是建設紡織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關鍵所在,要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夯實紡織現代化產業體系人才根基的路徑,要從以下5方面入手:強化協同,完善高水平人才培養體系;強化支撐,打造專業化人才服務平臺;強化引領,完善人才評價激勵機制;強化責任,完善人才權益保障生態;強化融通,提升人才建設的開放水平。
青島大學校長夏東偉指出,青島大學堅持把人才作為支撐發展的第一資源,并面向未來“紡織+”進行學科群建設。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紡織產業鏈薄弱環節和“卡脖子”問題,青島大學設生態紡織技術、功能纖維及紡織品、醫療衛生紡織材料、紡織智能制造、時尚創意設計等紡織學科特色優勢方向,并牽頭成立黃河流域紡織服裝校企科技創新聯盟,建設山東省現代紡織產業學院,深入產教融合人才培養,創建青大愉悅模式。同時,建設校內人才培養平臺,如:青島大學分析測試中心、功能紡織品與先進材料研究院、生態紡織省部共建協同創新中心、特型非織造材料山東省工程研究中心、醫療健康紡織材料山東省重點實驗室、省部共建生物多糖纖維成形與生態紡織國家重點實驗室。
紹興(柯橋)印染產業工程師協同創新中心通過近兩年的努力,為“產才融合、雙向賦能”作出了具有先導性的探索,取得了極具未來價值的成果。現場舉行了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印染產業卓越工程師協同創新中心授牌儀式,孫瑞哲為陳鈞授牌。同時舉行中國印染行業協會浙江辦事處授牌儀式,中國印染行業協會會長陳志華為陳鈞授牌。
陳鈞表示, 近年來,柯橋立足產業發展實際,以“特色產業+共性技術平臺+卓越工程師”的模式,打造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印染產業卓越工程師協同創新中心,推動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政策鏈、服務鏈高效協同,促進紡織印染產業高質量發展。陳鈞圍繞4個新展開介紹:一是新融合,中心與多家院校開展深度對接,加快應用技術的創新突破,有效打通高校院所科研成果轉化的“最初一公里”;二是新賦能,堅持“產才融合、雙向賦能”理念,聚焦“卓越工程師”隊伍的引、用、育;三是新協同,持續迭代升級以產才融合、雙向賦能,集資源共享、協同創新為一體的數字化集成交互式服務平臺一—“浙里工程師”,加快推進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四是新展望,進一步集聚高層次人才要素資源,引領產業創新發展,進一步融合產業發展服務鏈、金融鏈、供應鏈,構建紡織印染產業鏈協同創新生態系統。當今天下,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具體到紡織產業,正產生著什么樣的技術創新、發生著怎樣的技術革命?
中國紡聯科技發展部副主任、紡織工業科學技術發展中心主任張傳雄在主題報告中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的這十年,是我國科技進步最大、科技實力提高最快的十年,在研發投入、科技獎勵、知識產權、標準工作等方面都取得顯著成效。張傳雄提出紡織行業科技創新未來五大趨勢:全面加強行業基礎研究,夯實科技自立自強根基;推進核心關鍵技術攻關,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構建紡織全產業鏈綠色技術體系,支撐行業碳中和目標實現;構建跨界融合智能制造技術體系,著力提升行業核心競爭力;深化科技體制和創新體系改革,提升新時期行業科技創新能力。對于紡織行業科技人才建設提出以下思考:聚焦基礎研究人員培養,發揮戰略科學家引領作用;著眼科技成果產業化應用,聚焦培育行業高技能人才;立足教育科技人才,實現三位一體協同推進。
波司登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晨華圍繞《激活人才第一資源,邁向品牌全球領先》作專題報告。據介紹,波司登專注羽絨服領域47年,擁有8大生產基地,4000多家零售門店,連續 28年中國市場銷量領先,規模總量位居全球第一。公司人才培養從以下四方面入手:一是在文化傳承中培養人才,在實戰磨礪中錘煉人才。通過黨管干部黨管人才的模式,把黨員培養成骨干,把骨干發展成黨員。二是構建人才培育體系,創新產教融合模式。探索出“鷹系”人才培養體系,通過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現代學徒制等開啟尋鷹計劃,讓人才培養工作和集團戰略目標深度咬合,打造數字化時代更具有競爭力的企業人才梯隊和組織平臺。三是創新人才激勵機制,打造事業共贏平臺。通過股權激勵、人才表彰等制定,畫好“企業發展、員工成長、回饋社會”的“同心圓”。
德州恒豐集團主營新型紗線和面料的研發、生產、紡織貿易,現有員工21200人,總規模為320萬紗錠、2000臺噴氣織機、23條服裝生產線,8條羊絨生產線,名列2021年全國棉紡織行業主營業務收入百強企業第7名。“恒豐集團內設六大人才成長通道:技術人才成長通道、工人技師成長通道、管理人才成長通道、商學院復合型人才成長通道、學歷教育成長通道、內訓師成長通道;外部注重產學研深度融合,加強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深入對接合作,引進高端人才助力提升企業科研水平。”德州恒豐集團黨委書記王思社圍繞《打造高質量人才隊伍,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作專題報告。
西安工程大學教授樊威帶來有關人才服務區域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方面的心得體會。作為我國原紡織工業部直屬三大紡織高校之一,培養了一批國內外知名學者及企業家優秀人才,獲得諸多國家級獎項。學校圍繞紡織全產業鏈以及區域紡織發展需求部署了完整學科專業鏈,探索出“5+X”協同創新人才培養新模式,深化產教融合,在現代紡織復合材料、新型纖維與紡織檢測等方向取得顯著成果,并廣泛并用于國防軍工、交通、光伏等廣泛領域。下一步,西安工程大學將聚焦前沿技術,堅持交叉融合創新,打破學科壁壘,構建學科交叉平臺,建立學科群發展模式。同時,開拓特色學科新領域,推動紡織核心技術在非紡織領域的應用、非紡織核心技術在紡織領域應用及新興交叉學科形成。
俞建勇作大會總結,針對各環節代表發言給出中肯的評價。為了更好地結合新時代行業特點,深入實踐二十大報告精神和中央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將紡織行業人才工作做得更實、更好,共同提升紡織行業人才創業、就業環境,加強全行業人才吸引力,俞建勇提出三點建議:一是深化研討“中國紡織人才大會”這個行業品牌活動的內涵,進一步服務紡織人才強國,不斷擴大行業企業機構在“中國紡織人才大會"中的參與度,吸納全行業融人行業人才工作,不斷擴展服務創新,將中國紡織人才大會建設成全天候的行業人才服務平臺,進一步增強行業人才工作的凝聚力和影響力;二是加強行業高層次人才職業培訓和素質培養,注重提升和打造行業人才的“專精特新”化;三是提高紡織行業技術工人技能水平提升,不斷通過紡織行業職業技能水平評價、各類職業技術技能培訓工作的落實,進一步優化紡織行業從業人才學習提升環境,加強紡織行業整體人才競爭力。加快紡織行業人才的培養,是紡織產業轉型升級戰略布局,只有人才融入產業發展的巨大洪流中,產業吸納各類人才一起推動前行,紡織產業才會形成高質量發展的磅礴偉力。本次大會現場公布2022紡織行業人才建設優秀單位、個人、院校、集群,并頒發證書,通過樹典型、立標桿,將進一步凝聚紡織產業高質量發展磅礴偉力,推進紡織產業的轉型升級。
俞建勇、李陵申為恒申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唐山三友集團興達化纖等2022年紡織行業人才建設優秀單位頒獎。李陵申、陳果、中國紡聯人力資源部主任、紡織行業職業技能鑒定指導中心主任朱超為吉林化纖集團有限公司金東杰等2022年中國紡織行業人才建設貢獻人物頒獎。
張傳雄為江西服裝學院創新創業學院等2022年中國紡織行業產教融合先進院校頒獎。
中國紡織勘察設計協會副理事長錢進為浙江省桐鄉市大麻鎮人民政府等2022年中國紡織行業人才建設示范集群頒獎。
大會同期舉辦全國紡織人才及協同創新成果展示,40余家行業高校、研究院所和企業參展。紹興市柯橋區是全國紡織印染集聚度最高的地區,產能約占全國的三分之一,中國輕紡城是全球最大的紡織品專業市場,全球近四分之一的紡織品在此交易。近年來,柯橋區積極推進數字引領和制造業發展“雙輪驅動”,率先建設“織造印染大腦”和“浙里工程師”跨場景應用,努力打造世界級現代紡織產業集群。
文章來源:紡織服裝周刊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