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香蕉久久_精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_综合欧美亚洲日本_国产在线一区不卡

梧桐臺 —— 紡織服裝產業服務平臺

服飾產業互聯網服務平臺,線上線下,助您快速實現商業價值

新用戶注冊 立即登錄
換一個
獲取短信驗證碼
×
×

“紡織之光”回訪賽嘉機械:產學研結合盡顯企業創新實力

發布時間:2023-04-25  閱讀數:43823

“紡織之光”回訪賽嘉機械:產學研結合盡顯企業創新實力


4月20日,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秘書長、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理事長葉志民,中國紡聯科技發展部副主任、紡織工業科學技術發展中心主任、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理事張傳雄,中國紡織機械協會秘書長叢政等一行前往常州市賽嘉機械有限公司進行了回訪考察。東華大學教授陳南梁、研究員邵慧奇,賽嘉機械董事長陳忠英等參加了座談會。


圖片


隨著國防軍工、航空航天等行業的深入發展,高性能柔性空間結構新材料由于其輕質高強、柔性可展開等優點,成為空間充氣天線、充氣可展開結構太空艙、外太空居住空間等國家重大需求不可或缺的關鍵戰略材料之一。體育休閑、醫療健康、場館建筑、應急救援等民用領域也對大隔距、輕量化、高性能的三維間隔織物柔性復合材料提出了巨大的市場需求。目前,國內外都采用加大雙針床經編機梳櫛擺幅的方式來實現,但其產品極限隔距小于100 mm,無法滿足高端領域對其結構剛度、承壓保溫等性能的要求。因此,研發具有原始技術創新和自主知識產權的超大隔距高端經編裝備及其復合材料應用技術對我國實現在高端紡織柔性復合材料領域的“彎道超車”具有重大的推動作用。


圖片

圖片


本項目重點圍繞高性能裝備“技術-裝備-軟件-應用”的產業關鍵技術環節展開,通過東華大學、賽嘉機械、浙江明士達股份有限公司、福建思嘉環保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緊密合作和協同攻關,突破了超大隔距經編機梳櫛平移成圈、隔距經編機智能化送經和牽拉卷取、大隔距經編裝備精準協同與智能管控系統和超大隔距經編柔性復合材料成型與應用等四大關鍵技術,實現了 300- 500mm 超大隔距織物及其柔性復合材料的高品質、高效率生產和產業化應用。“超大隔距智能化雙針床經編裝備關鍵核心技術及其應用”項目獲得了“紡織之光”2022年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學進步獎一等。


圖片


陳忠英在座談和走訪中介紹了賽嘉機械的發展歷程和企業未來科技創新的重點方向,并詳細分享了企業開發的分絲整經機、彈力絲整經機、智能控制整經機、寬隔距三維立體高速雙針床經編機等新產品。他提到,關鍵基礎零部件發展的滯后,制約了經編裝備業的振興,企業將會持續整合跨界資源和力量,開發更多滿足經編裝備高端化需求的國產紡機專件,助力國產裝備高端化的轉型和升級。


叢政表示,賽嘉紡機這些年始終在堅持,不斷在創新。獲得一等獎的超大隔距智能化雙針床經編項目,也是與下游企業緊密合作,通過機械與織物的結構創新,開辟了新的應用領域,也拓寬了設備適用的范圍。


張傳雄提到,企業不僅是技術創新主體,要解決技術問題,同時也是科學研究主體,期望賽嘉機械能夠進一步發揮行業應用基礎研究到技術創新、成果轉化中的主體創新作用,更好的提升高端裝備的國產化水平。同時他肯定了賽嘉機械與東華大學緊密校企合作所取得的成果,期望公司能進一步推動創新研究與市場需求直接互動,深化創新產學研用融合發展模式,拓展企業創新發展新優勢。


葉志民在座談交流會中肯定了“超大隔距智能化雙針床經編裝備關鍵核心技術及其應用”項目所取得的成就。他指出,“紡織之光”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是面向全國紡織行業的科學技術獎,旨在獎勵在推進紡織行業科技進步,提高行業的整體技術水平、創新能力和競爭能力等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或個人。他表示,科技獎是紡織行業的科技之光,我們要宣傳獲獎企業的創新精神,發揮他們在全行業的典型和引導作用,以此鼓舞行業技術進步。


圖片


會上,葉志民理事長代表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向賽嘉機械董事長陳忠英贈送《錢之光傳》。


圖片



圖片

項目介紹


圖片

項目名稱:超大隔距智能化雙針床經編裝備關鍵核心技術及其應用

所獲榮譽:“紡織之光”2022年度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技技術進步一等獎


該項目圍繞高性能裝備“技術-裝備-軟件-應用”的產業關鍵技術環節展開,主要技術內容與創新點包括:(1)超大隔距經編機梳櫛平移成圈核心技術。(2)超大隔距經編機智能化送經和牽拉卷取關鍵技術。(3)超大隔距經編裝備精準協同與智能管控系統。(4)超大隔距經編柔性復合材料成型與應用技術。項目攻克了超大隔距智能化雙針床經編成套裝備核心關鍵技術及產品應用關鍵技術,實現了300-500 mm超大隔距織物及其柔性復合材料的高品質、高效率生產,并實現產業化應用。


項目獲得授權發明專利15件,實用新型專利38件,軟件著作權2項,發表論文20余篇,制定地方標準1項;建立了超大隔距經編成套裝備生產線1條,超大隔距經編柔性復合材料生產線4條,并實現了產業化;項目產品已獲體育、建筑、醫療、軍工等領域典型應用。該項目智能控制間隔紗梳櫛平移成圈系統等多項關鍵技術填補了國內外空白,引領國際超大隔距高端經編裝備的發展趨勢,對提高我國高端紡織機械裝備制造水平和紡織工業引領世界發展,具有重要的社會效益。

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簡介

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是在1996年設立的“錢之光科技教育基金”的基礎上,由一批擁有高度使命感和責任感,愿為中國紡織行業科教進步作貢獻的優秀紡織企事業單位和個人捐贈資金成立的。2008年5月在民政部登記注冊成為全國紡織行業性基金會,注冊資金2000萬元。


截至2022年底,紡織之光科技教育基金會已支持表彰獎勵紡織科技獎1710項、優秀教師和學生4558名、優秀教學成果獎2397項、針織內衣創新貢獻獎136項、應用基礎研究83項、科技成果推廣339項、全國紡織行業技術能手325名、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貢獻獎16人及33家獲獎單位。


自1997年至今,科技教育公益活動支出超1億元,對促進紡織科技教育事業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宗旨:科技進步 人才成長 產業升級



信息來源:紡織之光

文章來源:紡織服裝周刊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為尊重版權,我們盡量標注文章來源,若不愿被轉載或涉及侵權,請及時通過在線客服和郵箱聯系,郵箱地址:wutongtai@wttai.com,我們將第一時間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