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大學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院長、
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 劉志彪
■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劉慧
5月5日,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強調,加快建設以實體經濟為支撐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關系我們在未來發展和國際競爭中贏得戰略主動。并提出建設具有完整性、先進性、安全性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南京大學長江產業經濟研究院院長、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劉志彪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現代化產業體系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支撐條件和物質基礎。現代化產業體系要實現完整性,能夠自己獨立運轉,不通過或者不依賴于國際上的產業供給,自己可以獨立成體系地運轉,當然并不排除與國際上的聯系,如果遇到緊急情況,可以保證供應。完整性就是什么都可以自己完成。先進性實際上代表著產業鏈的位置,要通過技術創新進行升級,占據產業鏈高端地位。安全性就是供應鏈、產業鏈不被“卡脖子”。
中央財經委員會會議還提到,堅持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不能當成“低端產業”簡單退出。劉志彪向記者解釋,現在有些人一說到傳統產業就要淘汰,這種觀點是不對的。比如汽車產業、服裝產業都是傳統產業,傳統產業并不代表著低端,也不能簡單說要退出和淘汰,而是應該進行技術改造,用工業化的思維進行現代化的技術改造,尤其是用人工智能技術去進行改造。
圖片來源/攝圖網授權
他舉例說,汽車是傳統產業,但現在生產新能源汽車的比較多,發動機由石化燃料變成電驅動,就變成了戰略性新興產業,這個產業還是存在的,關鍵是用什么技術。服裝也是古老的產業,以前污染很強,但現在印染技術都不需要用水了,服裝還可以跟人工智能可穿戴設備連在一起,它已經是高技術的代名詞了,已經不完全是傳統產業了,所以產業不存在什么高低的問題,只存在用什么技術去改造的問題,我們不能把傳統產業當作低端產業,有些地方提出“傳統產業退出”的問題要引起重視,傳統產業一定不能標簽化。中央財經委員會會議也重點強調了這一點。
會議指出,要完善新發展階段的產業政策,把維護產業安全作為重中之重,強化戰略性領域頂層設計,增強產業政策協同性。
劉志彪認為,中國的產業政策未來要把產業安全作為一件重要的事情來抓,過去的產業政策主要是分配資源的,現在看起來,產業政策在安全和效率之間要更加注重產業安全,也就是安全放在第一位。此外,在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中,世界一流企業建設也非常重要,如果沒有世界一流企業,就沒有世界一流的產業,也不可能有現代化國家,這是整個現代化的基礎。
中央財經委員會會議提到,“堅持開放合作,不能閉門造車。”劉志彪對此表示,過去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離不開對外開放,如果封閉起來發展產業的話,會影響產業競爭力。而且,如果沒有競爭壓力,產業就不容易進步。中國的要素水平與國際相比還是有差距的,要通過國內大市場吸引國外的生產要素參與中國的創新發展,所以我們不能關著門發展,參與國際競爭才能提高中國的產業水平。
? ?文章來源:中國經濟時報