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5-16日,第十二屆中國紡織學術年會在天津隆重召開,本屆年會以“學術引領 科技助力 創新賦能”為主題,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指導,中國紡織工程學會主辦,天津工業大學承辦,并得到中復神鷹碳纖維股份有限公司、東華大學、江南大學、青島大學、西安工程大學、浙江理工大學、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原工學院的大力支持。本屆年會會議設1個主會場、10個分會場、1個研究生論壇以及墻報和產品展示區。
10個分會場分別圍繞紡織材料循環利用技術、紡織機械與智能制造、紡織前沿科學與技術、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生物基纖維材料、現代紡織技術、紡織品時尚設計與綠色制造、紡織生態染整技術、數字化與智能化紡織技術、應急與安全防護用紡織材料等議題分享最新科研成果,探討行業和企業發展中的重點難點問題。
紡織材料循環利用技術分會場由西安工程大學承辦。西安工程大學孫潤軍教授和樊威教授主持會議。西安工程大學孟家光教授、東華大學邱夷平教授、蘇州大學潘志娟教授、東華大學陳龍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張軍研究員、天津工業大學姚金波教授、西安工程大學張輝教授、浙江理工大學余厚詠教授分別為年會作題為“廢舊毛滌粘混紡面料的生態回收技術研發”“紡織材料循環再利用”“廢舊蠶絲制品的高值化再生利用”“廢舊棉、滌紡織品化學清潔再生與利用的研究”“基于離子液體溶劑的廢舊含棉紡織物的回收方法”“羊毛溶解與角蛋白再生利用研究”“棉纖維基光催化復合材料制備及性能研究”“基于廢棄纖維構筑多功能傳感纖維與織物”的學術報告。
紡織機械與智能制造分會場由東華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紡織裝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上海紡織工程學會紡織專業委員會、上海圖學學會承辦。東華大學王新厚教授和鮑勁松教授主持會議。中國紡織機械協會侯曦高工、江南大學蔣高明教授、特呂茨施勒公司謝長永經理、東華大學鮑勁松教授、天津工業大學李新榮教授、東華大學岳曉麗教授、卓郎智能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張貴寶博士、烏斯特技術(中國)有限公司高見總監分別為年會作題為“智能制造推動紡織產業轉型升級”“先進針織裝備技術的創新發展”“純棉及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非織設備技術”“工業軟件與服裝智能制造”“數字孿生在紡紗領域應用的探索與實踐”“針織物平幅印染流程建模與決策技術”“紡紗工廠智能制造賦能”“紡織檢測儀器的技術進展”的學術報告。
紡織前沿科學與技術分會場由東華大學紡織學院、紡織面料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產業用紡織品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上海市現代紡織前沿科學研究基地承辦。東華大學陳南梁教授和王富軍教授主持會議。東華大學顧伯洪教授、香港理工大學鄭子劍教授、南開大學孔德領教授、東華大學王璐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李典森教授、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西安分院馬小飛研究員、軍事科學院系統工程研究院蔡利海高工、長沙師范學院陳琦研究員分別為年會作題為“碳纖維紡織復合材料力-電-熱耦合性質的多尺度特征”“導電織物及其可穿戴應用”“組織工程血管產品研發”“新形勢下醫療與健康紡織品面臨的挑戰與機遇”“編織復合材料力學與功能”“星載天線金屬網關鍵技術及其應用”“織物增強可扁平液體輸送軟管的高強化研究進展”“浮空飛行器囊體復合材料制備技術發展及預測”的學術報告。
高性能纖維及復合材料分會場由浙江理工大學、浙江省現代紡織技術創新中心承辦。浙江理工大學張先明教授和倪慶清教授主持會議。南開大學劉遵峰研究員、江南大學付少海教授、天津工業大學李振環教授、西安工程大學賀辛亥教授、天津大學馬哲教授、青島大學隋坤艷教授、五邑大學于暉教授、浙江理工大學武觀研究員分別為年會作題為“纖維捻曲的力量——高性能與功能高分子纖維”“超高導水纖維復合材料的制備及其性能研究”“聚芳硫醚纖維改性及其在能源與環境領域中的應用研究”“復合材料預制體織造技術及展望”“聚偏氟乙烯流動誘導結晶”“仿生多尺度結構構建高強高韌海藻纖維”“生物基纖維微流控紡絲及其應用研究”“高性能儲能纖維材料”的學術報告。
生物基纖維材料論壇由生物源纖維制造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化纖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承辦。天津科技大學程博聞教授和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黃慶正高工主持會議。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李增俊高工、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徐紀剛正高工、天津工業大學任元林教授、軍事科學院系統工程研究院軍需工程技術研究所郝新敏高工、清華大學陳國強教授、天津科技大學王正祥教授、南京禾素時代抗菌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方斌高工、中國紡織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吳鵬飛高工分別為年會作題為“生物基化學纖維現狀及‘十四五’發展方向”“Lyocell纖維的研究與進展”“阻燃Lyocell纖維及其織物的阻燃研究進展”“生物基聚酰胺56纖維結構性能與應用”“生物基聚羥基脂肪酸酯PHA的生產和應用”“生物工程技術在生物基纖維材料發展中的應用”“基于PHBV生物基抗菌纖維的紡織品研發及其應用”“生物可降解纖維開發與應用”的學術報告。
現代紡織技術論壇由江南大學與中國紡織工程學會棉紡織專業委員會承辦。江南大學高衛東教授和潘如如教授主持會議。經緯紡織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管錦文教授級高工、東華大學汪軍教授、青島宏大紡織機械有限責任公司倪敬達高工、江南大學范雪榮教授、天津工業大學王建坤教授、紹興文理學院鄒專勇教授、江南大學叢洪蓮教授、武漢紡織大學王金鳳教授分別為年會作題為“經緯棉紡成套智能化工廠的建設”“環錠紡雙向延伸膠圈超大牽伸研究”“清梳聯技術發展現狀和趨勢”“水分散性聚酯漿料的上漿性能及鑒別”“新型涼感抗菌合成纖維及其產品開發”“噴氣渦流紡包芯紗技術與產品開發進展”“針織智能穿戴技術研究進展”“廢棄纖維資源的循環再生及利用”的學術報告。
紡織品時尚設計與綠色制造分會場由青島大學承辦。青島大學房寬峻教授和許長海教授主持會議。清華大學賈璽增教授、北京服裝學院王永進教授、浙江理工大學朱偉明教授、西安工程大學孫潤軍教授、天津工業大學劉雍教授、青島大學房寬峻教授、上海工程大學王際平教授、蘇州大學關晉平教授分別為年會作題為“基于‘天人合一’觀念的當代時尚設計綠色制造與視覺表達”“基于人–服裝–環境系統的冬季服裝裝備設計方法研究”“大數據牽引下服飾設計模式演化與創新”“紡織新產品設計的思考和建議”“仿生織物的結構設計、導濕機理及太陽能界面蒸發應用”“多纖維組分織物的噴墨印花”“紡織品無水染色技術的發展和前景”“紡織品綠色阻燃改性技術”的學術報告。
紡織生態染整技術分會場由生態紡織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國家染整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承辦。東華大學毛志平教授和江南大學付少海教授主持會議。東華大學武培怡教授、廣東溢達紡織有限公司張玉高集團首席科學家、青島大學許長海教授、天津工業大學劉建勇教授、東華大學麻祎蒙特聘研究員、江南大學王強教授、武漢紡織大學權衡教授、浙江理工大學楊雷教授分別為年會作題為“智能凝膠纖維”“無水染色技術助力行業可持續發展”“高耐堿高耐氧漂分散染料的制備及應用”“可實現快速響應的綠色染整加工技術”“對光電能源轉化中的‘柔性’探索”“基于全新介質體系的天然纖維無水/少水染色技術”“基于活性染料電性質與聚集態調控的清潔染色技術”“乳液聚合:粒子結構設計與材料功能實現”的學術報告。
數字化與智能化紡織技術分會場由中原工學院承辦。中原工學院張一風教授和劉讓同教授主持會議。電子科技大學陳東義教授、天津大學王玲教授、天津工業大學劉皓教授、中原工學院任家智教授、北京科技大學李從舉教授、魯泰紡織股份有限公司杜立新高工、恒天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湯水利高工、中原工學院楊紅英教授分別為年會作題為“織物電子、傳感與計算”“可編程液晶智能材料”“智能服裝關鍵技術——柔性傳感器”“棉紡精梳機發展趨勢及數字化精梳機開發”“納米纖維微生物燃料電池”“數字化、智能化和綠色化在紡織行業的應用實踐”“水刺法非織造布智能工廠的建設與運行狀況”“織物顏色深度的數字化”的學術報告。
應急與安全防護用紡織材料分會場由天津工業大學承辦。天津工業大學劉雍教授和趙曉明教授主持會議。中國產業用紡織品行業協會李昱昊正高工、天津市消防救援總隊李慶功總工、天津工業大學王春紅教授、東華大學斯陽教授、蘇州大學盧業虎教授、中國人民警察大學王慧飛副教授、河北寧紡集團徐建林總經理、天津工業大學趙曉明教授分別為年會作題為“應急產業用紡織品體系建設思考”“防范重特大火災事故的路徑分析”“可降解型應急與安全防護用紡織材料的結構設計與制備關鍵技術”“超輕超彈納米纖維氣凝膠的三維構建及應用研究”“熱防護服的研究進展及發展趨勢分析”“應急救援防護用輕紡材料產業現狀與發展趨勢”“從傳統面料到產業用紡織品的創新案例講析”“核輻射防護材料的研究進展”的學術報告。
4月16日上午舉辦了第二屆紡織研究生論壇,本次論壇分為纖維/紡織專場和染整專場,浙江理工大學邵建中教授、江南大學魏取福教授、天津工業大學鞏繼賢教授、東華大學李召嶺教授對研究生報告進行了點評和指導。最后,論壇發布了第十二屆中國紡織學術年會優秀墻報和第二屆紡織研究生論壇優秀口頭報告。


第十二屆中國紡織學術年會在延續往年墻報展示的基礎上特設立產品展示區,以更好地幫助紡織企業的產品、項目及技術得到更多層次的展示和宣傳、更廣范圍的推廣和應用。




“立志欲堅不欲銳,成功在久不在速”。中國紡織學術年會自2011年開始舉辦,至今已成功召開12屆。在中國紡織工程學會的精心打造下,年會的規模不斷擴大,會議內容愈加豐富多彩,已成為紡織領域高端跨界學術交流、高層次創新人才表彰、優秀科研成果發布的權威平臺。這場一年一度的學術盛宴已經深深烙印在每個紡織科技工作者的腦海里。第十三屆中國紡織學術年會,我們11月蘇州見!
責任編輯:鄭曉萍
文章來源:中國紡織工程學會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