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下午,中國時尚指數(產業)調研座談暨專家研討會在盛澤舉行,本次會議由盛澤鎮人民政府支持,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和中國紡織建設規劃院共同主辦,與會領導與專家圍繞中國時尚指數(產業)如何更好引導時尚產業和企業高質量發展進行交流座談。
吳江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中國東方絲綢市場管委會主任張建華,盛澤鎮副鎮長、中國東方絲綢市場管理辦公室主任陸子平,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專職副主席朱少芳,中國紡織建設規劃院總工程師張杰, 中國服裝協會產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陳國強,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原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李當岐,北京服裝學院原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劉元風,深圳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原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吳洪,金頂獎設計師,藝術家張肇達,東華大學教授聞力生、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時裝藝術國際同盟主席呂越,江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江蘇省服裝協會副會長沈雷,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北京市城市形象設計專家委員、中國民族品牌發展工程委員會藝術顧問魯閩,東華大學副教授、博士杜勁松等領導專家參加會議。
專家們就中國時尚指數(產業)如何更好引導時尚產業和企業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并結合盛澤時尚產業現狀,面向未來討論其發展路徑、措施和政策建議、資源對接。會上,中國紡織建設規劃院總工程師張杰介紹了中國時尚指數(產業)工作進展和成果,包括時尚核心概念的界定、評價體系構建以及產業報告編制等。他分享道,中國時尚指數(產業)作為一項可持續的產業時尚發展監測、研究體系,是衡量和評價中國時尚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尺之一,研究成果一方面可為國內外時尚產業研究提供研究借鑒價值,另一方面為國內時尚產業、時尚企業、時尚品牌發展提供決策支持。

吳江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中國東方絲綢市場管委會主任張建華表示盛澤鎮圍繞打造“絲綢古鎮、紡織名城、時尚之都”三張名片,充分思考“過去有什么,現在靠什么,未來謀什么”,得出的結論就是要謀求紡織產業的創新發展、絲綢文化的傳承發展,全力構筑世界級高端絲綢紡織產業創新集群。當前,盛澤鎮每年舉辦時尚周和紡博會,通過“秀、展、賽、會、商”,全力推動紡織產業轉型,展現時尚魅力。接下來,盛澤鎮將錨定紡織產業“科技、綠色、時尚”的發展目標,積極做好產業發展統籌和規劃工作,充分利用紡織人才、時尚創意、高端紡織機械等資源要素,整合各方資源,制定計劃,梳理工作清單,滿懷信心繼續擦亮“盛澤紡織”的靚麗名片,全力助推紡織時尚產業高質量發展。

會上,中國服裝協會產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陳國強認為,中國服裝產業體量龐大,發展迅猛,但在全球時尚趨勢引領方面還有待加強,因此,中國時尚指數(產業)的提出是時代的需要,我們要以此為標準,指導產業的良性發展。
金頂獎設計師、藝術家張肇達也指出,中國時尚指數(產業)具備前瞻性及開放性,并在不斷完善。盛澤作為“絲綢古鎮、紡織名城、時尚之都”,具有雄厚的產業基礎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在新興產業席卷之下,盛澤同樣緊跟節奏,打造出盛澤時尚周、紡博會等精彩活動。未來,在中國時尚指數(產業)的賦能下,盛澤將成為世界上一個新的時尚符號。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時裝藝術國際同盟主席呂越從搭建產業鏈平臺的角度解讀到,作為面料產業集群,盛澤聚攏了大量的TO B品牌,其實,這些面料企業可以將領先的面料注冊成商標,讓這些帶有商標的優質面料呈現在盛澤時尚周上,進行互推。做成類似于杰尼亞面料或萊卡面料一樣的名牌面料。另外,以科技、藝術為紡織產業賦能也是一種去同質化、去扁平化的重要手段。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原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李當岐結合中國時尚指數(產業)的內容編制,提出了幾點建議。他表示,首先,指數要聚焦紡織服裝產業;二是,指數要添加潛藏的標題——盛澤指數,三是,指數可以按照紡織服裝產業鏈細化一些子課題,這樣中國時尚指數(產業)的內容將更詳實。并且,他還結合巴黎、米蘭、倫敦及紐約的時尚之都打造之路談到,只要不斷地對外發布時尚信息,就會成為時尚中心。
北京服裝學院原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劉元風談到,近年來,盛澤對我國服裝行業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從APEC到冬奧,都不乏盛澤面料的“身影”。盛澤很多化纖面料企業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將科技作為創新研發手段,在行業內具有示范意義。未來,在中國時尚指數(產業)的推動下, 希望盛澤得到更進一步的全面發展。
深圳大學藝術設計學院原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文化藝術發展促進會服裝服飾文化專委會主任,研究院院長吳洪說,中國時尚指數(產業)的打造,需要政府、協會、企業及院校等多方面協同,指數的確立雖然不一定大而全,但一定要具備權威性及影響力。甚至,還可以對時尚產業的產能、效益、規模進行客觀排序,進行發布,這些真實的數據都十分珍貴。
東華大學教授聞力生指出,此前,國內的時尚行業指數發布均圍繞科技、技術指數較多。目前,中國時尚指數(產業)從一級、二級、三級指標的體系構建,內容超前,意義很大。中國時尚指數(產業)應當跟隨時尚產業年度發展水平不斷變化,以季度或年度為單位進行發布,這樣的指標才能精準而長久。并且,組建專業的團隊或研究中心共同確立指數內容,便于研究。
江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江蘇省服裝協會副會長沈雷從盛澤的產業架構角度談到,絲綢紡織產業是盛澤的“根”與“魂”。盛澤鎮砥礪奮進,依托絲綢紡織產業聚力經濟高質量發展,打造了完整的紡織產業鏈,形成了千億級產業集群、千億級市場和千億級企業齊頭并進的態勢。這離不開政府對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強大推動力,當然,這種推動可以從更細分的品類里展開,為挖掘潛能提供更大支撐。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北京市城市形象設計專家委員、中國民族品牌發展工程委員會藝術顧問魯閩表示,中國時尚指數(產業)編制的科學性十分重要,盛澤作為化纖面料產業集群,發展步伐與科技發展力息息相關。這次的時尚指數報告,以企業的調研數據為切入點,再推至時尚產業及文化自信調研,可以說是緊跟形式。
最后,東華大學副教授、博士杜勁松提出,紡織建設規劃若想更上一層樓,要引入“按摩、打通、針灸”這三種脈絡打通的方法。 所謂的按摩是指地方政府的政策,讓企業沿著體系架構去建設。如果中國時尚指數(產業)能夠充分發揮作用,那盛澤就是排頭兵。而針灸則指針對企業有一些重要的優惠政策,比如說POP,在行業里有影響力的特色企業,一定要幫它錦上添花,有限的資源實現最大的效益。調理是指數字化的建設,促進地方產業的互聯互通。
會前,中國時尚指數(產業)專家組一行還實地考察了國家先進功能纖維創新中心、恒力集團、盛澤東紡城等地,實地感受盛澤絲綢紡織產業的時尚魅力。




據悉,中國時尚指數(產業)將于5月29日在盛澤時尚周上發布,屆時,讓我們一同通過指數的確立,探尋時尚產業的未來可持續發展路徑。
文章來源:服裝設計師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