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全國紡織服裝相關專業研究生教育大會在武漢紡織大學順利召開。大會由中國紡織服裝教育學會主辦,武漢紡織大學承辦。大會設有一個主會場,及高校院長論壇和研究生論壇兩個分會場,會議圍繞紡織服裝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本碩博一體化教育、學科交叉和產教融合、專業學位和學術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及學科評估等方面展開交流。中國工程院院士、東華大學校長俞建勇,中國工程院院士、浙江理工大學校長陳文興,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紡織大學校長徐衛林,中國紡織服裝教育學會會長倪陽生,湖北省教育廳二級巡視員鄧世民,武漢紡織大學書記田輝玉等來自全國30余所紡織服裝相關高校的200余位專家學者和師生代表參加會議。會議通過中國紡織服裝教育學會視頻號和武漢紡織大學視頻號同步直播。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紡織大學校長徐衛林主持會議開幕式。田輝玉在致辭中對蒞臨大會的領導專家、師生代表表示誠摯的歡迎。他介紹了學校近兩年來“搶抓機遇 主動作為”取得的成績,希望以此次會議召開為契機,進一步加強與兄弟高校的交流與合作,碰撞出智慧火花,締結下深厚友誼。期望與兄弟高校一道攜手共同促進研究生教育提質增效,為助力紡織服裝行業高質量發展貢獻高校智慧和高校方案。倪陽生希望以此次會議召開為契機,直面研究生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全面提高紡織服裝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為實現紡織強國目標注入強勁動力。建議搭建好交流平臺,整合資源,做好從基礎教育到高等教育的相關制度設計,為紡織服裝行業提供源源不斷的智力支撐。鄧世民介紹了湖北省出臺的推進新時代湖北研究生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措施及學科布局結構,對武漢紡織大學取得的辦學成績給予充分肯定,希望以此次大會為契機,不斷深化湖北紡織產業與各地、各校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構建全面、與時俱進的研究生教育培養體系,深入推進紡織服裝專業研究生教育的改革和創新。俞建勇作了《新時代紡織高層次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報告,報告以服務國家“三大戰略”為指引,闡述了紡織研究生教育的發展背景;從紡織新材料、先進制造、綠色紡織品三個方面,介紹紡織科技創新發展動態;并針對紡織科學與工程各一級學位點,具體論述了紡織學科內涵及方向,介紹了當前的紡織研究生教育改革實踐。陳文興作了《產教深度融合 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創新》的報告,報告以浙江理工大學具體情況為例,分析了研究生教育改革的背景,指出當前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由于認知、經驗、生源結構等方面的差異,還存在諸多問題。他從把教學基地建立在縣域內,把課題落實到產品上的方法創新,踐行工程碩士的政校企聯合培養模式改革等三個方面,介紹了浙江理工大學在研究生教育方面進行的舉措、取得的成效以及面臨的新挑戰。會議的主題報告環節,各院校分管研究生教育的領導和專家圍繞新時代紡織服裝相關專業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改革、創新和實踐進行了研討交流。西安工程大學副校長戴鴻,東華大學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俞昊,浙江理工大學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于斌,天津工業大學研究生院常務副院長肖志濤,蘇州大學紡織與服裝工程學院院長張克勤,江南大學紡織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付少海,青島大學紡織服裝學院院長許長海,南通大學紡織服裝學院院長張瑜,中原工學院研究生處處長鄭慧凡,武漢紡織大學黨委常委、研究生院院長王棟分別作了《做強紡織 做亮設計 全力推進高層次人才培養高質量發展》《薪火相傳,共鑄紡織強國:東華大學研究生培養的改革與實踐》《依托產研院,三鏈融合、四位一體,紡織研究生培養“浙理”模式的構建和實踐》《天津工業大學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改革探索與實踐》《頂天立地,追求卓越——蘇州大學紡織學科研究生教育介紹》《紡織科學與工程學科研究生培養思考》《產研融合提升青島大學紡織類研究生培養質量》《高端紡織轉型升級背景下研究生科教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模式構建與實踐》《深入推進學科交叉融合,大力提升研究生教育質量》《基于學科交叉的紡織類研究生教育實踐》的主題報告。通過交流,為各院校共同建構全面的、與時俱進的研究生教育新體系、新模式和新路徑提供了豐富經驗和方案。高校院長論壇由中國紡織服裝教育學會副會長紀曉峰主持,30余位院長、副院長分享各自在研究生教育培養工作中的改革和創新實踐。中國紡織服裝教育學會會長倪陽生在總結發言中指出,本次會議旨在提升對紡織服裝行業研究生教育的關注程度,中心任務是推進產教融合。通過召開院校聯席會議搭建了交流平臺,今后要進一步推進資源共建共享,形成互動交流的長期機制。希望各院校要加大重視進行全產業鏈人才培養,積極為行業培育和輸送拔尖人才。研究生論壇分為口頭匯報和墻報兩種形式。行業相關高校80余名研究生(留學生)代表參加了口頭匯報論壇,150余名外研究生參加了墻報論壇。大會為在研究生論壇中獲獎的學生代表頒發了證書和獎金。
首屆紡織服裝相關專業研究生教育大會搭建了平臺、交流了思想、達成了共識:紡織服裝相關專業研究生教育要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研究生教育的重要論述精神,推動落實全國研究生教育大會的要求與舉措,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把科研做在生產實踐中,要注意學術學位與專業學位不同側重的培育方向,主動與國家重大戰略相結合,與行業發展需求和最新形勢相結合,與企業生產實踐相結合,推動產教深入融合。通過構建全面的、與時俱進的研究生教育教育結構,形成更高水平的紡織服裝人才培養體系,不斷推進紡織服裝相關專業研究生的教育改革和創新。
信息來源:中國紡織服裝教育學會
文章來源:紡織服裝周刊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