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英國、德國、美國、日本等國家的工業化進程,會發現一個共同之處:工業化的第一步都是從紡織行業開始的。
我國有世界上最完整的紡織產業鏈,浙江紡織行業更是歷史悠久,底蘊深厚。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紡織行業發展,一張藍圖繪到底,一任接著一任干。作為我省目前唯一一個產值超萬億元的產業集群,現代紡織和服裝已列入我省“415X”產業集群和十大標志性產業鏈加以培育,是打造全球先進制造業基地的重要組成部分。
紡織行業,是我省重要的民生產業,更是富民產業;是基礎產業,更是支柱產業;是傳統產業,更是現代產業。2022年,我省紡織行業規模以上企業達到8580家,從業人員超過100萬人,實現營業收入1.1萬億元,占全國規模以上紡織行業營業收入的21.3%,規模居全國第一。但與此同時,受全球經濟增長乏力等多重因素影響,去年我省紡織行業主要指標增速總體呈現回落態勢,紡織企業尤其是中小紡織企業亟待尋找新的突破。
為加快推動我省紡織行業企穩回升,堅持“以穩保調、以調促穩”,加強紡織行業逆周期調節,2022年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廳面向全省征集年度紡織行業新模式、新業態典型案例,在這些案例中我們看到了浙江紡織行業新的生機、活力和希望。它們都是我們身邊普普通通的中小企業,善于危中尋機,通過數字、科技、文化、綠色和業態創新,實現了快速增長,完成了逆勢蝶變和彎道超車。
今天,我們走進這些“同行者中的先行者”,和一線企業家面對面,聽他們講述“獨門秘笈”和“心路歷程”,或許可以給更多中小企業以啟迪和借鑒。我們希望通過積極推廣紡織行業新模式、新業態,讓創新的火花如星火燎原,激發更多同行者的信心和動力,為浙江紡織行業匯聚更多新力量、新動能。
Style3D參加2023年上海CHIC展現場
用技術的增量
對沖增長的不確定性
這是一個新舊交替的時代,規則在顛覆中重塑,混沌中帶來不安,也帶來創新和成長。
我們早已經處在一個大變革的時代之中,這場變革最主要的特征就是我們將從工業經濟進入到數字經濟的新時代。
“在疫情影響下依然逆勢發展的企業,無不是全鏈路數字化轉型、線上線下融合走在行業前列的企業。”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服裝協會會長陳大鵬的話,正好印證了凌迪和錦惠的逆勢成長。
凌迪科技以高仿真的數字樣衣進行產業鏈上下游信息的互通,打造完整的數字化工具鏈,串聯起服裝從面料研發、款式設計、營銷再到生產,實現全鏈路的數字化,幫助時尚企業建立數字成衣中心、數字面料中心、數字展廳。
“服裝這個行業很大,在數字化的進程中有不同的部門在做不同的數字化過程。之前行業內更多的人是做流程以及銷售行為的數字化,但沒有公司做商品本身的數字化。凌迪就選擇從這個角度切入。”凌迪創始人劉郴說。
凌迪在團隊技術和行業理解兩方面都有很深的積累。CEO劉郴是比利時VUB大學計算機和分子生物雙專業碩士,此前還有近20年的服裝品牌及外貿的創業經歷;首席科學家王華民博士,曾在俄亥俄州立大學擔任計算機專業教授,在圖形學領域享有國際盛譽。
在專業的場景里,做深、做透,一定能找到有競爭力的生存空間。過去一年,凌迪持續加大科技投入,確立了柔性仿真引擎領先地位,業務體量高速增長,得到國內外大批頭部客戶的認可,并成功打入海外市場。
那設計環節數字化后對產業鏈到底產生了什么影響?
杭州錦惠貿易是凌迪科技的下游應用商。錦惠自2019年全面啟動3D數字化轉型,通過引入凌迪科技的“3D設計軟件和協同平臺”,實現了從面料到成衣的全鏈路3D數字化。
根據測算,通過服裝3D虛擬設計打樣,錦惠的服裝設計周期由1—2周下降至8小時,單品出樣周期縮短80%,服裝研發設計協同效率提升300%,樣衣采用率提升50%,打樣人力成本下降30%,樣衣物料成本下降60%。2022年錦惠的業務觸底反彈扭虧為盈,業務額較上年增長60%以上。
“很多人到我們這里參觀,我就給他們看兩樣東西。”錦惠貿易創始人周斌說,一個就是服裝3D虛擬設計打樣技術,另一個就是“二維碼”。基于紡織服裝行業的企業級決策還是線下決策這一現實,錦惠創新性地采用虛實結合的“實樣+二維碼”,“面料吊卡+二維碼”這兩種新的“一物一碼”交互協同模式。“事實上,我們改變了行業的交互模式。”
“我覺得傳統行業的數字化改造,最重要的是內部自驅力。”周斌認為,在充分理解數字化的前提下,企業還是要深耕行業。就是想明白你到底想做什么,適合做什么,讓數字化為你所用,而不是為了數字化而盲目“數字化”。
“對于服裝企業而言,數字化已經不是附加項,而是必選項。”劉郴說。始終堅持底層技術研發與商業化創新齊頭并進,讓很多投資人對凌迪看好。他們相信,凌迪將在服裝產業數字化甚至是物理世界數字化中大有作為。
價值創新,才是藍海戰略的基石。以變量求增量,紡織業仍然具有巨大的創新提升空間。
迎豐股份二期園區
借“智”逐“綠”
打開企業競爭新格局
作為一名“70后”的創業者,在三十多年商海打拼中,迎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傅雙利的創業航船從未偏離過紡織賽道。
2021年1月2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內一聲鑼鳴,浙江迎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登陸資本市場,實現了紹興印染企業A股上市零的突破,成為15年來全國首家純印染上市企業。智能化綠色印染車間也被評為“國家智能工廠”“國家綠色工廠”。
對迎豐來說,印染企業走綠色低碳轉型之路不僅僅是政府環保政策推動的結果,更是行業內部發展的現實需要。
相關數據顯示,我國印染布產量自2011年以來保持負增長狀態,印染企業的能源成本從20%—25%上升到30%—40%,甚至更高。因此,通過數字化重塑印染流程,通過智能化降低能耗成本,將綠色化、數字化、智能化融入染整的每個環節,成為印染企業提升市場競爭力的關鍵。
迎豐股份以印染流程的節能、環保、減排為目標,聯合浙江理工大學、浙江工業大學、傳化智聯股份有限公司、立信染整機械(深圳)有限公司四家單位共同開展紡織品印染全流程綠色制造關鍵技術開發,涵蓋染色工藝、環保染料助劑、綠色生產過程、廢水廢氣回用回收等全流程的綠色化、低碳化。
在生產過程中,迎豐積極踐行“雙碳”理念,通過熱能回收裝置對生產過程中的熱能進行回收利用;生產污水通過先進的預處理工藝,合流采用自動檢測、自動控制,同時配備目前行業內最先進的超濾+反滲透雙膜組合,污水回用率達到65%以上;生產廢氣全部采用三級靜電吸附處理設備,又引進了先進的“纖維過濾”廢氣處理裝置……
迎豐股份數字大屏駕駛艙
作為一家印染企業,迎豐的名字里沒有“印染”二字,而是被打上了“科技”烙印。早幾年,深諳“舍得”之道的傅雙利斥資10億元重金布局“數字化智慧工廠”,聯合浙江省現代紡織技術創新中心,通過ERP/MES/WMS等智能制造生產管理系統信息化集成,整體管控企業的采購、生產、銷售、庫存、成本以及財務核算等流程。“我們在染整行業內首次實現了生產作業、倉儲配送、營銷管理等10個智能制造典型場景的系統集成。” 傅雙利說。
從“傳統染缸”升級為“智慧工廠”,以迎豐為代表的一批柯橋印染企業已然找到了正確的“打開方式”。
通過數字化改造,公司在精益化管理上得到了大幅提升,準交率從以前的不足80%,提高到96%以上,染色一次成功率從傳統的83%提升到95%,染整加工能耗整體水平降低10%以上。
“迎豐綠色智染模式只是在行業內的一次先行探索。未來需要整個行業的人一起努力,建立印染工業互聯網大腦。”傅雙利說,就像美團、淘寶那樣,屆時企業入駐平臺成為商家,客戶可以直接在平臺上對比下單。
迎豐的案例再次讓我們看到,綠色、智能是傳統紡織產業未來獲得“爆發力”的關鍵所在。在迎豐的新廠房內,墻上的“以綠色領航,以科技創變,重構印染”標語特別醒目,這不僅是傅雙利的理想,也是他要一直堅定不懈走下去的道路。
破局者贏
以原創技術突破行業發展痛點
在紡織印染領域,水資源大量消耗是制約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難題。因此,開發經濟適用的非水介質染色關鍵技術和配套裝備,形成示范應用和規模化生產,有望為我省紡織印染行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新路徑。
從美國到中國,從實驗室到產業化,綠宇紡織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王際平一走就是16年。綠宇的發展是一個不斷迭代的過程。“我們從散棉的非水介質少水染色開始做起,顛覆了染色理論和原理,開發了包括設備、染料、助劑、介質、工藝在內的染色污水零排放系統解決方案。”王際平說。
綠宇在這個領域實現了三個技術的突破,一個是針對棉麻絲毛、粘膠的纖維,紗線的非水介質少水染色;一個是針對棉梭織布、針織布的非水介質連續軋染;還有一個就是針對滌綸紗線的低壓無水染色。前兩個技術,會用到少量的水,但也全都實現回收,實現污水零排放。滌綸低壓無水染色技術做到了真正意義上的無水染色,而且染色壓力低于傳統滌綸水浴染色。
據測算,使用該技術染色上染率可接近100%,固著率達90%以上,勻染性、色牢度以及染色效率都和傳統水浴染色相當。棉纖維非水介質染色經過法國BV和浙江省檢驗檢疫局鑒定,整個染色全過程節約染料26.4%,減少染色全過程能耗21.9%,減少染色全過程時間21.2%,減少用鹽100%,節水99.7%、污水零排放;染色成本與傳統水浴染色相當,染色產品勻染性、色牢度等質量指標和傳統水浴相當。
事實上,近年來全球紡織領域在滌綸的清潔染色技術方面也進行了大量的研究,開發的方向逐漸向以超臨界二氧化碳流體為代表的非水介質染色技術聚焦,但是迄今為止,這些非水介質染色技術由于本身存在的不足,無法得到大面積工業化應用。
“目前,我們的滌綸低壓無水染色技術可行性已經在實驗室小試和中試中得到驗證。”王際平說。數據表明,該技術在適用性、經濟性和安全性方面與超臨界二氧化碳染色相比具有相當大的優勢,產業化示范正在有序推進中。
西湖大學專家對綠宇的非水介質染色技術進行全生命周期評價后發現,相比傳統染色過程,非水介質染色不僅能緩解水資源消耗問題,還可減少40%的碳排放,該技術的推廣應用對紡織行業“碳達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義。
Clean Color非水介質染色棉色紡紗
綠宇年產5000噸散棉/棉筒紗非水介質染色生產線
非水介質染色既能實現無鹽、污水零排放染色,也能保證紡織品品質不下降,甚至顏色更加鮮艷。目前,綠宇已與鷗蔓服飾、省紡集團、偉星股份等合作伙伴達成了長期合作意向。不僅國內各類招商合作意向紛至沓來,國際上的一些知名品牌也紛紛與綠宇展開合作。
2020年,綠宇與鷗蔓服飾集團合作,在杭州蕭山建設日產20萬米的Clean Color非水介質連續軋染生產基地,建成3條高效連續式軋染生產線,真正意義上成功讓“污水零排放染色”從實驗室走向了工業化。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于2022年2月對綠宇公司散棉/棉筒紗硅基介質少水無鹽染色、污水零排放關鍵技術進行鑒定,鑒定結果為該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革命性Clean Color創新技術入選中央電視臺國家品牌發展計劃。
“第一次工業革命起源于紡織,現在正是新一輪工業革命的興起,相信紡織行業由于技術和市場的共同推動,還將走在變革的前列。”王際平和團隊對未來充滿了信心。
(圖片由凌迪Style3D、迎豐股份、綠宇紡織提供)
文章來源:潮新聞 朱 言 黃麗麗 孫諾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