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結束的2023秋冬巴黎時裝周上,AI黑科技為時裝再次帶來革新:模特身穿仿佛白色畫布的服裝,從天而降的紫外線照燈裝置緩緩掃過,科幻般的圖樣瞬間顯現……巴黎時裝周無疑帶來了國際新時尚風向標。有趣的是,像巴黎時裝周這樣的光敏變色時裝場景秀,在廣州舉行的廣東時裝周的閉幕式上也出現了,T臺中央,模特身著的風衣隨著溫度的變化呈現藍、紫、綠、粉、青、紅……巴黎時裝周輸出的是光變技術,廣東時裝周呈現的是溫變技術,兩地在不同的時空下共同演繹著時裝的科技“色彩幻變”。當時髦的人們仍在回味上一季國際秀場上出現的黑科技“噴墨裙”時,今年巴黎國際時裝周又打出了一張科技革新的“潮牌”。日本設計師帶來了“遇光變色”的神奇景象,其個人品牌ANREALAGE新季將一種熱敏感材料面料大量應用于新設計當中。以上世紀50年代的復古形象出現,模特們成雙成對,全白挺闊造型亮相,步行至舞臺中央后,兩道從天而降照燈裝置緩緩從立定的模特身上掃過,服裝如同潔白的畫布,在紫外線燈管照射下奇跡般地擁有了色彩。有趣的是,這并不是形式單一的光敏整體變色,而是更富有斑斕印花色彩的棋盤格、波爾卡圓點以及幾何形LOGO等。
記者留意到,這種具有光致變色特性的織物應用在服裝里并不鮮見,FENDI于數年前也曾應用過這項技術,但這次在巴黎時裝周呈現的是另一種新突破。業內資深人士告訴記者,這項技術有兩項突破:其一是首次將技術應用集成到人造毛皮、天鵝絨、蕾絲、針織、提花和緞子上;其二是實現了黃色、紅色、紫色等變化的新顏色。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炫酷的“顏色魔法”是有時效性的。據悉,一旦離開紫外線的暴露環境超過3分鐘,衣服就會恢復原來的顏色。這場從巴黎吹來的新科技風潮,不僅為人們塑造了一場華麗的彩色夢,更給行業留下了一個待填補的問號:科技在打破傳統時裝形式后怎么落地,給人們實際生活帶來更美妙的變化。像巴黎國際時裝周這樣的光敏變色時裝場景秀,在今年廣東時裝周閉幕式上也出現了。在深色調的T臺中央,模特穿梭于宛如“黑科技窗口”的透明空間,“溫變”就從身上所著的風衣開始——藍、紫、綠、粉、青、紅……交互渲染,渾然一體。
記者了解到,這場神奇的壓軸秀,實際上是來自國際紡織之都紹興柯橋,而“柯橋優選”作為柯橋區重點打造的紡織品區域公共品牌,正不斷引導支持柯橋紡織產品向“時尚、科技、綠色、品質”的高質高品邁進。
記者還留意到,廣東省服裝服飾行業協會作為廣州“鏈長制”時尚產業集群服裝產業鏈的“鏈主”單位,實際上也在不斷“深挖”“本地姜”,將現代紡織科技的優秀成果往更大的舞臺輸出。廣東省服裝服飾行業協會秘書長陳韶通告訴記者,目前整個服裝產業的定位有三個突出的關鍵詞:時尚、科技、綠色。陳韶通表示,黑科技在紡織方面的應用屬于“潤物細無聲”的類型。“有些體感確實是需要你真正’穿上身’才能感受得到,可觸碰的部分我們繼續厚積薄發,但今年在可視化的部分也做出了大膽呈現,比如時裝周閉幕式上的炫酷秀。”
事實上,服裝產業一直面臨著“產品引導性弱、新增渠道匱乏、特色面料難尋”的難題,而新興科技正是服裝產業實現快速發展迭代的“秘密武器”。以今年柯橋優選發布的最新成衣為例,記者還了解到,其面料均來自“可持續”為主題的科技材料,包括可降解的生物基材料、石墨烯絮棉、PETT環保再生材料、數碼印花尼龍等。作為這次發布秀的聯合創研機構,YIWAY-Xlab新品制造局在洞察消費者變化方面擁有比較前沿的觀點。
YIWAY-Xlab新品制造局創始人、首席創意官張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消費者需要可落地的材料,這是創新技術變化的體現。“巴黎時裝周輸出的是光變技術,我們在廣州呈現的是溫變技術。”張巍解釋說,光變會讓服裝隨著紫外線的離開而復原,溫變卻會隨著穿著者外部和自身體溫的變化而出現相應的色彩層次轉變。也就是說,溫變服裝的色彩效果不會“消失”。
顯然,與巴黎時裝周表達的服裝未來潮流方向不同,廣東時裝周表達的是服裝技術的落地應用。據了解,目前“溫變”面料技術已經使用在服裝中,其不僅有溫變作用,還能同時兼備防水防風的功能。“這是一款非常實用且有趣的面料,可輕松切換于日常時裝、運動戶外等領域。”
張巍告訴記者,除了溫變面料,廣東時裝周的時裝秀還帶來其他先鋒黑科技,如適合通勤的疊加吸濕排汗的coolmax,能提高人體微循環的太極碳,可強保暖輕盈的石墨烯絮棉等。在張巍看來,對消費者而言,實質的著裝功能幫助是購買時真正關心的。“因此我們在研發面料的環節時,會著力回歸本源,深耕著裝舒適性,以及致力開發服裝的更多功能。”今年國際秀場上的黑科技面料獲得贊賞,AI技術的應用卻引發了爭議。Coperni在2023秋冬季T臺上“借來”五只犬型人工智能機器人Spot,蹦跶于舞臺上僅為模特們“提包”。官方原意是想表達人與機器的緊密關系,但看客們卻不太買賬,認為這就是高科技遛狗,無實際用處。不過,國際秀場展現的是時尚與AI相融的發展趨勢,實際用處是其次。記者獲悉,今年廣東時裝周發布的“28針無縫超細針織智造”,可謂將“AI賦能”落到了實處。據了解,這種28針無縫超細針織技術,從生產端到制造端,再到針織行業產業鏈端、服務鏈端,以“智造”解決了針織企業的痛點,且在滿足消費者美學需求的前提下,實現了設計師創意與針織產品不受季節和品類的局限。
廣東省服裝服飾行業協會秘書長陳韶通告訴記者,不論是新材料的應用、數碼雙面印印花技術的創新,還是28針織造技術的突破,都是作為服裝行業邁向更高技術密集型與知識密集型的一個重要佐證。“服裝行業的高質量發展,我們的解題思路應該是以沉穩的經驗作為基石,去擁抱新生技術與事物,開創未來更具前瞻性的穿戴可能性。”
值得注意的還有服裝承載的情緒與文化價值。YIWAY-Xlab新品制造局創始人張巍認為,未來可穿戴的科技應用,需要至少滿足兩種“友好”體驗。其一是穿戴要友好,也即能滿足人們多樣化需求的實用性,如能應對多樣氣候變化的“防風防水保暖”,應對周圍環境復雜性的“抗菌抑菌健康保護”等。其二是審美要友好,也即在滿足個性化時代感的同時,輸出服裝載體所承載的更多文化元素與審美,如風格風貌的變化,或優雅或先鋒,如服裝文化的歷史演變,如中國綾羅綢緞的再造等。
業內透露,功能性需求將成為未來服裝產業研發的主推動力,可穿戴產品也將進入“大浪淘沙”的階段,能沉淀下來的必然是能真正提供給消費者實用方案者。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