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保山市“園區經濟”新聞發布會在永昌會堂召開,保山產業園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謝弘宏在會上表示,近年來,保山市突破行政區劃壁壘,著力改革創新“園中園”體制機制,在保山工貿園區建設5個縣(市、區)園區,全方位探索發展“飛地經濟”,產生了“1+5>6”的聚集效應,不斷攀登園區經濟新高地,成為了云南省首個實施“飛地經濟”的園區。?
據了解,“園中園”建設模式具體做法包含四點:規范園區供地、實施基礎共建、明確效益分配、按產業招商引資。自“園中園”建設模式實施以來,極大整合了全市資源,推進了保山工業產業的集聚發展,5個“園中園”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05.33億元,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650億元,引進企業29戶,解決就業1萬多人,產業園區配套投入約13億元,“1+5>6”聚集效應凸顯。
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保山產業園區將圍繞建設綠美、創新、智慧法治、清廉的千億國家級開發區,重點做好六點分別為:做大園區經濟總量、加快完善配套設施、著力盤活資產資源、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優化營商環境、深化管理體制改革。
云南通威高純晶硅綠色能源項目
其中,做大園區經濟總量要求,優化“園中園”合作共建機制,充分調動各“園中園”積極性,形成全市工業發展“一盤棋”;同時,保山市園區經濟建設始終堅持實行領導班子成員掛鉤聯系5個“園中園”,及時掌握情況找準困難和問題,確保優化“園中園”發展環境。

保山產業園區標準廠房
“飛地園區是保山市新的經濟增長極,園區建設、周邊道路等基礎設施完善,百姓出行更方便。”謝弘宏表示,無論是百姓感受還是發展所需,“飛地經濟”效應必將為保山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增添濃墨重彩的一筆。
下一步,保山市將因地制宜確定主導產業,建立開發區統計制度,推行先建后驗試點,推廣“管委會+事業單位+企業”運營模式,建立市級調度和要素保障機制,推行“標準地”出讓。提升拓展“園中園”結對共建成果,推動縣(市、區)之間、園區之間、企業之間聯動發展、優勢互補。鼓勵支持打造零碳、低碳園區。樹立“畝均論英雄”發展導向,全市開發區工業產值增長20%以上,全力將保山工貿園區打造成千億級園區。
來源:保山新聞網
編輯/王昕彤
校對/趙婷婷
審核/ 張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